李娜娜
摘要:當今對于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標準的研究,多圍繞“營利性”因素展開。分類管理政策既要考慮民辦學校的營利性,也需要顧及民辦學校的公共性。然而研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研究,不同于營利性民辦學校內部管理體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具有自己獨特的特質。
關鍵詞: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營利性民辦學校同屬于民辦學校,它們同時具有民辦學校的性質:學校的舉辦者為非政府組織,學校的經費來源為非國家財政性經費,學校是面向社會提供教育服務的。而營利性又是劃分我國民辦學校類別的重要特征,由于在民辦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營利性與公益性的爭論,在這一分類管理視域下,以營利性-公益性為標準實施分類管理就凸顯了必要性。我們需要厘清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之間的界限,主要區(qū)別在于其產權界定、運營性質、辦學層次、辦學目標四個方面。
一、學校產權歸法人所有
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規(guī)定,我國民辦學校的產權只有法人財產權,沒有對營利性和非營利性質進行區(qū)分,一律以非營利性來對待。這樣的規(guī)定不利于我國民辦學校的管理,容易產生營利性民辦學校以非營利之名來辦學,嚴重打擊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辦學的積極性。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辦學是以放棄學校的產權為代價,本質上來說,學校所具有的資產不屬于出資者,而是社會公共資產,出資者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資金投入,可以采用無償捐助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有償借貸。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出資者不能作為學校資產的所有者進入學校產權結構。對于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來說,其產權特點是:學校是獨立的產權主體并與出資者有關系。對于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在其學校的存續(xù)期間,學校的收入應當全部歸學校法人所有;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終止辦學時,屬于捐贈辦學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其資產歸入社會公共資產,屬于出資辦學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在歸還出資者出資的資產后,剩余的資產也要歸社會所有。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要堅持民主管理,其理事會及其屬下的基金會應該是學校資產的受托管理者,它的任務是為學校籌集資金,并監(jiān)督這筆資產的使用。
二、運營性質不以營利為目的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資產是社會公共資產,它的運營性質只能是公共性的,這類學校不能以賺錢營利為目的,捐資辦學和出資辦學不求回報,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主要目的是推進科學與文化事業(yè),為社會培養(yǎng)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做貢獻。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不以營利為目的就是保證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功能不錯位,保證其身份清朗,保證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在政治、經濟、生活中威武不屈。在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不以營利為目的并不等于不能營利,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既然要運營,就要計算成本,計劃收支,就會出現盈余或者是虧損。為了把學校辦好,只有盈余才能更好的改善辦學條件,增加辦學投入,也才能給希望得到回報的投資者更豐厚的補償,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
三、教育的公益性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真正堅持公共利益辦學。具體體現在: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是以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為己任,承擔國家的教育任務,以為社會服務為根本歸宿和出發(fā)點。有一些人會認為,營利性民辦學校也是具有公益性的,因為其同樣為國家分擔財政負擔,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在這一點上,應當承認營利性民辦學校的積極意義,國家和政府也應該積極鼓勵營利性民辦學校的發(fā)展存在,但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營利性民辦學校本質的區(qū)別在于其教育的公益性。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營利性民辦學校相比,其公益性質更強,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是真正為國家辦學、為社會辦學、為全體學生辦學,更符合民辦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的本質,這也是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趨勢。
四、辦學目標公共性
學校辦學的公共性,是指學校辦學要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標,在辦學過程中既要顧及到社會的利益,也要顧及到學生個人的利益,體現教育公平、管理公開、多種主體參與的屬性。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在辦學過程中,不是以怎樣更大限度的獲取利潤為目標,而是努力遵循教育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教育育人的功能,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實實在在辦教育,其教師和學生實實在在受益,學校把培養(yǎng)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其追求,這種目標與追求符合學校辦學目標的公共性質。
“營利性—公共性”融合視角下民辦學校分類管理的政策,不僅需要政府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還需要從立法層面進行頂層設計。既要明確從事學制教育的民辦學校的行政主體地位;也要綜合考慮學校營利性和是否從事學制教育從而進行分類實施財稅政策,即對民辦學校實施分類扶持政策時為不同民辦學校提供公平的政策,鼓勵民間資金投向學制教育領域、鼓勵捐資辦學,從而最終提高民辦教育的公益性。民辦教育分類管理無論是從實施營利性與非營利性的內涵界定,還是在特質分析和區(qū)別上來看,通過近些年國家在保障民辦教育機構公法地位上、給予扶持政策和健全民辦教育治理機構等方面,均表明民辦教育即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參考文獻:
[1]劉建銀.準營利性民辦學校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烽:《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挑戰(zhàn)及對策》,出自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教育政策分析報告( 2011)》,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邁克爾·富蘭:《學校領導的道德使命》,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4]李清剛:《公共管理視域下的民辦教育政策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版
[5]羅伯特·G·歐文斯: 《教育組織行為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