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對《伯牙絕弦》這篇課文進行教學設計。
關鍵詞 伯牙絕弦;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249-01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可以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目標是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兩千多年前的春秋,在那青山綠水間尋覓一對知音的仙蹤俠影,細讀千古傳說《伯牙絕弦》,聆聽《高山流水》的高雅美妙。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二、整體讀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初解絕弦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寬廣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動!”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鐘子期的思念。
四、再解絕弦
(一)何為知音
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地方?jīng)]讀懂?學生研讀課文后交流。
1.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于”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贊嘆之義。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贊嘆?
3.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4.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在鼓琴,子期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俞伯牙和鐘子期相識相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太好了,好像高高的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如癡如醉,擊節(jié)稱快):“妙極了,好像廣大的江河啊!”
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志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志在炊煙,鐘子期曰:“善哉,裊裊兮若炊煙!”
……
鐘子期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嘆和表揚,使俞伯牙非常開心。人生苦短,知音難覓。但是俞伯牙幸運地遇到了鐘子期,視為知己,欣喜若狂。正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二)相遇相知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蔽倚挠兴?,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叫——知音。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叫做知音?!熬品曛呵П佟保粝嗑?,有談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情,其樂融融,無比歡欣?!叭松靡恢鹤阋?,斯世當以同懷視之?!?/p>
(三)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徒留伯牙無限唏噓?!白悠谒?,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辩娮悠谒篮?,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破,終身不再彈琴。
五、回味絕弦
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請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聽的琴聲再讀課文,回味這千古傳說《伯牙絕弦》。
六、作業(yè)布置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一讀,說說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七、教學反思
1.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學會背誦并默寫課文。
2.感受朋友間深厚的友情,珍惜和朋友的友誼。
3.通過聆聽《高山流水》,感受古典藝術的魅力。
作者簡介:李艷梅(1983-),女,云南墨江人,哈尼族,學歷:本科,職稱: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