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手道運動是一項起源于中國南派武術,成長于日本,發(fā)展流行于世界的一項體育運動,是現(xiàn)如今非常受歡迎的格斗技之一。組手與型是空手道比賽中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前者為個人或團體參賽形式出現(xiàn)的同場格斗對抗,后者則是側重表現(xiàn)技術難美性的個人或團體參賽形式的套路演練。由于組手與型為空手道比賽中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在專項訓練方法中存在差異性,固對組手運動員進行型專項練習可行性做為研究,本文通過論述組手與型技術練習體系的差異性闡述組手運動員兼顧型專項練習后對人體素養(yǎng)造成的影響,對空手道組手運動員是否適宜兼顧型專項練習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正確認識到型練習對組手專項練習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空手道;組手;型;專項訓練;兼容性
1、前言
空手道項目分為兩部分,根據(jù)項群理論的專項特點劃分可將空手道分為技能主導類格斗對抗的組手和技能主導類表現(xiàn)難美性的型??帐值赖母傎愺w系也由組手比賽與型比賽兩部分構成。他們的比賽形式,訓練方法,以及力量練習中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兩者專項素質練習中個別練習存在相互利益沖突及排斥。在進行專家訪談后了解到,我國空手道運動員均采用單一專項練習,即每名空手道運動員專攻自己專項訓練內容,訓練系統(tǒng)依靠復制他國訓練方法及借鑒我國同屬項群中的優(yōu)勢項目經(jīng)驗進行訓練,我國的這一訓練任務分配成效證明,這樣的專一訓練內容人員分配訓練方法確實取得了不俗的訓練成績,隸屬不同分類的組手和型分開練習有助于單項目競技能力的提高與運動成績的增長,避免了組手與型同時練習造成的競技能力干擾,同時,減少了多專項練習對運動員的體能消耗及運動成才的時間。我國的訓練戰(zhàn)略體現(xiàn)了專事專攻原則,這樣易于集中精力,取得預定目標,專事專攻避免分散運動參與者的一心二用可能造成運動成績影響。據(jù)募集到的資料和進行專家訪談后了解,空手道運動發(fā)展成熟的歐洲和日本等國家,許多優(yōu)秀的空手道運動員大多采用雙專項練習,即兼顧空手道的型與組手的專項運動訓練,且運動成績優(yōu)異。 這與我們最初認識的專一項目培養(yǎng)理論認識是存在差異性的。本文對于空手道專一訓練內容的排它性進行假設,通過論述組手和型同時練習是否有助于運動員運動成績的發(fā)展和提高為論據(jù),為拓寬我國空手道運動員專項訓練方法和內容提供建議與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北京體育大學空手道校隊專項訓練。調查對象為北京體育大學空手道校隊隊員。
2.2 研究方法
2.2.1 專家訪談法
通過訪問4位空手道教師、教練員及國家級空手道裁判員,2位體能老師和3位參與過世界級空手道大賽的選手作為本文技術理論指導,對本文結論提供一定參考、研究貢獻,并提供理論依據(jù)。
2.2.2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專項訓練的排它性和兼容性與專項歷史發(fā)展及他國成功訓練經(jīng)驗進行理性分析。
2.2.3 實踐實驗法
根據(jù)設想對參與實驗的人群進行分組,根據(jù)小組間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2.2.4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與本課題有關的材料,背景知識,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組手與型的技術形式的差別
分支的不同及比賽目標的實現(xiàn)方式?jīng)Q定了兩個不同空手道形式的不同訓練方法與不同訓練內容技術比重。根據(jù)動作結構特點進行技術分類將組手和型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3.1.1 組手技術體系
組手是以格斗形式的拳法、腿法、摔法的單個進攻或隨機組合形式出現(xiàn)在訓練和比賽中的。選手的技、戰(zhàn)術發(fā)揮除受自己體能的影響還受到對手競技能力發(fā)揮的制約。組手技術動作并非如型固定套路形式的展示,在實戰(zhàn)過程中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比賽分為了個人賽和團體賽,是通過個人的競技能力的高低以及在比賽中的技戰(zhàn)術能力發(fā)揮和對手逐一較量。
3.1.2 型技術體系
型運動員是依靠單個基本動作的重復練習形成扎實的基本功,通過單一、固定組合動作的掌握、串聯(lián)到成套動作的反復練習達到型演練自動化。比賽中運動員需依據(jù)競賽規(guī)則表演規(guī)定型或自選型。空手道型運動員在比賽中受自我技術發(fā)揮的影響因素大,要求運動員有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與超強的抗干擾能力。比賽過程中運動員技術的展現(xiàn)不隨機性強,具備固定模式。比賽分為了個人賽和團體賽,個人型通過選手自身競技能力水平的發(fā)揮與對手較量,團體型參賽時選手除需發(fā)揮好自身競技能力水平外還要兼顧和同場隊友的共同默契配合。
3.2 組手與型訓練方法的差別
3.2.1 組手變異組合多元動作結構
技術與戰(zhàn)術能力是格斗項目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同時也是制勝武器,對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成績起決定性作用??帐值兰夹g訓練包括了基本動作,基本功,進攻,防守和反攻的各種方法及連貫技術。組手通過單個動作的學習與掌握到通過對單個動作的多元技術組合形成連貫技擊技術,根據(jù)攻防戰(zhàn)術的調整將所掌握的運動技術通過靈活多變的戰(zhàn)術思想將技術水平運用到比賽中,以通過格斗對抗的形式戰(zhàn)勝對手??帐值澜M手專項力量以快速力量練習為主,強調協(xié)調、靈敏專項素質在訓練中的比重,以達到空手道快打快收、靈活多變的技術特點。同時在訓練中進行大量攻防組合反應練習,以模擬對抗場景。
3.2.2 型固定組合多元動作結構
空手道型以提高運動員靜力力量為主要力量練習手段,具備好的耐力素質有利于幫助練習者更好控制單個專項動作的平穩(wěn)發(fā)揮及連貫技術動作的平穩(wěn)串聯(lián)與處理,基本功與專項技術訓練是技能主導類表現(xiàn)難美項群訓練的核心組成部分,從單一動作到固定組合,串聯(lián)成整套型,反復練習,重復演練。在訓練過程中不斷重復訓練固定套路,通過分解、固定組合到完整的成套動作練習。要求運動員具有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優(yōu)美的形體,準確的時空判斷能力和超強的機體姿態(tài)控制能力。
3.3 型與組手同練習的疑問與難點
型與組手隸屬技能主導類的不同項群,競技內容與訓練體系存在著差異性。組手運動員要求具有較強技擊速度與快速反應能力以應對對抗,而型運動員則要求有較強靜力力量素質以控制技術動作的平穩(wěn)發(fā)揮,從而達到高水準的動作要求。在研究空手道運動強國選手專項訓練時,我在想空手道組手運動員兼顧型專項練習時如何處理了快速力量與靜力力量共同練習對運動員帶來的競技能力干預與損耗。另外,在空手道組手項目競技賽場上要求運動員具有激昂,高亢的競賽意志,清晰的頭腦以判斷,處理靈活多變的競賽情景。型要求運動員具備穩(wěn)定,沉穩(wěn)的競賽意志,以平穩(wěn)發(fā)揮個人競技能力水平,排除外界環(huán)境對競賽選手的外部干預。而過多的靜力性力量訓練會對組手運動員的動作爆發(fā)力產(chǎn)生負面影響,另一問題的困擾是,激昂的組手訓練情緒過后是否在選手進行型練習時會造成心理浮動影響?;蚪M手運動員在進行型專項練習后會難以進入快節(jié)奏、復雜條件刺激的格斗對抗狀態(tài)。
3.4 組手與型共練習的兼容性
古代的中國武術以套路的形式存在,所有技術動作、招式均以攻防為核心思想進行練習。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套路的單人演練更像是型的原形。實際技藝比拼便像是組手的原形了。單個的動作,招式便可等同于空手道中的基本功練習了。那么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型是為了實戰(zhàn)所進行的各種假設攻防場景的套路演練,以單個攻防動作為基本練習單位,即基本功,組手是“習武”之人對型的攻防意識及攻防動作運用的具體體現(xiàn)。
3.5 設想實驗及驗證
參與實驗人數(shù)12人,同為本校非空手道專項學生,無專項訓練經(jīng)歷,每組按四男兩女進行分組,本文就研究意義將同水平受試者分為了意識干預組和對照組,訓練內容相同,同為基本功練習,糸東流拔塞大、征遠鎮(zhèn)型的學習和組手拳、腿、摔4的技術學習,訓練課時相同,每節(jié)90分鐘,每周三次訓練,總共9周。再將每組四男兩女按兩男一女進行二次分組,干預組和參照組中的各兩小組分別對型與組手的訓練內容順序進行干預,分為先性后組手組和先組手后型組。即A為干預組,B為參照組。A1為干預組的先型后組手組,A2為干預組的先組手后型組,B1為參照組的先型后組手組,B2為參照組的先組手后型組。
型練習在前,組手練習在后。只講解動作成形方法,不講攻防含義。
技戰(zhàn)術表現(xiàn)基本符合訓練內容,型展示時動作順暢,但動作節(jié)奏感不強,動作表現(xiàn)缺乏張力。組手打法保守,易受對手情緒影響,動作表現(xiàn)僵硬,被得分后情緒波動大,一類犯規(guī)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 3人
組手練習在前,型練習在后。只講解動作成形方法,不講攻防含義。
模擬比賽中組手表現(xiàn)主動,能主動得分,但防守意識差,三名選手的單局比賽有兩名選手被對手施以有效摔法,分差敗多,型的動作展現(xiàn)流暢,應注意動作與呼吸的配合及整體動作的表現(xiàn)力。
3.6 組手與型的相互影響作用
實驗分析認為,訓練除了需要運動員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好的運動成績外還要憑借教練員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指導運動員的實踐。雙專項練習的組手運動員通過在訓練中兼顧了型專項練習后對個人行為約束性有了很好的改善,A1、A2組隊員間與隊員、教練間技術討論多,整體訓練氛圍融洽,課前課后隊員自覺延時訓練次數(shù)較多,模擬比賽中整體臨場表現(xiàn)比參照組更為滿意,接近最佳參賽狀態(tài)。但A2組選手進行型展示時出現(xiàn)了動作遺忘,該組學生的組手參賽情緒一定程度影響了他們的型表現(xiàn),在參賽心理素質上需要加強訓練,可采用多模擬比賽,多條件實戰(zhàn)調節(jié)緊張情緒。在組手運動員進行雙專項練習時實驗進行了不同練習次序的訓練內容分組,分為了先型后組手專項練習組和先組手后型專項練習組,組手運動員練習時把型練習安排在后,可通過型的專項訓練環(huán)境平復調節(jié)練習者的激昂情緒,同時在進行一定量的靜力力量專項練習后可促進肌體耐力力量的發(fā)展,此種方法適宜出現(xiàn)在組手技戰(zhàn)術運用熟練階段。若把型放在組手專項訓練之前我們發(fā)現(xiàn),型專項練習中過多的靜力負重令練習者肌組織處于疲勞膨脹狀態(tài),使隨后組手運動成效降低,故組手初學時期組手不宜安排在型專項練習之后。組手的實戰(zhàn)時間里以隨機技擊為主,型的必要練習能夠讓運動參與者更好的認識和體會技術動作在攻防關系中的合理運用,建立攻防動機的形成,鞏固攻防意識下的實踐成功率。
通過競賽規(guī)則可以認識到,型團體比賽有五分鐘的時間, 以分解動作來表演該型的意義。計時員從選手型表演結束后鞠躬開始計時,到型的意義表演的最后一個鞠躬結束。超過5分鐘的團隊將被取消資格.分解動作便是以組手對抗比賽中的攻防動作為基礎進行的套路模式演練。組手項目的適當練習有助于型運動員理解對抗時的攻防意識及攻防意義。組手的進攻動作都是型運動中的基本動作的變異組合,通過各種組合形成組手隨機應變的進攻、防守和防守反擊。就空手道組手運動員兼顧型拳練習會不會對專項運動成績產(chǎn)生影響,應首先意識到以基本功練習為先,基本功是型串聯(lián)成組合的基本單位。在組手專項練習后進行型專項練習,以調節(jié)選手訓練情緒,型動作的練習重現(xiàn)了組手運動員在實戰(zhàn)動作中所需的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融合點,令組手運動員的基本功能力得到進一步了延伸?!盎竟Α弊鳛橛柧毴蝿罩兄匾囊豁椏蓪\動訓練成果起到促進作用,規(guī)范了禮節(jié),提升了技擊能力,亦增強了組手運動員對抗中的攻防意識及減少犯規(guī)動作的使用。綜上所述,組手同型的兼顧練習是可行的,實施中應注意根據(jù)練習者不同訓練水平安排適宜選手自身發(fā)展需要的練習順序。
4、結論和建議
4.1 結論
(1)空手道組手運動員可以兼顧型專項練習。
(2)正確練習順序下組手運動員兼顧型專項練習后對人體素質的改造有積極影響,鞏固身心合練的修行體系,從而獲得運動成績,運動能力及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
(3)鼓勵倡導空手道組手運動員在進行專項練習中加大型練習的比重,通過型練習規(guī)范組手技術動作,促進組手技術能力的提高,但應區(qū)分“基本功”與“型”,“組手”的關系,建立聯(lián)系,用正確練習順序安排、指導訓練。
4.2 建議
(1)本文研究后認同組手運動員兼顧型專項練習是切實可行的,但選擇雙專項內容練習時采用正確專項練習順序,避免單專項運動能力損耗與消極影響理清“基本功練習”和“型專項練習”“組手專項練習”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學習訓練初期,我們可以建議使用型單專項練習,基礎知識掌握后可過渡到雙專項練習,組手運動員雙專項練習時,應以組手練習應安排在前,型練習安排在后,基本功為最先的原則進行訓練。
(3)待練習者熟練基本功動作,能夠完成記憶型動作,對組手技戰(zhàn)術知識有一定儲備后,我們可以遵循基本功在前,型專項練習其次,組手練習最后的原則。以在組手訓練前激活攻防意識儲備,為后續(xù)實戰(zhàn)服務。
(4)無論單專項內容練習或雙專項內容練習,練習者都應在一定專項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開始空手道的訓練,以避免訓練的盲目性,教練員與學生間要多交流。技術、戰(zhàn)術的疑問,心理狀態(tài)的應激轉變都可以是相互學習、溝通的內容,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指導訓練,以更好的理解、體驗空手道運動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運動訓練學,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2]空手道,許生宏,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3]對國家空手道隊重點隊員的技術和戰(zhàn)術跟蹤分析與研究,沈萌芽,北京體育大學,2010.
[4]日本空手道的起源與發(fā)展演變,谷晨,體育文化導刊,2003.
[5空手道組手基礎訓練研究,喻俊莉,湖南師范大學,2012.
[6]空手道與武術的淵源探析,陳新富,第9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11.
作者簡介:董金蕾(1986. 9—),女,北京人,講師,碩士,北京林業(yè)大學體育教學部教師,研究方向:高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