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銀 祝琴
摘要:在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仍舊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本文通過深入部分小學進行調查研究,挖掘小學德育教育開展中存在的德育問題,如教學形式單一、家校聯(lián)系不緊密、教師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等,并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提高教師德育水平、加強家庭與學校的有機聯(lián)系、開展各類思想品德實踐活動等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德育;問題;策略分析
德育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學生健康生長的重要條件和保證,是實現(xiàn)我國德育目標的基礎和保障,也是培養(yǎng)具有道德發(fā)展性的人的前提。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而如今,許多社會問題彰顯出學校存在德育失當現(xiàn)象,例如,現(xiàn)階段未成年人犯罪仍十分嚴重,甚至未成年人犯罪趨于低齡化。
為了解當前小學學校在德育教育這一塊的開展情況,全面熟悉學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的某些問題,因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筆者選擇寧波市部分小學為調研對象,進行實地走訪觀察,并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一、學校德育開展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文獻查閱,當前不少學校在德育這方面面臨著比較棘手的問題,學校理論層面明白德育的重要,但在實踐上又不夠重視,存在德育教學形式單一、家校聯(lián)系不緊密、教師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等一系列問題。為了印證這些問題,以筆者的地理優(yōu)勢,選擇寧波市部分小學作為觀察點,深入了解相關情況。古人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接班人和高素質公民的奠基工程,對培養(yǎng)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文明行為習慣,以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小學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正是生理和心理均不成熟的時期,他們容易接受一些具有正能量的道德引領,也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所以更加需要學校積極開展小學德育工作。[1]在學校的選擇上,筆者選取寧波市城市、縣鎮(zhèn)和農村的三所小學作為調研對象。由于這三所小學分布在寧波的不同區(qū)域,教學班最少有28個,最多31個,專任教師最少有61名,最多68名,學校的生源和師源也各不相同。通過走訪、調查研究以及和老師的交談,筆者發(fā)現(xiàn),這三所小學都有開展德育教育的相應工作,但這些學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上文中提及的諸多問題。
(一)德育教學形式單一
不少學校往往是通過班隊課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這類班隊課在臨近考試期間卻會被一些數(shù)學課、語文課占據(jù)。雖然這種說教形式的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是內容和形式過于枯燥、單一,德育效果不佳。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對大是大非形成一定的判斷,但在實際行動上,卻無法與所接受的教育進行很好的結合。例如,在學校中,學生給老師起外號這種對老師不敬的現(xiàn)象偶有發(fā)生,甚至有大膽的學生敢在老師面前說一些不尊重老師的玩笑話。學生在理論上知道要敬重老師,但是實際上卻表現(xiàn)出不恰當、相反的行為。
(二)家校聯(lián)系不緊密
在德育教育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離不開的,學校要經常主動的和家庭,尤其是出現(xiàn)德育問題孩子的家庭聯(lián)系。孩子的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庭的重視、配合與支持。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最直接也最為關鍵,是其他教育無法替代的。[2]學校在教師家訪、家校聯(lián)系等方面還是不夠充分的。家長要擯棄學生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教師的事這種觀念,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學校里,高年級學生欺負低年級學生的事情雖不多,但也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學生犯錯被抓后,對老師唯唯諾諾,卻屢教不改,我行我素。這與家庭教育缺乏是密不可分的。學校的教育沒能和家庭教育好好的整合起來,導致家校彼此之間溝通的斷層,使得學生出現(xiàn)問題后,未能得到及時的引導。在學校有老師管束,回到家里后卻只有爺爺奶奶幫忙照看孩子,以致孩子的思想品德無法得到改善提高。
(三)教師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
教師在小學生德育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作為學校中最了解學生的人,因此對學生的德育問題把握更準確,可以說是學生的領路人。[3]深入該小學,發(fā)現(xiàn)學校中的老師并沒有將德育這塊重視起來,往往只在乎自己所教的某個課程,只想著提高學生的成績,甚至出現(xiàn)將體育課、美術課等“副”課占為己有或改成自修課等現(xiàn)象。此類占課行為雖然比以前有所好轉,但在臨近考試時還是經常發(fā)生。所以,學校里成績優(yōu)秀而思想品德低下的學生也不在少數(shù)。
二、小學德育問題解決策略
(一)提高教師德育水平
要想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德育能力。學??梢越M織專門的研討會和培訓,提高老師德育能力,改變教師對待德育教育的態(tài)度,從教師出發(fā),對德育重視起來。教師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不僅可以在班隊課上進行,也可以滲透到學科教學中,以課堂為陣地,將思想品德教育設置成為一種隱性課程。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通道。[4]小學中的音樂、美術等學科均可陶冶小學生的情操,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二)加強家庭與學校的有機聯(lián)系
良好的社會風氣起于家風,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5]現(xiàn)在的學校只是機械地要求家長配合老師,在家對孩子進行作業(yè)的輔導,并沒有很好的讓家長作為一名“家庭教師”的角色。許多父母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未能在家有充足的時間教育孩子、管理孩子,孩子的生活起居均是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料的,家長對孩子的情況知之甚少。教師應該充當好學校與家庭鏈接的紐帶,及時將孩子在學校的各類表現(xiàn)告知家長,并多組織各種親子活動,增進家長與孩子彼此之間的感情。令家長更加了解孩子在校的基本情況,對孩子的教育更加上心。不僅如此,家長也要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情況,讓老師更加全面地了解班里的學生情況,拉近家庭與學校的距離,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益無害。
(三)開展各類思想品德實踐活動
學校要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可嘗試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開放式教學方法,即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的束縛,結合社會生活,結合大自然,積極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探索出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6]教師可專門開展思想品德實踐活動,抽出時間帶學生參觀附近的革命烈士紀念館、名人故居等地來進行教育,讓學生在了解杰出人物的生平和為人下,產生敬仰之情,以此為榜樣。最重要的是,當學生做出與道德相違背的事時,教師應該馬上揪出錯誤根源,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并在班級中向學生對此類問題進行剖析,加深印象。
三、結語
小學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重視小學德育工作,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是培養(yǎng)一代優(yōu)良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初步基礎。[7]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重視起德育教育這一最簡單卻又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是教育工作者所需深思的環(huán)節(jié)。[6]學校抓好德育教育刻不容緩,積極利用所有可能的資源開展德育教育活動,保證德育教育充分滿足當代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使學生能夠懂禮、知禮、學禮、守禮,整個社會形成良好德育氛圍。
參考文獻:
[1]李君. 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牡丹江師范學院, 2014.
[2]胡筱筱. 小學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成因探析[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09(33):208-208.
[3]宋宏艷. 基于小學德育教育與班主任工作實效性的思考[J]. 青蘋果, 2017(5).
[4]劉玉艷. 提高小學德育實效的途徑探析[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 2010(5):211-211.
[5]陳婷婷. 對小學德育實效性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 考試周刊, 2012(73):173-174.
[6]郭卓明. 淺談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14(3):185-185.
[7]顧禎. 如何創(chuàng)新小學德育教育工作[J]. 文教資料, 2010(4):131-132.
作者簡介:陳雪銀,嘉興學院師范學院小學教育16級學生;祝琴,通訊作者,嘉興學院,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社會學研究。
項目來源:2017年嘉興學院SRT項目一般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