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靜
2400封家長回信!這是湖南大學子弟小學教師詹曉玲最寶貴的收藏品。從2005開始,詹曉玲每接收一個新班級,就會給自己布置一項特殊的作業(yè):在第一個學年,每周都要寫一封“給家長的信”。13年過去了,這些“給家長的信”不僅成了詹曉玲的育人秘籍,更成了連接家庭與學校的“彩虹橋”。
“越教越難教”引發(fā)的思考
1989年,天生喜歡孩子的詹曉玲如愿成為了一名教師。
在很多人眼里,班主任是個苦差。但是,從教29年就當了29年班主任的詹曉玲卻樂在其中。在她看來,班主任工作繁雜,但繁雜中能體現(xiàn)充實;班主任工作辛苦,但用辛苦換來的學生成長會給她帶來快樂;班主任工作壓力大,但正因為有壓力才具有挑戰(zhàn)性。
2005年,詹曉玲又接手一個新班級。開學一個星期后,一位多年的老同事發(fā)出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越來越難教!
學生為什么會越來越難教?回想起教室里那些停不下來的小手,那些嘰嘰喳喳的小嘴巴,那些自己重復了一遍又一遍的規(guī)章制度,詹曉玲意識到,教育單靠教師的力量遠遠不夠,得與家長形成合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與家長隨時溝通、有效交流呢?電話、電子郵件、QQ聊天、微信……詹曉玲搖搖頭。這些現(xiàn)代化的交流雖然方便快捷,但很難打動人心。何不用傳統(tǒng)的書信方式與家長進行交流?
說做就做。詹曉玲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寫了一封長達3700多字的《遇見———給家長的第一封信》。在信中,詹曉玲通過“你們準備好了嗎”“請不要為您的孩子代勞”“您可以這樣輔導您的孩子”“你我要這樣溝通”四部分內(nèi)容與家長進行了交流。
在信的結(jié)尾,詹曉玲寫道:“每周五我會將‘每周一信放在文件袋內(nèi),希望能在下個周一的時候收到您的回信,與我交流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這是我給您布置的家庭作業(yè)。有時間多聊聊,沒有時間就三言兩語,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回信中直接告訴我。很高興在最好的時光里,我們有幸遇見,希望接下來的路我們和孩子一道,一步一個腳印,共同走好!”
周一早上,班上幾乎所有孩子都帶來了家長的回信。當天晚上,詹曉玲把所有家長的回信都認真看了一遍?!翱赐暾怖蠋煹男藕芨袆?,在人們幾乎都不愿意動筆寫信的當下,這些書信顯得是多么親切、溫暖!”“您一封用心良苦的《遇見》,像一場及時雨,讓我們思考在新時代作為家長應(yīng)該如何努力?!奔议L的話語給了詹曉玲無窮的信心?!懊恐芤恍拧睆拇顺蔀榱怂c學生家長最美好的“約會”。
當好家長的教育引路人
詹曉玲班上曾有一位名叫羅天頤的學生,她成績優(yōu)異,被評為湖南省十佳少先隊員,岳麓區(qū)優(yōu)秀學生,區(qū)優(yōu)秀少先隊干部。這樣一個在旁人眼中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詹曉玲卻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其存在的問題:小天頤下課時間很少離開教室,整天抱著課外書啃。
通過家長回信,詹曉玲了解到,原來小天頤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媽媽注重分數(shù),孩子的周末幾乎都泡在課外輔導班,光奧數(shù)班就上了好幾個,媽媽還陪著一起聽課;而爸爸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希望孩子多才多藝,能經(jīng)常去打球健身,出去旅游。
如何讓父母雙方的教育理念達成一致?正當詹曉玲在尋找契機時,小天頤的爸爸在家長回信中講了一件家庭教育的難事:他想帶女兒學游泳,可孩子媽媽卻怎么也不同意,認為一周三次的游泳練習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
怎么辦?詹曉玲專門找來了小天頤的父母談心:“你們倆這么重視孩子的教育,的確都是優(yōu)秀的家長。分數(shù)固然重要,但比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興趣、習慣和性格,是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闭勗捊Y(jié)束,小天頤的媽媽答應(yīng)了小天頤學游泳的要求。
如何平衡運動與學習的時間,讓孩子得到全面發(fā)展?詹曉玲認為,這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共性問題。當天晚上,她以《等待、詢問、鼓勵》為題給家長寫了一封信。在這封信中,詹曉玲特別要求,每個家長都要做好三件重要的事:“第一件是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既包括學習興趣,也包括學習之外的興趣。第二件是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一是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二是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三是獨立閱讀思考的習慣。第三件事是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父母要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舍得投入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p>
“碰到詹老師,是孩子的幸運,更是我們?nèi)业男疫\?!睂W生家長羅峰說,他每次讀完詹曉玲的“每周一信”,都大有收獲。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誠信是為人之本》《做靠譜的家長》……詹曉玲的“每周一信”總是聚焦不同的教育主題,為家長指引方向。很多家長把“每周一信”當作自己的育兒秘籍。
與家長共成長
“給您每周一次的回信就像赴約,一位教師與另一位教師,一位母親與另一位母親的美好約會?!?/p>
“很高興收到您的‘每周一信,每次都會反反復復看很多遍。這次從您的信中,我又有了新的收獲。”
……
翻開一封封家長回信,撲面而來的都是信任與感動。只要收到家長回信,詹曉玲總是第一時間閱讀。她坦言,每一次讀家長的回信,自己也能從中得到成長。
詹曉玲曾經(jīng)帶過一個特殊的學生小偉(化名),他情緒不穩(wěn)定,上課會無故叫喊。而且,他做事非常急躁,常與同學發(fā)生矛盾并大打出手。在第一次看到他家長的回信后,詹曉玲才得知,原來小偉是一名多動癥兒童。
經(jīng)過幾次交流,詹曉玲發(fā)現(xiàn),小偉的母親是一個有耐心也很用心的家長,每次回信總是好幾頁紙。詹曉玲說,看著小偉母親為孩子所做的努力,她也意識到,“善待孩子的每一次犯錯,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辈粌H是家長該做的事,更是每一個教師要做的事。
有了愛作為養(yǎng)料,有了信任作為基石,有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與配合,詹曉玲工作起來自然得心應(yīng)手。她收獲了“少先隊優(yōu)秀輔導員”“長沙市優(yōu)秀班主任”“岳麓區(qū)‘四有好教師”等一系列榮譽稱號,而她所帶班級也多次被評為市、區(qū)、校級先進集體,所帶少先隊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少先隊特色中隊稱號。
一封封書信無不串連著家校情,流露著詹曉玲真摯的愛?,F(xiàn)在,這份愛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