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
(江蘇省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吞咽功能障礙是卒中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臨床治療中高度重視,并加強了對吞咽功能恢復的研究[1]。本文就抽取的兩組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研究組采用V-VST體積粘度篩查,分析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后的效果以及特點等,提出針對性的參考建議。
我院神經(jīng)內科從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接受并進行診治的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120例,并通過專業(yè)標準進行判定后確診該病癥,利用隨機樣表法將抽取的120例對象分為對照組(60例)、研究組(60例)兩組,其中對照組抽取的60例對象選擇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抽取的60例對象選擇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選擇V-VST體積粘度篩查治療,對研究分析對象采用2016年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標準》進行判定分析,并符合研究標準。且抽取的對象在不受年齡、工作性質、生活環(huán)境、病情嚴重程度、性別以及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且排除了患者受器官損傷、糖尿病、高血壓以及精神疾病的因素影響,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價值。對照組患者年齡42~77歲,平均(63.8±4.2)歲,且男性29例、女性有31例;研究組患者年齡44~78歲,平均(65.2±4.5)歲,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
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guī)護理,包括常規(guī)的吞咽功能訓練,指導飲食、咀嚼、咽部刺激、攝食選擇、發(fā)音訓練等操作。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用V-VST體積粘度篩查,即對患者糖漿稠度、液體-水以及布丁狀稠度的指標進行測試,包括安全性受損指標與有效性受損指標的測定[2],從而明確患者的對吞咽液體費力、吞咽藥丸費力、吞咽痛疼、吞咽享受快感或者吞咽時喉嚨刺激性疼痛等指標,選擇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減少誤吸、提升吞咽功能,盡早撤離胃管,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性等[3]。
首先對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整理,并根據(jù)2016年WHO制定的《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的診治標準》[4]進行統(tǒng)計處理,然后利用統(tǒng)計學專業(yè)軟件等將抽取的120例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按照不同方法護理的效果與特點等進行闡述。
本次研究中數(shù)據(jù)與信息等較多,需要利用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整理,并進行評估,用到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22.0,其中組內信息利用χ2值,組間信息利用t值進行檢驗分析,對照研究組與對照組術之間的差異性,結合患者的數(shù)據(jù)圖像、病情進展以及體征指標變化等分析其特征[5]。
抽取的兩組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分別應用常規(guī)護理與V-VST體積粘度篩查的效果分析。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研究組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常規(guī)護理與V-VST體積粘度篩查的效果對照 n(%)]
表1 對照組與研究組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常規(guī)護理與V-VST體積粘度篩查的效果對照 n(%)]
組名 例數(shù) 進食途徑 飲食類型 誤吸發(fā)生率 BI評分 住院時間(d)對照組 60 經(jīng)口 糊狀 16(26.67) 45.6±5.59 25.9±6.4研究組 60 經(jīng)口 普食 2(3.33) 85.9±10.4 14.5±3.1
當前卒中患者發(fā)生吞咽困難概率較大,發(fā)病機制復雜,治療中存在一定的難度,患者發(fā)病后往往會影響到其生活質量與康復效果,故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6]。V-VST體積粘度篩查是通過對患者糖漿稠度、液體-水以及布丁狀稠度的指標進行測試,包括安全性受損指標與有效性受損指標的測定[7],從而明確患者的對吞咽液體費力、吞咽藥丸費力、吞咽痛疼[8]、吞咽享受快感或者吞咽時喉嚨刺激性疼痛等情況的調查和掌握,從而明確患者的病情進展[9],選擇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早緩解患者的病情,恢復身體健康[10]。
總而言之,本次研究中選擇應用V-VST體積粘度篩查及時掌握患者的吞咽狀況,選擇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早恢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