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幫坤 吳慶龍 吳永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胸悶、喘息以及呼吸困難等,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若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隨著病情不斷發(fā)展,可導致肺源性心臟病或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發(fā)生[1]。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后,明顯增加了治療難度。近年來,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發(fā)生率呈不斷增長趨勢,成為威脅人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已引起臨床廣泛關注[2]。常規(guī)治療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納洛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顯著,可快速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3-4]。本研究就納洛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茂名市茂南區(qū)人民醫(yī)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25例。研究組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年齡52~75歲,平均(63.7±2.4)歲,病程 2~8年,平均(4.1±1.3)年;對照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齡52~76歲,平均(64.1±2.5)歲,病程2~9年,平均(4.3±1.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診斷標準[5];②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③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對研究藥物過敏者;②嚴重全身性疾病者;③肝腎功能異常者。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感染、解痙、化痰、平喘以及調節(jié)水電解質紊亂等,同時采取氧氣支持治療,氧流量設置為每分鐘1~3 L,濃度設置為30%~40%。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納洛酮(北京凱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71105,規(guī)格:1 ml:0.4 mg)進行治療,0.8 mg/次,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用藥4 d。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臟指數(CI)、肺動脈收縮壓(PASP)、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水平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1.4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相關癥狀消失,24 h內意識清醒;有效:患者相關癥狀有所緩解,24~48 h意識清醒;無效:患者相關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6]??傆行剩?)=(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 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2.2 相關指標變化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 CI、PASP、PaO2、PaCO2以及SaO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CI、PaO2以及 SaO2水平高于對照組,但 PASP、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比較隨訪中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均出現(xiàn)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無抽搐或心率失常等嚴重不良反應,研究組 2例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0%;對照組3例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889,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是由于肺通氣能力異常所致[7]。當患者出現(xiàn)Ⅱ型呼吸衰竭時,機體內β-內啡肽濃度可隨之升高,而 β-內啡肽系內源性嗎啡樣物質主要來自于下丘腦與垂體,能夠有效抑制呼吸中樞,導致呼吸動力不足,最終產生呼吸困難癥狀,減少通氣量,加重高碳酸血癥,引起惡性循環(huá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表現(xiàn)為肺通氣不足,耗氧量提高,通氣血流比例失衡,因此臨床常采用抗感染、解痙、平喘、祛痰以及吸氧等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以保證患者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但效果并不理想。邱海江等[8]認為,采用納洛酮治療可明顯緩解患者的相關癥狀,改善血氣分析指標,促進病情快速穩(wěn)定,提高其生命質量。納洛酮屬于阿片受體拮抗劑,其本身無明顯活性能力,但能夠競爭性拮抗各種阿片受體,并對μ受體具有較強親和力;其具有起效迅速以及拮抗作用強等優(yōu)點,可快速逆轉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產生的呼吸抑制作用,促進心血管功能亢進。另外,納洛酮能夠競爭性替代內啡肽物質,與相應受體結合,有效緩解 β-內啡肽造成的呼吸抑制癥狀,可通過血腦屏障,興奮呼吸中樞,最終改善缺氧癥狀,避免二氧化碳潴留。納洛酮應用于神志不清患者中具有重要意義,可促進患者快速蘇醒,并改善通氣情況,避免肺間質水腫現(xiàn)象產生。因此,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納洛酮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明顯,可有效解除呼吸抑制,提高呼吸中樞的興奮性,避免肺間質水腫,改善患者的換氣功能,避免不良反應產生,從而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 CI、PaO2以及 Sa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但 PASP、PaCO2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研究組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心臟指數、肺動脈壓力以及血氣分析指標,快速緩解病情,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性較高。其中,CI是指心臟泵出的血容量除以體表面積的數值。當患者經過有效治療后,可明顯減輕其氣道或胸腔內壓力,減少靜脈回流至心臟血量,改善心臟排血量,從而發(fā)揮緩解心臟負荷的作用。另外,還能有效控制肺動脈血壓水平,最終達到緩解心臟壓力負荷,因此患者治療后心臟指數與PASP明顯改善。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CI(m2·min) PASP(kPa) PaO2(kPa) PaCO2(kPa) SaO2(%)對照組 25 3.19±1.04 3.76±1.20 6.31±2.01 5.76±1.80 7.07±2.34 8.40±1.36 7.58±2.50 6.67±1.30 91.79±12.20 94.05±2.81研究組 25 3.15±1.02 4.58±1.34 6.25±1.87 4.12±0.37 7.03±2.31 9.74±2.14 7.53±2.41 6.02±0.64 92.14±12.34 98.36±2.54 t值 0.137 2.279 0.109 4.462 0.061 2.642 0.072 2.243 0.101 5.689 P值 0.891 0.027 0.913 0.000 0.952 0.011 0.943 0.030 0.920 0.000
綜上所述,納洛酮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可快速緩解相關癥狀,改善血氣分析指標,促進病情穩(wěn)定,為預后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