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偉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人的一種高層次需要,是自我實現(xiàn)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必須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要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并根據(jù)學生實際需要的變化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始終處于積極健康的軌道上,以探究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需要層次 思想教育 實效性
一、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fā)展,世界知識經(jīng)濟愈演愈烈,網(wǎng)絡技術日新月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xiàn)了許多新變化,大學生接受新事物、新能力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其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明顯增強[1]。在新形勢下,有些學生容易受一些社會思潮的影響,出現(xiàn)人云亦云的情況。有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意識很強,而集體觀念、大局意識、社會整體意識欠缺,以個人為本位的“價值主體自我化、價值取向功利化、價值目標短期化”的趨勢日益突出[2]。有些學生面對復雜的社會,面對激烈的競爭,面對將來擇業(yè),信心不足,適應能力弱。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發(fā)展、產(chǎn)業(yè)結構升級和社會競爭性的加劇,大學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視學業(yè)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高,希望自己成為社會所期望的人物,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尤為突出。這從根本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復雜性、系統(tǒng)性與層次性產(chǎn)生了挑戰(zhàn)。因此,應用需要層次理論分析大學生的所想所需,并尋找到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現(xiàn)實路徑與對策。
二、需要層次理論分析
需要層次理論是指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文中提出。馬斯洛層次理論把需要分成生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交往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3]。即第一層次:生存(生理)上的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等。如果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因此,生存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第二層次:安全上的需要,如人身安全、財產(chǎn)安全、家庭安全等。第三層次:情感、交往和歸屬上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系和照顧。第四層次:尊重上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wěn)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需要得到滿足,充滿自信,體驗到自己活著的有用價值。第五層次: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xiàn)個人理想、抱負,發(fā)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xiàn)價值境界的人[4]。
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fā)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次需要獲得滿足后,另一層次需要才出現(xiàn);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后,后面的需要才顯示出激勵作用。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就會向高一層次發(fā)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其中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感情需要都屬于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是高級需要,他們是要通過內(nèi)部因素作用才能得到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永無止境的。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每一階段總有一種需要占主要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性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fā)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是相互依賴的,高層次需要發(fā)展后,低層次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需要層次理論問世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在行政管理、教育行業(yè)、公司、企業(yè)薪酬制定等方面都有實踐運用[5]。
三、需要層次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內(nèi)在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人的一種高層次需要,是自我實現(xiàn)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指教育者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使受教育者內(nèi)化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guī)范并外顯于個人行為的成效[6]。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要是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首先必須了解教育對象的實際需要狀況作為出發(fā)點,了解其需要停留在什么層次、屬于什么性質,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才能引導其追求更高尚的層次需要。其次是人的合理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及滿足程度如何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強弱的落腳點。因此,只有當人的合理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得到滿足后,才能證明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實質性效果[7]。思想政治教育來源于現(xiàn)實世界,又高于現(xiàn)實生活。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這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當下需要是以現(xiàn)實為基礎的,是以人對物質利益的最大化追逐作為人類行為的根本動力。人首先是作為生命體存在,不可能完全擺脫本能的需要與沖動,人的物質需求與肉體感官滿足都不可避免。人有了社會存在與精神存在的需要,就有了高于物質欲望的道德原則與精神生活。它如沒有自然的動力機制,就不會自動生成。因此,它需要外在的動力去激活與強化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承擔這種激活與強化的功能[8]。
四、應用需要層次理論,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一)以學生的生存需要為出發(fā)點,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生存需要主要是指在學生人群中有適應性、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出現(xiàn)心理困惑、行為有缺陷、生理有缺陷等問題的學生。在大學里讀書,就是為了今后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自己。當一個學生生活上有困難或者適應不了大學環(huán)境,就無法順利完成學業(yè)[9]。因此,要加強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不斷完善助學體系。具體做法:一是開展學習生活適應教育——從被動到主動。轉變學習生活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學習生活;找準個人社會定位,明確學習目標,科學安排學習時間;注重技能訓練。讓每位大學生都認識到,大學只是人生職業(yè)生涯中的一個新起點,要端正心態(tài),振奮精神,以嶄新的姿態(tài)站到新的起跑線上,做好人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充分利用大學的時間,在知識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提升,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不懈努力。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困難時,保持沉著冷靜,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不斷完善助學體系,增設勤工助學崗位。筆者學校2016年有322人(次)利用學習之余參加勤工儉學,既得到了鍛煉,又解決了部分生活費用。據(jù)統(tǒng)計共支付勤工儉學金93912.5元。三是認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部分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或學業(yè)等方面的原因,背負著各種各樣的思想包袱,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為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必須確立“以人為本、立足教育、重在預防”的工作理念和“面向全體、區(qū)分個體、抓住重點、解決難點”的工作思路;確定“教育-咨詢-預防-救治”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營造學生心靈的溫馨家園。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滿足經(jīng)濟困難或適應性較差的學生基本生存需要出發(fā),完善健全學生助學保障體系,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的后顧之憂,從學生健康成長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切實加強教育和引導工作,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立志成才的信心和決心。
(二)以學生的安全需要為重點,構建和諧平安校園文化。
安全需要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前提和保障,安全教育工作貫穿于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具體做法是:一是開展以“增強意識防患未然”為主題的“安全教育周”活動。加強宣傳工作,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工作取得實際效果。包括:1.組織學習相關安全法、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2.加強學生宿舍、公共場所安全教育,用水用電和消防安全教育工作。3.加強防偷、防騙、防搶教育工作。4.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工作。5.加強遠離毒品,珍惜生命教育工作。6.加強校外活動安全教育,嚴禁野外游泳,嚴禁班級私自組織活動,嚴格學生活動申報制度。7.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如發(fā)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及時疏導并報學生處。8.加強公共衛(wèi)生的防控工作,特別是季節(jié)性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宣傳工作。9.教育、引導學生安全上網(wǎng)、健康上網(wǎng)、合法上網(wǎng),防止網(wǎng)上詐騙和信用卡詐騙。10.與建設銀行汕尾市分行聯(lián)合宣傳金融知識、加強誠信教育,宣傳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防范校園不良網(wǎng)絡借貸。11.預防就業(yè)詐騙、勤工儉學招工詐騙等,保證人身財產(chǎn)的安全。二是堅持值班和安全巡查制度。在重大節(jié)假日和畢業(yè)生離校期間,學生工作人員堅守崗位,文明值班。同時要求學管人員定期深入學生宿舍,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所想所思,掌握學生各方面情況和意見,及時解決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尤其在畢業(yè)生離校期間,注重加強值班制度,檢查安全穩(wěn)定情況,及時處理突發(fā)事件,把各類安全隱患化解于萌芽狀態(tài)。三是加強假期安全教育工作。如加強清明節(jié)、“五一”節(jié)、寒暑假等假期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加大檢查和督促力度,確保學生安全離校、返校,及時統(tǒng)計學生返校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四是加強政治時事教育等,確保政治上安全。通過講座、學生社團活動、新媒體等,對政治時事加大宣傳力度,使國家政策深入“生心”,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一個真真正正為人民謀福祉的政黨,使學生與國家、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證校園安全,確保政治上安全。如在國家憲法日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等。五是加強校園網(wǎng)貸風險防范工作。通過與建設銀行汕尾市支行合作舉辦金融知識講座,發(fā)放《校園網(wǎng)貸危害及防范》宣傳資料,制作宣傳專欄和宣傳標語,各系召開班會宣講相關金融安全知識和網(wǎng)絡安全知識,引導學生樹立合理消費、理性消費、科學消費等正確的消費觀念;排查不良校園借貸,消除安全風險隱患。六是宣傳衛(wèi)生知識,普及衛(wèi)生知識。出版《艾滋病知識宣傳專欄》——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知識,提高學生對艾滋病的認識;出版《秋季常見病預防宣傳專欄》——讓學生了解秋季的氣候特點、氣候對人體生理的影響,以及介紹常見病的治療和預防護理知識;懸掛相關的宣傳標語。因此,必須堅持各項安全教育工作貫穿于學生整個成長教育過程,切保安全工作取得實效。筆者學校平時通過主題班會、宣傳欄、板報,充分利用新媒體宣傳法律法規(guī)、安全教育等知識,有效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只有當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和滿足需求后,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
(三)以學生的交往需要為平臺,達到理解與共享的良好效果。
按照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在有效解決大學生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等基本需要后,就應當高度關注大學生的交往需要??梢酝ㄟ^廣播站、黑板報、網(wǎng)站、微信、QQ、微博等交流平臺,多渠道、多方位開展學生交流活動,促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理解,進行思想碰撞,使師生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并通過對話獲得情感共鳴。人人都希望并追求一種平等而真誠的人際關系。理解不僅是獲得知識和真理,還是人性的體現(xiàn)和升華。對教育而言,只有通過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與理解,才有可能實現(xiàn)超越。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演講比賽、“誰是音雄”、品經(jīng)典,學做人、博客論壇、英語角等活動拉近學生間的距離,實現(xiàn)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共同分享。學生到新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遠離了家鄉(xiāng)和親人,遠離了原來的同學和朋友,出現(xiàn)了暫時的人際關系空缺。因此,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需要是非常迫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搭建交往平臺,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大學生開展真誠的、健康的、有益的交往,在滿足大學生交往需要的同時,促使學生真正感到有大家庭的溫暖和歸屬感。在微信出現(xiàn)之前,學生的人際交往就不存在通過微信群新媒體平臺交往問題,而當下微信、公眾號平臺等新媒體已經(jīng)成為一種非常普通的交往方式。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好繼承傳統(tǒng)與開拓創(chuàng)新的關系,在保持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時代發(fā)展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四)以學生的自尊需要為抓手,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
大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不斷強化,對精神的需要更加迫切,其中尊重、信任、理解方面的需要尤為突出[10]。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都想得到老師、家長的肯定或別人好的評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從學生自尊需要強烈的特點出發(fā),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善于運用表揚激勵的教育方法,充分肯定大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實施公平、公正的教育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支持和鼓勵學生發(fā)展正常的興趣和愛好;為學生創(chuàng)造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機會,張揚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學會與他人在平等的基礎上友好交往與相處,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追求自尊[11]。在校期間,盡量讓學生輪流當班干部、學生會、團委干部或者親自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讓他們的才華得到展示的同時,也被他人認可或者表揚,激勵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出現(xiàn)一些戀愛、性心理等隱私問題時,除了采取集體教育和個別引導的辦法加以解決外,更要注重深入了解個體的具體需要,關注個體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從學生的主導需要入手制定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尋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點。
(五)以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為目標,全面加強成人成才教育工作。
在馬斯洛五種層次需要中,自我實現(xiàn)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目標所在。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發(fā)展、產(chǎn)業(yè)結構升級和社會競爭性的加劇,大學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學業(yè)的發(fā)展和素質、能力的提高,重視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與榮譽感,希望自己成為社會所期望的人物,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尤為突出[11]。具體做法: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以賽促學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自我鍛煉、自我實現(xiàn)價值的效果。如筆者學校經(jīng)常開展各種以賽促學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2016年“銳捷杯”全國高等職業(yè)院校大數(shù)據(jù)技術應用技能競賽活動,兩支代表隊分別獲得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組織學生參加2016年“ADI杯”第六屆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葉某、黃某、胡某三位同學設計的《光講解器》獲得一等獎;由李某、吳某、劉某三位同學設計的《跳跳健身墊》獲得二等獎。二是通過成立“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塑造學生成長成才。筆者學校現(xiàn)有注冊志愿者5762人;本著“立足本校,服務社會”的宗旨,不斷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年開展“義務支教”、“無償獻血”、“四進社區(qū)”、“三下鄉(xiāng)”、“三走”等志愿服務活動,每年志愿服務時間都超過一萬小時。志愿者服務隊堅持圍繞市的重要活動,開展較高質量的志愿服務活動,如:首屆廣東?。ㄉ俏玻榜R思聰杯”小提琴邀請賽、第二屆廣東省(汕尾)“馬思聰杯”小提琴邀請賽、2016國際寶石及珠寶節(jié)(香港)、汕尾市人才驛站揭牌儀式暨在粵院士和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汕尾行等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通過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服務學院、服務社會(社區(qū)),不斷提升能力,促進社會共同進步。近年來,志愿者在參加由共青團省委、廣東省教育廳等組織的“挑戰(zhàn)杯”比賽和“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中,獲得特等獎一個、一等獎14個和許許多多其他各類獎項;近六十名品學兼優(yōu)的志愿者獲得國家獎學金;一批批優(yōu)秀的志愿者被吸收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提高了學生專業(yè)技能、組織管理和團隊協(xié)作等綜合能力。同時也展示學生成才欲望,實現(xiàn)自我需要價值。三是落實就業(yè)政策、用活用足政策、找尋就業(yè)平臺,全方位地為畢業(yè)生就業(yè)提供服務,推動更高就業(yè)質量。如通過開展多層次就業(yè)講座、校園招聘宣講、校園專場招聘等工作,提高畢業(yè)生求職應聘能力。如筆者學校通過舉辦大型校園招聘活動,開展三支一扶,積極鼓勵學生面向基層、中小型企業(yè)就業(yè)等一系列活動,使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筆者學校2016屆畢業(yè)生共有1823人,初次就業(yè)率達到96.22%,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嘗試推行學生輔導員助理制度。既能緩解學生一定的生活經(jīng)濟壓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各種職業(yè)能力,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鍛煉平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了解大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校期間開展多層次、多類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之才。
總之,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成熟的階段,學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行為是一種正?,F(xiàn)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大學生個體需要,分析其成因,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積極引導學生面向高層次的需要方向發(fā)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他們的思想和行動始終處于積極健康的軌道上,以求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12]。
參考文獻:
[1][2]李小魯.教育作為人的生存方式[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10.
[3][4][5]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45f5850102v6ko.html,2010.2.
[6][7]賈永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問題探析-基于需要的視角[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2015(4).
[8]李小魯.反思與重建: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生型構建[J.]學術研究,2011(7).
[9][10][11][12]黃文秀.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的選擇[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