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艾波, 王序馳, 金明姬
(延邊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院,吉林 延吉 133002)
生物膜法因其占用面積小、抗負(fù)荷能力強、管理方便、污染物處理效果高效穩(wěn)定等優(yōu)點,在污水處理領(lǐng)域被廣泛應(yīng)用[1-2]。Atmosphere-Exposed Biofilm是一種新型生物膜法[3],體系中濾料直接暴露于空氣之中,附著于濾料上的微生物通過與空氣直接接觸吸收所需的氧氣,無曝氣的運行模式降低了體系的運行費用[4-5]。此外,體系采用一種新型軟性纖維填料HBC Ring(Hanging Bio-Contactor),已有研究表明,該種填料比表面積大,且?guī)в须姾?,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附著生長[6]。鑒于此,本研究采用Atmosphere-Exposed Biofilm體系處理模擬廢水,考察在不同C/N條件下體系的處理特性。從而為該體系的優(yōu)化升級以及推廣應(yīng)用提供理論支持。
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該裝置分為上部濾料層和下部蓄水層2部分,均由有機(jī)玻璃加工制成。上部濾料層有效積容體積為6 L(28 cm×18 cm×12 cm),上層兩側(cè)設(shè)置利于體系內(nèi)空氣自由流通的通氣口。此外,上層內(nèi)部均勻懸掛有HBC Ring軟性纖維填料,其長度為12 cm,此時濾料填充率為600 m/m3。下部蓄水池有效容積為19 L(28 cm×18 cm×38 cm),內(nèi)設(shè)循環(huán)泵,用于處理水的內(nèi)循環(huán)。體系頂部裝有調(diào)節(jié)閥,用于控制水量。
圖1 Atmosphere-Exposed Biofilm體系示意圖
本實驗采用人工合成廢水,廢水組成見表1。實驗所用掛膜方式為閉合循環(huán)式,該體系所用污泥取自于延吉市污水處理廠二級沉淀池。
表1 模擬廢水成分及用量
待掛膜成功后,實驗將C/N從低C/N的5、10、15,增加到高C/N的50、75、100,分析了不同條件下體系對污染物(COD、NH4+-N、TN及TP等)的處理特性。實驗運行模式均為間歇式,共運行70 d,其日處理量為8 L,HRT(水力停留時間)為24 h,表面水力負(fù)荷為17 m3/(m2·d)。
采集裝置的進(jìn)水和出水,用于評價水質(zhì)性能。測定水中COD、NH4+-N、TN及TP含量,測定均參照《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第四版)[7]。
2.1.1 COD處理特性
在C/N為5、10、15、50、75和100等不同條件下,體系內(nèi)COD的去除特性如圖2,3所示。
體系出水中COD平均質(zhì)量濃度隨C/N的增加逐漸下降,而平均去除率呈上升趨勢,依次為81.9%、86.4%、88.5%、93.8%、94.4%和95.1%。在低C/N(5、10、15,下同)條件下,COD去除率隨C/N增加顯著上升(P<0.05);而高C/N(50、75、100,下同)條件下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低C/N條件下,硝化菌的優(yōu)勢地位顯著,限制了異養(yǎng)微生物活性,導(dǎo)致COD去除率較低;而隨C/N的增加,異養(yǎng)微生物逐漸占主導(dǎo)地位,COD去除率逐漸上升[8-9]。當(dāng)C/N增加至一定程度時,生物膜厚度增大,好氧異養(yǎng)微生物活性受到限制,但同時因厭氧釋磷過程及反硝化過程均消耗部分碳源,其去除率仍有小幅上升[10-11]。在C/N為5、10、15、50、75和100條件下,COD去除速率依次為261.2、294.5、279.7、310.7、303和1、304.2 g/(m3·d),C/N從5上升至10時,COD去除速率出現(xiàn)最大變幅,而C/N為50時,COD去除速率出現(xiàn)最大值。
圖2 不同C/N條件下COD處理特性
圖3 不同C/N條件下COD去除速率
2.1.2 NH4+-N處理特性
在不同C/N條件下,體系內(nèi)NH4+-N的去除效果如圖4,5所示。
隨著C/N增加,體系出水中NH4+-N平均質(zhì)量濃度降低,而平均去除率大體呈波動式下降,依次為91.4%、87.5%、81.1%、74.7%、75.3%和73.6%。在低C/N條件下,NH4+-N去除率隨C/N的增加呈顯著降低的趨勢(P<0.05);而高C/N條件下的變化未達(dá)到顯著水平(P>0.05)。隨C/N的增加,體系內(nèi)硝化菌的優(yōu)勢地位減弱,導(dǎo)致NH4+-N去除率呈下降趨勢;而C/N增加到一定程度時,生物膜增厚,好氧異養(yǎng)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硝化細(xì)菌活性有所增強,NH4+-N去除率呈小幅上升[12-13]。在C/N為5、10、15、50、75和100條件下,NH4+-N去除速率依次為58、29.4、17.3、4.7、3.1和2.3 g/(m3·d),C/N為5時,NH4+-N去除達(dá)到最大化。
圖4 不同C/N條件下NH4+-N處理特性
圖5 不同C/N條件下NH4+-N去除速率
2.1.3 TN處理特性
在不同C/N條件下,體系內(nèi)TN的去除效果如圖6,7所示。
隨著C/N的增加,體系出水中TN平均質(zhì)量濃度逐漸降低,而平均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依次為41.4%、57.4%、65.3%、71.5%、72.9%和70.2%。在低C/N條件下,TN去除率隨C/N的增加而增加,并達(dá)到顯著水平(P<0.05);而高C/N條件下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結(jié)合生物脫氮過程,在低C/N條件下,體系內(nèi)生物脫氮過程主要受反硝化過程影響,反硝化微生物以有機(jī)物為電子供體,硝態(tài)氮被還原為N2[14];低C/N條件下,碳源缺乏,反硝化過程受到抑制,故TN去除率較低[15]。而隨C/N的增加,碳源增多,TN去除率也隨之上升。但在C/N大于75條件下,TN去除率逐漸降低;在高C/N條件下,體系內(nèi)生物脫氮主要受硝化反應(yīng)的影響[16];高C/N比條件下好氧異養(yǎng)微生物大量繁殖,硝化菌在氧的爭奪中處于劣勢,硝化過程受到抑制,故TN去除率也隨之下降[17-18]。在C/N為5、10、15、50、75和100條件下,體系TN去除速率依次為26.3、20.2、14、4.5、3和2.2 g/(m3·d),C/N為5時,出現(xiàn)最大去除速率。
圖6 不同C/N條件下TN處理特性
圖7 不同C/N條件下TN去除速率
2.1.4 TP處理特性
在不同C/N條件下,體系內(nèi)TP的去除效果如圖8、9 所示。
隨著C/N的增加,體系出水中TP平均質(zhì)量濃度先下降后上升;而TP平均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依次為57.1%、61.7%、64.7%、74.2%、73.4%和71.1%。在低C/N條件下,隨C/N的增加,TP去除率顯著上升(P<0.05);而高C/N條件下差異未達(dá)到顯著水平(P>0.05)。生物除磷過程主要分厭氧釋磷和好氧吸磷2個階段,在低C/N條件下,隨C/N的增加,聚磷菌從水中獲得更多的有機(jī)碳源,PAOs(聚磷菌)的釋磷量和吸磷量增多,TP去除率也隨之增加[19-20]。而高C/N條件下,隨C/N的不斷增加,好氧異養(yǎng)微生物大量繁殖,生物膜以好氧生物膜為主,厭氧釋磷受到抑制[21],且生物脫氮過程中的硝酸鹽累積也阻礙生物除磷過程[22-23],故去除率隨之下降。在C/N為5、10、15、50、75和100條件下,體系TP去除速率依次為0.71、0.81、0.84、0.90、0.96和0.93 g/(m3·d),C/N為75時,TP去除速率出現(xiàn)最大值。
圖8 不同C/N條件下TP處理特性
圖9 不同C/N條件下TP去除速率
隨C/N的增加,體系內(nèi)污染物出水濃度(Se)與進(jìn)水濃度(So)之比(Se/So)也發(fā)生變化,故本文針對C/N與污染物進(jìn)出水濃度比(Se/So)進(jìn)行非線性擬合,其結(jié)果如圖10、表2 。
圖10 不同C/N條件下污染物進(jìn)出水濃度比(Se/So)
表2 C/N與污染物進(jìn)出水濃度比(Se/So)相關(guān)性
1) 在Atmosphere-Exposed Biofilm體系中,隨C/N的變化,體系內(nèi)污染物處理特性也發(fā)生相應(yīng)變化。在C/N為5、10、15、50、75、100時,隨C/N增加,COD去除率大體呈波動上升趨勢,NH4+-N去除率大體呈波動下降趨勢,而TN與TP去除率大體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而在低C/N條件下(C/N為5、10、15時),體系中污染物去除率隨C/N的增加變化顯著,但在高C/N條件下(C/N為50、75、100時),去除率隨C/N的變化不明顯。
2) 在Atmosphere-Exposed Biofilm體系中,C/N為5~100時,C/N與污染物(COD、NH4+-N、TN及TP)進(jìn)出水濃度比(Se/So)具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其擬合方程能較好的預(yù)測體系中污染物的處理效果,在工程實際中具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