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摘 要: 在人類文學(xué)的百花園中,詩歌永遠(yuǎn)是其中最美麗的花朵。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xué)形式,處處散發(fā)著音韻意境之美。而這種獨特的美,加之各種文化長期以來形成的種種差異,使得詩歌翻譯越發(fā)困難。為了最大限度地傳達詩歌中包含的種種含義,翻譯工作者在詩歌的翻譯中應(yīng)該遵循音形意三方相結(jié)合的原則,使得語言接收方的讀者能夠結(jié)合本國文化盡可能多地體會到原詩中蘊含的意境。
關(guān)鍵詞: 詩歌;翻譯;音形意原則
作為文化交流的工具,在人類文明的傳播和互通過程中,翻譯活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隨著人類歷史的不斷發(fā)展,翻譯逐漸肩負(fù)起了促進世界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傳播知識、溝通思想、共同發(fā)展的重任。而詩歌作為一種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xué)體裁,具有獨特的形式和內(nèi)涵。詩歌的體例特殊,形式工整且兼具音韻之美,通常有著明快的節(jié)奏,準(zhǔn)確傳神的本文化象征意義,夾雜著豐富的文學(xué)想象,是本民族歷史及文化的突出代表。詩歌之所以被稱為詩歌,是因為這一文學(xué)形式做到了詩中有歌,歌中有詩,像中國的唐詩宋詞本身就是和著曲調(diào)而作的。而這些詩歌自帶的獨特屬性卻為詩歌翻譯造成了重重困難。要想忠實地將詩歌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又不破壞其中的音韻意境的美感,這對翻譯者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
著名的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嚴(yán)復(fù)提出翻譯有三大準(zhǔn)則:“信達雅”,即翻譯作品內(nèi)容忠實于原文謂信,文辭暢達謂達,有文采謂雅。在詩歌的翻譯方面,其翻譯主要有三個原則:即音美、形美、意美,簡稱為音形意原則。成功的詩歌翻譯不是體現(xiàn)在多么忠實于原文,而是在多大程度上找到了音形意的最佳結(jié)合點。
一、由英詩漢譯看詩歌翻譯中的音形意原則
先來看一下梁宗岱先生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一首的翻譯: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 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對天生的尤物我們要求蕃盛,
以便美的玫瑰永遠(yuǎn)不會枯死,
但開透的花朵既要及時雕零,
就應(yīng)把記憶交給嬌嫩的后嗣;
但你,只和你自己的明眸定情,
把自己當(dāng)燃料喂養(yǎng)眼中的火焰,
和自己作對,待自己未免太狠,
把一片豐沃的土地變成荒田。
你現(xiàn)在是大地的清新的點綴,
又是錦繡陽春的唯一的前鋒,
為什么把富源葬送在嫩蕊里,
溫柔的鄙夫,要吝嗇,反而浪用?
可憐這個世界吧,要不然,貪夫,
就吞噬世界的份,由你和墳?zāi)埂?/p>
梁先生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文翻譯的集大成者,被余光中譽為“最佳翻譯”。從這首十四行詩的翻譯來看,梁宗岱先生做到了在最大限度保持十四行詩的特點,整詩譯為十四行,每行都保持十二個字,形式上非常整齊。而押韻的方式也基本保持了原詩中的隔行押韻,從音韻到意境很大程度上還原了原詩的文藝復(fù)興文風(fēng),是一首非常成功的詩歌譯作。
二、由唐詩英譯看詩歌翻譯中的音形意原則
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作為20世紀(jì)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對美國詩歌的貢獻不僅在于他是一名詩人,而且他還是一位翻譯家,對中國古詩的翻譯造詣頗深。他根據(jù)厄爾斯特·費諾羅薩(Ernest Fenollosa)的筆記翻譯改寫了多首中國古詩,在西方影響很大。李白的《送友人》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Taking Leave of a Friend
Blue mountains to the north of the walls,
White river winding about them;
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
Mind 1ike a floating white cloud,
Sunset 1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
Who bow over their clasped hands at a distance.
Our horses neigh to each other as we are departing.
從整首詩的翻譯看,龐德對原詩中的許多意向都作出準(zhǔn)確的翻譯,例如blue mountains、white river、 floating white cloud等等。當(dāng)然,在這首詩的翻譯中也有個別詞的翻譯出現(xiàn)了偏頗。例如對“孤蓬萬里征”的翻譯。孤蓬是指枯萎后斷根的野草,隨風(fēng)飛旋,這里用來指原形的朋友,因而將其譯作“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就并不貼切了。他的翻譯顯然并不在意文字刻板的對應(yīng)與忠實,但仍將原詩的意境較為準(zhǔn)確地傳達給了廣大英文讀者,達到了文化傳播與融通的目的。
以上兩首詩僅僅是中英互譯古詩詞的兩個代表。在詩歌翻譯的過程中,僅僅靠對原作的忠誠是遠(yuǎn)遠(yuǎn)不足以體現(xiàn)出詩詞之美的。詩歌的翻譯需要對音形意的全方位考量,甚至需要合理的再創(chuàng)作,找到三者的最佳結(jié)合點,最大程度地將詩歌的美感傳遞給譯作的讀者,這就對翻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廖七一. 秘密的分享者—論龐德與胡適詩歌的翻譯[J].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4,36(2):144-149.
[2]劉莎. 典籍英譯中文化負(fù)載詞翻譯策略探討[J]. 讀與寫,2011.5.
[3]何其莘. 高級文學(xué)翻譯[M].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
[4]梁宗岱. 梁宗岱選集[M].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