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蘭
摘 要:地圖作為學習地理學科的一項重要工具,能夠起到傳遞地理知識信息、展現地理事物特征、提示地理科學原理、顯示地理變化規(guī)律等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用好地圖,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愉快地獲取地理信息,輕松地判斷地理圖形,正確地理解地理原理,為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讀圖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7-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66
地圖是對地球表面圖形的直觀描繪,是相關地理信息的集中表達,具有直觀、形象、明確、具體、概括等特點。在地理學習中,地圖可以起到將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地理空間觀念,引領學生從直觀形象的“圖”中獲取更多的地理信息,突破重點和難點,理解新知識點,鞏固舊知識點,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地理學科思考力、判斷力和記憶力?!兜乩碚n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及地理圖表的技能”。地圖學習能力作為地理學科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要求。因此學會讀圖就成為學習地理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地理教學中,抓住地圖教學這一關鍵點,探索和總結出一些在教學實踐中可操作、有實效的指導學生讀圖方式方法,讓學生學會讀圖,喜歡讀圖,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習慣,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
一、 積極使用地圖,激發(fā)讀圖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在地理學習中主動讀圖和用圖的內驅動力。在地理課堂中,面對直觀形象的地形圖、地理圖示、地理繪圖等形式豐富的地圖,首先需要老師要對地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老師要在日常教學中積極使用地圖,深入挖掘和展示地圖所儲存和傳遞的一些地理信息。讓學生體會到地圖的作用是任何文字和語言都不可替換的,只有老師首先愛用圖、會用圖、用好圖,然后才能順利地激發(fā)學生的用圖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用圖習慣。
在地理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利用一些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有關聯,與學生生活經驗有聯系的問題,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案例,例如家鄉(xiāng)的名山大川、河流湖泊以及氣候變化等,指導學生結合地圖對這些對這些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這樣學生讀圖、用圖的興趣比較高,就會產生想讀圖、要讀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養(yǎng)成讀圖習慣,培養(yǎng)讀圖能力
在指導學生讀圖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讀圖能力的保障的直接原因,把作為列為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內容。首先,要求學生面對地理課本中的一幅圖時,首先要明確圖的主題,進而明確本幅圖的比例尺、圖例以及坐標單位等基本信息,然后再全面把握全圖信息,仔細挖掘圖像所蘊含的地理信息,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對圖中的地理信息進行歸納分析,進而提煉出地理特征、地理規(guī)律等要素,達到準確把握地圖信息,輕松理解圖像內涵,得出正確結論的目的。
在地圖教學中,老師還要注意適當控制讀圖難度,增強學生讀圖信心。初中生學習地理都是從整體開始的,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大,地理知識很難在他們的腦海里形成整體印象。在讀圖訓練中,應該根據學生實際的讀圖、識圖能力,制訂科學有序的讀圖訓練程序,嚴格控制學生讀圖和用圖難度,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步驟,按照先簡單圖再復雜圖,先規(guī)范圖再變式圖,先單元素圖再多元素組合圖的途徑,引導學生利用地圖認真思考各種地理信息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從學習內容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充分利用地圖解決了地理學習中的難題和疑惑之后,學習地圖和運用地圖的自信心就越來越強,讀圖能力和用圖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地圖,提高分析地圖的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針對一些較難理解的內容,如果老師還是單純地依靠課本和地圖冊上的地圖,或者在黑板上懸掛展示地圖,課堂效果顯然不會很理想,而巧妙地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則可以通過視頻展示、動畫演示使得圖形隨著教學需求,以定格、拉大、變幻、閃爍等方式,把一些深奧的現象、原理、變化、過程明晰地展示出來,并且可以根據教學過程予以重復播放,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地圖和分析地圖的能力。例如在《海陸變遷》一課的學習中,針對“大陸漂移假說”這一重點和難點時,僅僅依靠老師的解說和平面的圖例展示,很難讓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但是如果我們借助多媒體動畫的形式,來生動形象地展示出大陸漂移的過程,學生就會一目了然,并且印象深刻。
四、教給讀圖方法,提高用圖能力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一種必要手段,老師必須要幫助每位學生學會讀圖,讓學生懂得讀懂地圖是前提,記憶地圖是中心,分析地圖是關鍵,運用地圖是目的,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習慣和能力。地理教學中,每當我們遇到地圖時,首先應根據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通過讀圖獲取信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的輪廓、形狀,找出明顯的特征,然后根據觀察發(fā)現的形狀特征大體上記住圖形。然后結合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從圖中找出與本課內容相關聯的重點,并結合有關文字表述記牢這些關鍵點,然后,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實現拓展,有目的地指導學生繪制有關簡圖,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繪制簡圖,能加深對所繪圖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興趣。如在《中國的地形特征》一課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輕松、牢固地記住中國有關山脈的名稱及其走向,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先觀察課本上的地圖,讓學生按照東西走向、南北走向、東北—西南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這樣的路徑找出相關山脈,然后再以多媒體動畫演示這些山脈的分布和走向,讓學生明確理解和充分記憶之后,就可以讓他們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出中國地形輪廓圖,然后用不同顏色的筆分別畫出不同走向的山脈,并標出山脈名稱,這樣,當一幅簡明多彩的中國山脈走向分布圖呈現在學生的筆下時,中國山脈分布特點也會深刻地記憶在學生的腦海中。
參考文獻:
[1] 萬軍. 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J]. 新課程學習(上), 2014(2).
[2] 相英. 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J]. 新課程(下),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