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瀟 王 微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 蚌埠 233030)
長期以來,由于抵押品的匱乏,農村金融的發(fā)展停滯于農戶“貸款難”和銀行“難貸款”的兩難問題中。這使得農戶和銀行不得不尋求新型的抵押品及貸款模式來平衡資金的供求。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是指農戶把對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轉的權利作為抵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滿足資金需求的一種新型貸款模式。
2015年8月10日,《國務院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fā)[2015]45號)發(fā)布,以穩(wěn)妥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業(yè)務,有效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與農戶資金[1]。2016年3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財政部和農業(yè)部共同頒布了《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銀發(fā)[2016]79號),規(guī)范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2]。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wěn)定并長久不變。
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參與意愿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來分析,而現有文獻大多是從需求端來研究,即研究農戶的貸款意愿,對于銀行供給端意愿的研究還不夠充分。本文基于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供給端——銀行,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據,并運用二元Logistic模型考察影響供給意愿的主要因素。
1.1.1 被解釋變量。選取銀行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為被解釋變量。在本次調查中,用客戶經理意愿代替銀行意愿研究銀行的貸款供給意愿。
1.1.2 解釋變量。本文共選取五類指標,分別是經理特征、抵押土地特征、銀行自身特征、配套措施特征和農戶自身特征,細分為10個變量。經理特征分為文化程度和年齡,抵押土地特征分為處置抵押權難易程度和土地產權的穩(wěn)定性,銀行自身特征分為操作流程規(guī)范和可貸資金規(guī)模,配套措施特征分為政府部門扶持和法律法規(guī)健全程度,農戶自身特征分為有無貸款經歷和信用水平。
此次實地調研,共向金寨縣13家銀行的客戶經理發(fā)放有效問卷108份。其中,表示愿意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客戶經理有58人,占比53.70%;表示不愿意的客戶經理有50人,占比46.30%。各指標數據如下。
1.2.1 經理特征。文化程度特征方面,高中以下只占0.93%,而大專和大學本科及以上分別為49人和58人。說明客戶經理的學歷普遍偏高,具備相關金融知識,有利于業(yè)務的開展。針對被調查對象的年齡,20~35歲、35~45歲的人數較多,分別占35.19%和37.04%,年齡在45歲及以上的占比27.78%。
1.2.2 抵押土地特征。處置抵押權難易特征,選擇一般的最多,占36.11%;選擇非常困難和非常容易的較少,分別占2.78%和4.63%,整體趨勢呈現正態(tài)分布。土地產權的穩(wěn)定性特征方面,認為產權穩(wěn)定性一般占比最大,為33.33%;認為非常不穩(wěn)定和非常穩(wěn)定占比較少,分別為6.48%和8.33%。
1.2.3 銀行自身特征。操作流程規(guī)范程度特征中,認為混亂、一般和規(guī)范的被調查人數相近,而非?;靵y的最少,占5.56%。在可貸資金規(guī)模特征中,選擇較大的最多,選擇很小的最少,分別占34.26%和3.70%。
1.2.4 配套措施特征。關于政府部門扶持特征,選擇無的占45.37%,選擇有的占54.63%。關于法律法規(guī)健全程度特征,認為一般的占比最大,為39.80%,認為非常健全的占比最小,為8.33%。
表1 Logistic模型擬合結果
1.2.5 農戶自身特征。關于農戶有無貸款經歷方面,選“無”和“有”的分別有51人和57人,比例接近1∶1。關于信用水平,認為高的占比最大,為41.67%;選擇一般和低的比例相當。
Logistic回歸分析多用于被解釋變量為二分變量時的回歸擬合。本文研究的銀行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供給意愿只有0和1(不愿意和愿意)2個取值,符合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模型的數學表達公式為:ln[p/(1-p)]=α+Xβ+ε。
將被解釋變量客戶經理的意愿設為y,分別將解釋變量文化程度、年齡、處置抵押權難易、土地產權的穩(wěn)定性、操作流程規(guī)范、可貸資金規(guī)模、政府部門扶持、法律法規(guī)健全程度、有無貸款經歷和信用水平設為x1、x2、x3、x4、x5、x6、x7、x8、x9和x10。并對變量的每個選項進行賦值。
本文運用SPSS20.0對108個樣本數據采用Enter法和逐步向后回歸法,擬合銀行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供給意愿的二元Logistic模型。在對變量擬合前,先計算了解釋變量的VIF(方差膨脹因子),各變量的二元均小于2,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采用Enter法將所有變量納入顯著性檢驗,得到模型Ⅰ;然后運用逐步向后法,根據Wald檢驗值,剔除不顯著變量,重新擬合方程,直到所有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均通過顯著性,得到模型Ⅱ。輸出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顯示,模型Ⅱ進一步控制變量后與模型Ⅰ的變量顯著性和系數值基本不變,說明模型估計結果具有較強穩(wěn)健性。根據模型Ⅱ的擬合結果,得到-2Log Likelihood為54.903,Cox&SnellR2為0.582,NagelkerkeR2為0.778,說明模型對數據擬合較好,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用作分析各影響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定量判斷的依據。
年齡、處置抵押權難易、操作流程規(guī)范程度、有無貸款經歷在模型Ⅰ中均未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在模型Ⅱ中被剔除,與被解釋變量無顯著性相關。文化程度、土地產權的穩(wěn)定性、法律法規(guī)健全程度在兩個模型中均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系數均為正,與被解釋變量正相關??少J資金規(guī)模在兩個模型中均通過5%的顯著性檢驗,系數為正。政府部門扶持在兩個模型中均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系數為正。信用水平在模型Ⅰ中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在模型Ⅱ中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系數為正。
一是建議制定科學的土地價值評判標準,設立統(tǒng)一的農村土地估價體系,引入彈性價格機制,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現值法等估價方法確定合理的土地服務價格[3]。二是建議各試點縣設立信息化農村土地產權交易中心[4]。在“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利用網絡平臺實現農村土地經營權供求數據、交易價格的實時更新,從而增強土地經營權在市場上的流通,掃除銀行開展抵押貸款業(yè)務的障礙。
建議政府部門積極采取一些優(yōu)惠政策,如財政補貼、稅費減免、優(yōu)惠稅率,發(fā)行地方專項金融債等措施,建立商業(yè)銀行放貸優(yōu)惠的相關激勵機制,加大政府干預,調動商業(yè)銀行放貸的積極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guī)定,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經發(fā)包方同意抵押的“四荒地”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吨腥A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僅限于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xié)商等方式取得的土地經營權[5]。由此可見,目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與部分法律仍存在沖突。因而,需要從法律上明晰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用于銀行抵押貸款,適當放寬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限制,促進銀行貸款意愿的提升。
建議大范圍建立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增信機構,如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戶貸款擔保社,形成農民—農村經營主體—銀行的貸款模式。農村經營主體不僅可以提升信用水平,而且在處理業(yè)務上有明顯的優(yōu)勢,規(guī)范了貸款業(yè)務的操作,也促使孕育出更為普遍的專業(yè)機構,便利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