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雁子乳鴿
乳鴿是指出殼到離巢出售或留種前一月齡內(nèi)的雛鴿。乳鴿的肉厚而嫩,滋養(yǎng)作用較強,鴿肉滋味鮮美,肉質(zhì)細嫩,富含粗蛋白質(zhì)和少量無機鹽等營養(yǎng)成分,是不可多得的食品佳肴。鴿肉味道鮮美,高蛋白質(zhì)低脂肪,礦物元素含量豐富,氨基酸組成平衡,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民間素有" 一鴿勝九雞" 的說法。
佛祖割肉救鴿子的故事,出自《六度集經(jīng)》卷一《薩波達王本生》 。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行菩薩道當中,受到忉利天王的測試。測試釋迦牟尼佛是不是真的在行菩薩道,是不是真的有布施心。所以他就化為老鷹追趕一只鴿子,鴿子驚慌飛跑,逃進釋迦牟尼佛的懷抱。因為釋迦牟尼佛發(fā)心行菩薩道,內(nèi)心充滿著對眾生的慈悲,沒有對眾生嗔恨、傷害的念頭,那種心念所散發(fā)出來的心波,能夠感動到動物,使動物一看到他的身相,接觸到他的影子,就有一種安慰的、無懼的感覺。所以,這只小鴿子投進了釋迦牟尼佛的懷抱,感覺到生命的被救與安穩(wěn)。這時追趕過來的老鷹就跟釋迦牟尼佛說:“這只鴿子是我的獵物,應(yīng)該還給我,否則我會當下餓死。有了這只鴿子,就有了我的生命,沒有這只鴿子,就沒有我的生命。你同情這只鴿子,難道你就不同情我嗎?”釋迦牟尼佛為了救鴿子,也為了同情老鷹,不惜跟老鷹商量,要割下自己的肉來喂鷹?!昂?,可以呀!這只鴿子肉有多重,你所割下來的肉也必須有多重!”釋迦牟尼佛就割下身上的肉跟鴿子的體重相秤量,結(jié)果切下一塊,重量不如鴿子,再切下一塊,還是不夠。最后舍命全身秤量,才與鴿子的重量相等。這個時候,忉利天王感動了,他現(xiàn)出天王之身,然后向這一位菩薩匍伏頂禮、贊嘆,是真菩薩,必定成佛,同時請菩薩將來成佛的時候,務(wù)必也要度他。
這個故事是為了凸顯佛祖那種濟世為懷,普度眾生的精神。
鴿子肉又名白鳳,肉美,營養(yǎng)豐富,著名的烏雞白鳳丸就是用烏雞和白鳳為原料制成。
它所含的鈣、鐵、銅等礦物質(zhì)及維生素A/B/E等都比雞、魚、牛、羊肉的含量高。
鴿肝中含有最佳的膽素,可以幫助人體很好的利用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鴿肉里含有豐富的泛酸,防止脫發(fā)、白發(fā)和未老先衰等都有很好療效。鴿肉里含有豐富的軟骨素,可增加皮膚彈性,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可加快傷口愈合。每次半只(80-100克)天天吃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