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文
摘 要: Verschueren 的順應論有四個角度,即語境關系順應、語言結構順應、動態(tài)順應和順應過程中的意識程度。本文旨在從Verschueren的順應論角度討論英語委婉語對語境關系中的心理語境的順應以達到交際成功。心理語境主要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的態(tài)度、個性、意圖等方面。說話人選擇是否使用委婉語或者使用哪種委婉語既要順應自己的心理世界,又要順應聽話人的心理世界。
關鍵詞: 順應 委婉語 心理語境
一、委婉語與心理順應
委婉語屬于修辭手段的一種,即使用相對悅耳或者好聽的詞語代替相對直接或比較唐突的言辭。交際過程中委婉語的使用要順應語境關系和語言結構。Verschueren(2000:88)在《語用學新解》中指出心理世界主要指交際者的認知和情緒因素,比如性格、態(tài)度和意圖。因此順應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在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心理世界方面。當說話人進行語言選擇的時候,他要一直判斷并順應自己和聽話人的心理世界。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心理世界在產(chǎn)出和理解話語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委婉語與態(tài)度、委婉語與性格、委婉語與意圖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同時兼顧說話人和聽話人兩者的心理因素。
二、委婉語與態(tài)度
不同的人在使用委婉語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包含在內。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在衡量交際和社會語境后判斷要選擇的話語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否使用委婉語或者使用哪種委婉語依賴于說話人的態(tài)度。委婉語和禁忌語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強制性的。人們使用委婉語是為了傳達對聽話人和要談論事情的態(tài)度。例如,對某個女孩的身材描述可以使用到以下詞匯:plump, full-figured, chubby或者fat, fatty, obese. 說話人可以選擇前邊一組詞匯表達喜愛之情或者僅僅出于禮貌。說話人也可以選擇后邊一組詞匯表達厭惡的情感。希特勒的死亡我們可以表達成He kicked the bucket,因為我們對希特勒的情感是憎恨,而對于華盛頓總統(tǒng)的死亡我們就表達成He departed from us.
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便發(fā)表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關于恩格斯給馬克思的墓志銘,便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友誼的見證。以其中一個句子為例...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 ... when we came back we found him...peacefully gone to sleep—but forever。句子中兩個委婉表達,ceased to think和gone to sleep—but forever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至深情感和尊敬(包慧南,2001)。《人民日報》,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1975年4月6日報道蔣介石的去世新聞標題是這樣的:蔣介石死了。使用到了“死”這個禁忌語,以上語境中的死亡不僅僅表達了結束生命這個意思,而且暗含了對死者蔑視的感情色彩。另一方面,如果說話人要表達對死者的尊敬和惋惜,那么就不能用到禁忌的詞匯。《人民日報》報道孫中山先生的死亡就用到了“逝世”這個委婉語。所以die a heroic death, to have passed away這些委婉語就表達了說話人對死者的尊敬和惋惜的態(tài)度,因此,很大程度上說話者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對詞匯的選擇。
有時候聽話人的態(tài)度同樣影響說話人的委婉語的選擇。為了表示禮貌,說話人應該順應聽話人的態(tài)度而避免使用太生硬的詞匯。
(A非常喜歡杰克遜.B是A的同學.)
A: Hey, have you listened to Jacksons new song?
B: Never. His song is rubbish.
A: (very angry)...
上述例子中,B就沒有順應A對杰克遜的態(tài)度,而是用了比較生硬的詞匯所以才會激怒A導致話語中斷。如果B能夠選擇委婉的表達方式,比如Im not fond of him或者I dont think his song is very good或者I wont listen to him,那么同學A就不會非常生氣了。委婉語的使用必須把說話者和聽話人的態(tài)度都考慮在內。但是更多情況下是說話者要順應聽話人的態(tài)度并選擇合適的話語創(chuàng)造語境以便達到成功交際。
三、委婉語與個性
說話人并不是隨意選取委婉語使用,所有語境因素都可以通過個性表達。說話人的選擇有意或者無意地取決于他的個性。在這個意義上,個性在委婉語的使用過程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下面一個例子是狄更斯作品《遠大前程》中的兩個人物Pip和Joe的對話。
“Is she dead, Joe?”
“Why you see, old chap,” said Joe, in a tone of remonstrance and by way of getting at it by degrees, “I wouldnt go so far as to say that, for thats a deal to say; but she aint——”
“Living, Joe?”
“Thats nigher where it is,” said Joe, “she aint living.”
(qtd. In Wang Yonghong, 2004:21)
Joe是個很溫和很善良的人,他說話總是小心翼翼,即便對一個已經(jīng)死亡的人也是如此。Pip說的這個詞dead在Joe聽來是非常刺耳的。但是他并沒有直接指出Pip的詞匯選擇在自己看來不合適,而是間接告訴Pip他更傾向于一種更為委婉的表達方式。Joe溫和謙遜的性格影響了他的語言選擇。
聽話人的性格特點會影響說話者的語言選擇,并不是所有人都遵循同樣的禁忌語標準。不同特征不同經(jīng)歷的人有自己認同的禁忌語。對某個人的禁忌語可能并不適用其他人。Given the variety of human judgments, its more than likely that one mans euphemism will be another mans dysphemism (Enright, 1985)。說話人應該把聽話人的性格特點和經(jīng)歷考慮在內才能選擇適合的語言。比如和盲人講話,說話者應該盡量避免look, see這樣的詞匯,和跛腳的人講話應該避免walk, run這樣的詞匯,否則他就可能做出不合適的選擇而傷害聽話人的心理。
(A曾經(jīng)是酒鬼,已經(jīng)戒酒了,B很清楚這些)
B: Would you like a drink—an orange juice or something?
前半句中的Would you like a drink會被A理解為是否想喝酒。B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避免讓A丟面子或者激怒他,所以后半句B說an orange juice or something。用這樣的表達B就特意委婉地避免了would you like a drink被解讀成would you like wines or some alcoholic drink。
除了聽話人的個人特點,他的情感也會影響說話者的話語選擇。如果聽話人心情很好,他可能并不介意說話者的話,也不會輕易生氣。否則的話,他可能會對說話者的用詞非常敏感,也會輕易被激怒。比如一個學生因考試失利而失去了讀大學的機會,他就不想聽到university, campus, professor這樣的詞匯。如果他通過了考試,那么他就樂意聽到這些詞匯。因此,說話者應該順應聽話人的情緒,盡量選取合適的委婉語以便達到成功交際,否則就會導致交際失敗。
四、委婉語與意圖
語言是要服務于說話者的意圖的,不同群體的說話者在使用語言的時候意圖是不同的。在特定的情況下,委婉語或者禁忌語的使用營造了不同的效果。例如,英國兩大政黨政治立場不同就導致了他們語言使用的差別。每當一方要選取禁忌語詞匯的時候,對立黨派就會選取對應的委婉語。工會議員Jeff Rooker和保守黨部長Norman Fowler在討論社會安全法則,工會議員Jeff Rooker提到政府縮減開支的時候用到的表述是make the cuts。保守黨部長Norman Fowler在表達同樣意思的時候用到的表述是make the savings。詞匯cuts(削減)和savings(節(jié)省)在這里指的是同一個意思,而兩派各自選擇了不同的詞匯表達也是為了迎合自己的政治立場。工會議員用了cuts強調了詞匯本身的暗含意思“削減,強制性”,而保守黨用詞匯savings這個委婉語強調詞匯的暗含意思“節(jié)儉,責任”。政治家也會使用經(jīng)濟學家的行話為自己的錯誤留一些面子,比如shortfall要比failure更委婉。為了推銷產(chǎn)品,廣告商在委婉語的使用方面也是專家。而醫(yī)生為了能夠準確地傳達病人的信息就不會刻意使用過多的委婉語。
有時候人們也會使用禁忌語表達壓抑了太久的情感,比如氣憤或者沮喪。工作壓力特別大的人會傾向于使用禁忌語來緩解壓力。There was a high degree of taboo word use among these men when they were working on board the ship since such work was quite hazardous and stressful. Once they were off the ship and engaged in leisure activities, the use of taboo words declined significantly (Apte, 1994)。而生活責任比較重的或者經(jīng)商的女性,比起生活方式簡單的女性更容易使用禁忌語。一個人使用了禁忌語來發(fā)泄自己壓抑很久的情感是無可厚非的,相信大部分人也不會太計較這些。
五、使用得體的委婉語
委婉語的使用應該準確得體,否則就會適得其反甚至招惹麻煩。得體是指語境和委婉語之間適應交際目的和語境因素的程度。策略性地使用委婉語是一門藝術而且對英語語言學習者避免語用失誤,對教師和學生在外語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使用更加有效的策略,對翻譯工作者在委婉語翻譯中做得更好都有有益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Apte, M. L. (ed.). 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94.
[2]Enright, D. J.. Fair of Speech—The Uses of Euphemism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and New York: Arnold, 2000.
[4]Wang, Yonghong. Translation of euphemism: An adaptational approach[D]. Master thesi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4.
[5]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