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軍
任務型教學在我國英語教育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與運用。國家新的課程標準也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能體現(xiàn)語言價值的、先進的、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思考、調(diào)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實踐空間,能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我通過對課程標準和“任務型教學”的學習和思考,在教學中進行了一點嘗試。
一、任務型教學的涵義
任務型教學指以真實世界為參照、以形成語言意義為主旨的活動, 強調(diào)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用英語參與和完成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如借書、訂票、制定班規(guī)、購物等。將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任務化,從而培養(yǎng)其運用英語的能力。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知識、能力、技能、信息去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展運用自己所學語言。學生通過學習,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并獲得新的知識和信息,能使學生“自己站起來走路”。
二、任務型教學的設計原則
1.面向全體的原則:布盧姆認為,教學既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又要最大限度地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要找到每個學生都掌握所學學科的手段,力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有效發(fā)展。
2.真實性原則:一方面語言材料的輸入要真實;任務型活動的內(nèi)容要源于真實生活,貼近學生實際,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語言,并對它充滿興趣,從而學習語言。有話可講,也便于課堂控制和操作。
3.以學生為主體原則:所設計的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為宗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它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顒拥倪x材應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結構、生活經(jīng)驗等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jīng)歷和社會實際的任務活動,學生在參與教師或教材精心設計的任務型學習活動中認識語言,運用語言,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規(guī)律,歸納知識和感受成功。
三、任務型教學的實施體會
1.任務要貼近學生生活,真實有趣。任務型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nèi)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任務的設計對學生來說,應該具有實際意義,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習經(jīng)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更好的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技能,幫助他們盡快地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例如:Unit 9 Food and drink任務是籌備生日晚會;教學目標是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促使學生在學中用英語,在用中學英語;運用有關食物、飲料、水果名稱的單詞以及有關邀請、詢問和購物等交際用語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我在課前給他布置任務:若你將在家里舉辦生日晚會,你邀請你的朋友們參加,并詢問他們喜歡吃什么食品;向朋友了解后列出食品采購單。上課時,讓學生自愿組成4-5人小組,分配角色(主人,店員和被邀請的朋友),并編對話;讓學生手持采購單去“商店”購物,與店員進行購物對話;然后,把采購到的“食品”、“飲料”等帶回給邀請的朋友們共同分享,晚會在朋友們一起唱“ Happy Birthday to You”英語歌曲中結束。最后,教師挑選出幾個小組在講臺前表演對話,并展開采購單;對措詞得當,表演優(yōu)秀的小組給予表揚,并推選出“稱職小主人”,“明星店員”,“精美采購單”、“最佳表演”、“最佳小組”各1名。在這一任務設計中,通過聽、說、演、練等活動,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與有趣的真實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體驗到實際生活場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產(chǎn)生興趣,愿學、樂學,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
2.面向全體,人人參與,感受成功。任務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情景的真實性,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過易,學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設計的任務要從實際出發(fā),要讓學生跳一跳就夠得到,學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chǎn)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布盧姆認為,教學既要考慮到每個學生學習的個別差異,又要最大限度的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為了培養(yǎng)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讓大部分學生完成任務,又要考慮兼顧兩頭。因此,“任務型”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要找到合適不同水平學生的任務,或者創(chuàng)設不同水平層次的活動,力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有效地發(fā)展。
3.教師角色轉換,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活動主要是“精講多練”,因此教師擔任著“主講”和“指揮”兩個角色;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地練習。但在任務型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不同的。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溝通信息,并經(jīng)常進行兩人或小組活動。教師應該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一種媒介、橋梁,是學生活動的伙伴等多種角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教給學生獨立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積極熱情地參加學生的活動;同時組織和控制好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
總之,任務型教學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和以活動為方式”的思想,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積極思考、調(diào)查、討論、交流與合作。并能參與教師或教材精心設計的任務型學習活動中認識、運用語言,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歸納知識和感受成功。真正掌握講英語、用英語的本領,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