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杰 劉艷軍 趙 紅 蘇鵬宇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后,心肌細胞即發(fā)生凝固、壞死,間質(zhì)水腫伴有炎性細胞浸潤,即心室重塑,從而影響心室功能及預后,甚至進一步導致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死亡率極高〔1,2〕。已有實驗證實可溶性凝集素樣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OX)-1在心臟缺血損傷時起到重要的作用,參與心肌細胞的凋亡及纖維化進程〔3〕,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少。本文旨在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LOX(sLOX)-1水平,分析其與左室功能的關系。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平均年齡(63.8±7.2)歲,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2015年公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標準〔4〕?;颊呔泄诿}造影檢查并行介入治療。依據(jù)Killip分級,將患者進一步分為有心力衰竭組44例,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齡(64.2±7.6)歲;無心力衰竭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齡(63.3±7.1)歲。同期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的健康者72例為對照組,男38例,女34例;平均年齡(62.4±6.8)歲。排除標準: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嚴重感染、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近期手術或創(chuàng)傷、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2研究方法 入院后詳細采集患者病史、查體資料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常規(guī)檢測18導聯(lián)心電圖,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規(guī)應用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類、β-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及抗凝藥物等治療。經(jīng)橈動脈路徑行冠脈造影,并行冠脈介入治療開通梗死相關血管。
所有入選者抽取靜脈血5 ml,保存于4℃冰箱,過夜后離心(3 000 r/min,10 min)分離出血清,待測樣品貯于-80℃低溫冰箱內(nèi)保存,在3個月內(nèi)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ISA)檢測,sLOX-1試劑盒購自美國R&D公司,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操作。應用美國GE vivid E9心臟超聲,由有經(jīng)驗的同一超聲醫(yī)師對入選患者行心臟超聲檢查,測量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室間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變量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計算優(yōu)勢比及其95%可信區(qū)間(CI)。
2.1兩組對象一般資料及sLOX-1水平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血壓、體重指數(shù)(BMI)、一般生化指標及危險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LOX-1水平、LVEDD、LVESD、IVST及LVPWT明顯高于對照組,而LVEF和LVFS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觀察組中sLOX-1與左室功能指標間的相關性 sLOX-1水平與LVEDD和LVESD呈正相關關系(r=0.709,P<0.001;r=0.751,P<0.001),與LVFS和LVEF呈負相關關系(r=-0.836,P<0.001;r=-0.842,P<0.001)。
2.3觀察組中有心力衰竭亞組和無心力衰竭亞組sLOX-1水平及左室功能指標比較 心力衰竭組sLOX-1水平、LVEDD、LVESD、IVST及LVPWT明顯高于無心力衰竭組,而LVEF和LVFS較無心力衰竭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資料比較
TC:總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SBP:收縮壓;DBP:舒張壓
表2 兩亞組間sLOX-1及左室功能指標比較
2.4急性心肌梗死后發(fā)生心力衰竭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有無心力衰竭為應變量,有心力衰竭賦值為1,無心力衰竭賦值為0,以年齡、性別、吸煙、BMI、糖尿病、SBP、DBP、LDL及sLOX-1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LOX-1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發(fā)生有關。見表3。
表3 心力衰竭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即可發(fā)生左室結構和功能改變,心力衰竭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機制是心肌細胞調(diào)亡和心室重構,其主要因素有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素的激活、炎癥細胞因子的作用、細胞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的改變,抑制心肌細胞凋亡可延緩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生并改善患者預后〔5,6〕。多項研究提示,sLOX-1可作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早期診斷和評估的生物學標志物〔7,8〕,其在發(fā)病早期即有顯著升高,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清sLOX-1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與上述的研究結果一致。綜合多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實驗,發(fā)現(xiàn)損傷大鼠心肌細胞表面LOX-1表達明顯增高,通過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途徑導致心肌炎性損傷為其重要的細胞信號轉(zhuǎn)導通路;同時導致活性氧簇(ROS)大量產(chǎn)生、心肌細胞大量凋亡、心功能嚴重下降;而阻斷LOX-1后,p38 MAPK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的激活明顯減少,心肌損傷明顯減輕,心肌細胞凋亡明顯減少,心功能明顯改善〔9~11〕。在一項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患者血清sLOX-1水平較健康對照者明顯升高〔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即出現(xiàn)血清sLOX-1水平顯著升高、LVEF下降、LVFS減小等變化,LVEDD和LVESD增大。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sLOX-1水平與反映左室功能的LVEF和LVFS呈明顯負相關,與LVEDD和LVESD呈明顯正相關,提示其可作為評價此類患者左室功能的無創(chuàng)性指標。依據(jù)Killip分級對觀察組患者進一步按有無心力衰竭分為兩個亞組并進行比較,結果顯示sLOX-1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發(fā)生有關,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發(fā)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之一。綜上所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行sLOX-1檢測,對預測、評估左室功能和心力衰竭的發(fā)生有一定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