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楠偉
摘 要:眾所周知,政府成本控制始終是政府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政府采購成本作為政府成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政府和組織來說至關重要。自上世紀90年代我國實行政府采購制度以來,有效地促進了政府采購成本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公共支出的效益得到了提高。然而在現(xiàn)實的政府采購中,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主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時代大背景出發(fā),從政府采購的視角對政府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府采購;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7.014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縱觀我國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經濟發(fā)展過程中長期性不合理現(xiàn)象日益突出,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于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明確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xù)增長動力”。政府采購作為我國政府的一項具體行為,在實施過程中將產生一定的政府成本,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采購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其所產生的政府成本也在不斷增加。近年來發(fā)生的諸多事件也不斷表明政府采購在實際運行中存在很大問題,例如2008年的格力廢標案、錢塘江豆腐渣工程以及2017年3月曝光的高鐵天價紙巾盒事件。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在采購過程中存在著高價購買同等規(guī)格的產品,采購的產品質量明顯比同類市場產品低的問題,由此引發(fā)的政府采購成本過高現(xiàn)象也是不斷發(fā)生,故而嚴重影響了政府開支的合理性以及廉潔政府建設。因此,有必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時代背景出發(fā),探析如何降低政府采購成本,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從而使其能在更好地使用納稅人的錢,提高服務供給側能力方面發(fā)揮更好作用。
2 政府采購的相關概念
一般地來說,采購主體、采購資金的來源、采購物品的范圍以及采購的目的都被包含在政府采購的名詞解釋中。我國在2003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其將政府采購的定義為:政府采購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本文將政府采購的名詞解釋如下:各級機關單位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以及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務的需要,選擇固定的方法、方式和程序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上為其自身購買有形商品和無形勞務的行為。
3 政府采購成本的特征
3.1 資金的來源具有公共性
在政府的采購活動中,財政資金是采購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其往往來自于稅收和政府的公共服務收費。政府采購成本作為政府成本的一部分,它的產生需要經過財政預算,非經財政預算的,政府工作人員一般不得進行擅自采購。政府采購由于使用的是納稅人的稅收,除了需要從政府和公眾的需求出發(fā),還要考慮其自身的責任,要遵循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此外,政府采購由于其采購的數(shù)量龐大,往往會對不同行業(yè)以及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3.2 政府采購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
政府采購所涉及的對象非常廣泛,一切產品和服務只要是用來為政府機構和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所需要的都應當在政府采購的范圍之內,不管是標準化產品還是非標準化產品,有形公共產品還是無形公共產品,民用品還是軍用品,都被羅列在政府采購所涉及的對象之中。
3.3 政府采購的程序需要依法進行
政府采購和一般性的購買行為存在差異,它不同于私營企業(yè)的采購和個人買賣雙方的商品交易行為,完成政府采購常常需要通過一系列非常復雜的采購程序來實現(xiàn)。政府采購的程序由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政府采購工作人員在進行采購過程中應該要以部門的整體利益為先,不能體現(xiàn)采購者的個人意志和偏好,需要認真依照采購法進行采購。
4 政府采購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4.1 政府采購人員對成本進行控制的意識比較淡薄
政府采購成本是政府工作人員進行采購行為所必然會產生的成本,是政府進行采購時所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政府從事采購工作的具體工作人員以及從事財務工作的工作人員主觀上成本管理意識不強,對采購成本重要性的認識存在很大不足,導致政府在進行采購工作時經常出現(xiàn)采購成本失控的問題。一般來說,政府進行一次采購都涉及很多領域,其采購的物品往往是種類繁多,數(shù)額非常巨大,所以這就對政府采購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們提高成本管理意識,對政府部門每一分用于采購的錢都要進行精打細算。而現(xiàn)實生活中,政府公務員往往因為自身采購成本管理意識淡薄,導致他們根本無法及時與供應商進行討價還價,不能通過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來降低采購成本。
4.2 政府采購工作缺乏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政府在進行實際的采購工作中需要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制約監(jiān)督機制。不言而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實際可行的制度和監(jiān)督機制對于提高政府部門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政府采購成本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能夠防止采購工作人員在進行采購工作中為自己謀取私利,減少浪費現(xiàn)象的發(fā)生。然而回顧當前我國政府實際采購工作中的成本管理制度,雖然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說在實際采購工作中,政府部門由于過分重視成本核算,而忽視與成本相關的制度、流程、模式等工作。
4.3 政府采購工作中完善的監(jiān)督體系比較缺乏
就目前政府采購的實際監(jiān)督狀況來看,事后監(jiān)督在政府采購工作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在采購過程中出了事后才進行追責。事實上,事后追責和監(jiān)督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對采購過程中的事前和事中監(jiān)督,只有將問題解決在萌芽中,才有利于最大程度減少損失。所以有必要從政府采購預算編制這一源頭著手,相關部門需要嚴格監(jiān)督政府部門的某項采購工作是否必要,是否超出預算范圍。同時,必須要加強對采購過程中招標以及投標工作中一系列的流程監(jiān)督,倡導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進行正常交易,杜絕背地交易、權力尋租等有失公平競爭行為的發(fā)生,達到降低政府采購成本的目的。
5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促進政府采購成本有效控制的建議
5.1 完善政府采購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
政府采購由于其本身具有復雜性,只有通過制定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才能使政府采購行為規(guī)范化、科學化,從而達到有效控制政府采購成本目的。當前,我國《政府采購法》自實施以來,雖然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國政府采購自上世紀90年代才正式實施,起步比較晚,政府采購的經驗不足,政府采購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政府采購也需要積極推進改革,要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加強政府采購預算體制機制建設,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規(guī)范政府財政資金的使用范圍、防止腐敗與隨便花錢行為的發(fā)生,從而為有效控制政府采購成本提供保障。
5.2 提高政府采購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政府采購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無疑將對政府采購工作的有效開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政府采購工作的具體實施需要有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來承擔。因此,需要加強對政府部門從事采購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一方面,可借鑒國內貿易“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對政府采購人員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培訓,政府采購部門可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yè)之間的合作,可以定期邀請一些從事采購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對政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也可以借鑒企業(yè)的一些成功采購經驗,從而有效增強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促使他們在從事實際的采購工作中控制好采購成本。另一方面,加強對采購工作人員進行職業(yè)道德建設也十分必要,如果可以思想的高度對采購人員進行教育,使他們樹立較強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識,增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那么一定有利于切實控制好采購成本。
5.3 優(yōu)化政府采購的整體供應商結構和供應商配套體系
在政府從事采購活動中,供應商扮演著重要的當事人角色。在與政府進行商品和服務的交易過程中,它的作用異常重要。試想一旦供應商的服務態(tài)度差,所提供的產品質量不符合要求,則從政府自身的角度來說,其采購的相關制度與法律法規(guī)即使制定得再完善也很難有效控制好其采購成本,進行有效采購。此外,從供應商的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分析,它不僅僅只是參與了政府采購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對政府的具體采購行為進行著監(jiān)督。試想,如果供應商與政府采購人員在采購過程中進行權錢交易,雙方都想在某個采購項目中為自己謀私利,那么其嚴重性便不言而喻了,最終必然使政府采購成本加大。因此,必須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在選擇供應商時首先要對其以往的誠信行為和資歷進行嚴格審查,要在完善供應商的誠信評價體系中建立結構化的供應商管理體系。
5.4 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
在當前“互聯(lián)網+”的社會背景中,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日益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管理信息系統(tǒng)也已經在各行各業(yè)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群體開始傾向于互聯(lián)網線上交易。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也為政府采購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運用互聯(lián)網這一交易平臺,政府采購的形式、手段、程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加強對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使政府采購實現(xiàn)采購過程的透明化,減少政府采購人員與供應商權錢交易行為的發(fā)生,而且能夠提高政府采購的辦事效率,大大降低政府采購成本。
5.5 完善政府采購的績效考核機制
目前,我國政府采購績效考核機制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績效考核指標選取不當、考核機制的程序設置很不合理、績效的管理效果不顯著等。因此有必要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激勵政府采購工作人員降低政府采購成本。首先,應該要組織專家學者進行政府采購績效管理的研究,根據(jù)我國的實際國情來選取績效考核指標、構建政府采購的績效考核模型。其次,要加強激勵機制建設,從而為政府采購績效考核機制的實施提供有效保障。最后,要建立政府采購績效考核責任制,對政府采購人員的績效目標以及應履行的義務與責任進行明確規(guī)定,并通過獎勵與懲罰的結果來保障績效管理的實施。
6 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政府采購部門必須要轉變采購觀念與采購方式,要適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只有真正建立起政府采購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只有完善政府采購的績效考核機制,只有讓政府采購處于真正地監(jiān)督之下,才能節(jié)約采購成本,提高政府辦事效率。
參考文獻
[1]馬海濤,徐煥東.政府采購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2]潘彬.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M].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08.
[3]鄭彩云,馮金輝.政府采購招投標管理系統(tǒng)及保障措施研究[J].中國外資,2014,(4).
[4]晨鐵城.當前我國政府采購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行政事業(yè)資產與財務,2014,(2).
[5]高文洪,賈中一.淺談政府采購[J].農業(yè)科研經濟管理,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