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迎澤(國家檢察官學院副院長、教授)
陳光中教授提倡的動態(tài)平衡訴訟觀,對理論、實務均有著重大影響和引領,以下我簡單談幾點自己對動態(tài)平衡訴訟觀的心得。
第一,在實體和程序問題上,陳教授提出在現(xiàn)代法治國家,實體法和程序法相輔相成,不能有主次之分。這一觀念在理論上有助于糾正理論界和實務部門存在的“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tǒng)觀念,對司法機關在實踐中重視程序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事實上,早在1991年,陳教授在《關于修改刑事訴訟法問題的思考》一文中就特別強調(diào),在一個法制發(fā)達的國家,程序法應當?shù)玫胶艽蟮闹匾?。這是一個國家司法民主、訴訟文明、法治發(fā)達的重要標志,他主張修改《刑事訴訟法》時應當把保障刑事訴訟程序得以嚴格執(zhí)行的措施和制度納入法典,明確規(guī)定違反訴訟程序的后果及有關人員應當承擔的責任,提高司法人員嚴格執(zhí)行《刑事訴訟法》的責任感,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這種思想在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中得到一定體現(xiàn),并在司法實務中為越來越多的司法工作者所接受。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陳教授也曾引用過馬克思對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看法來闡釋其動態(tài)平衡的訴訟觀。馬克思是把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看成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一種關系,是植物的外皮同植物的關系,動物的外形同動物里血肉的關系。這是馬克思著名的講法,應該講馬克思這些講法到現(xiàn)在還值得我們認真地去研究,對我們有重要的啟迪和指導意義。當然也有人說馬克思的說法是實體優(yōu)先,也有文章說馬克思是程序優(yōu)先,理解不一樣。但是有一條可以肯定,馬克思把兩個東西結合在一起,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離,不能簡單把程序的獨立性變成是絕對化,這一點馬克思他講得很清楚。
第二,在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上,陳教授率先提出將保障人權作為刑事訴訟直接目的的一個方面與懲罰犯罪并重的觀點,現(xiàn)已被理論界、立法機關和司法實務部門廣泛接受。保障人權在刑事訴訟中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保護一般公民的合法權益;二是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三是保障所有訴訟參與人,特別是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行使;四是使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處罰,即做到程序合法、事實可靠、定罪準確、量刑適當。懲罰犯罪、保障人權是刑事訴訟法直接目的的兩個方面,兩者應當并重,不能片面注重一面,忽視另一面。
如果只注重追究犯罪,忽視人權保障,勢必導致蔑視法律、行政專橫、濫捕濫判,這是一個民主法制國家不允許的,而且這樣做不可能達到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將會損害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近年來,刑事審判工作反映出的最大司法進步,就在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不再對立上。在一個尊重事實,敬畏生命的法治社會,它們是一體兩面的關系:懲治犯罪的目的是保障人權,而保障人權才能更有效懲治犯罪。同時我們還應看到,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的平衡是動態(tài)的而不是靜態(tài)的,即總體而言,矛盾雙方是應當平衡的,但在不同情況下,側重點可以有所不同。
第三,在控訴、辯護、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上,陳教授認為科學而公正的刑事訴訟結構應貫徹以下原則:控訴與審判分離、控訴與辯護平等對抗、審判方居中裁判。尤其是控告與辯護平等對抗原則,更是陳光中教授動態(tài)平衡訴訟觀的集中體現(xiàn)。
所謂控辯平等、對抗,是指控辯雙方在刑事訴訟中擁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享有對等的權利,履行相應的義務,以保證雙方實力上的平等,從而實現(xiàn)平等對抗。其中,控訴一方代表國家對被告人進行追訴,辯護方則針對控訴進行防御。但實踐中因攻防的地位、雙方可資利用的資源等方面的不平等,注定雙方存在一些固有的不平等。然而,當事人主義的精髓,主要表現(xiàn)在雙方平等的辯論和對抗上。正因如此,為維護控辯平等、對抗,2012年《刑事訴訟法》首次明確規(guī)定,公訴人、自訴人作為控訴方承擔證實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則沒有證實自己有罪的責任。
同時規(guī)定,對采用刑訊逼供、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詞證據(jù)應當予以排除;對非法實物證據(jù)則予以裁量排除,即此類物證、書證"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否則也應當予以排除,以便提高對控方舉證責任的要求,維護控辯的平衡;還規(guī)定公、檢、法三機關都有排除非法證據(jù)的義務,且非法證據(jù)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jù),以及法庭審理過程中對非法證據(jù)排除的調(diào)查程序等。這些規(guī)定與“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相配合,進一步增強了辯護方的防御能力,有助于強化控辯雙方在庭審時的實質(zhì)對抗。
應該看到,無論是“不得強迫自證其罪”,還是“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刑事訴訟法》的歷次修改都與陳光中教授不懈地呼吁分不開,《刑事訴訟法》的不斷完善也凝聚著陳光中教授動態(tài)平衡訴訟觀的智慧。最近,《刑事訴訟法》第三次修改也在廣泛征集意見,在我看來,動態(tài)平衡的訴訟觀還應作為此次修法基本原則,一以貫之,推動《刑事訴訟法》的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