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教師在課堂上講課,除了運用有聲語言外,還需借助于一些表情、手勢、動作等無聲語言的表達來補充有聲語言的不足,傳遞特定的信息,以加深印象,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體態(tài)語言;小學英語;課堂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52-01
1.手勢在小學英語中運用
手勢語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較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手指、手掌、拳和臂的運用來表情達意。
翹拇指:攥攏拳頭,拳面向前,拇指向上挺起。它表示肯定、贊揚學生思想或?qū)W習方面突出表現(xiàn)。例如課堂上,學生回答出較難的問題時,顧老師會運用此手勢語,來鼓舞學生。
食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起引導、指示、警告作用或表示數(shù)。食指與嘴唇靠近并垂直,發(fā)出“噓”聲,眼睛睜大,可表示“請安靜”、“請不要說話”的意思。
講到重點、難點時,教師配合加重處理的手勢、恰當貼切的動作,可吸引學生的注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據(jù)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強調(diào)作用。例如“請大家看黑板”、“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誰能解決這個問題的?”等,教師在提出上述這些要求時,如果同時拌有食指點動幾下的手勢,可引起小學生的注意,使其集中精力,達到突出重點、難點的目的。
掌臂勢語:手掌心向上,輕锨動一下或數(shù)次,表示起立、請你來做這件事情。組織學生討論時,可手心向上,微微向上運動,配以探詢的目光,請學生發(fā)言;要求學生坐下時,手掌平伸,微微向下運動來示意其坐下。
招手:手臂彎向自己表示請過來的意思。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完,然后要他到黑板上,寫下自己的想法,此時即可運用此手勢。
拍手:結(jié)束學生的討論時經(jīng)常使用。在一片討論聲中教師喊幾聲,學生不一定馬上就都反應(yīng)過來,此時如運用拍幾聲巴掌的方法,學生就會馬上停下來。
2.表情語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
小學英語教師除了手勢要注意外,其面部表情語,眼神也值得注意,即要講求眼神的藝術(shù)。筆者研究的是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主要表情語,結(jié)合顧老師和楊老師的教學,來談?wù)勓蹌菰谛W英語教學活動中表情達意方式與功能。
注視:將目光較長時間地固定于某人,輔以不同的視線、視角或不同的表情,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例如:課堂上出現(xiàn)哄笑等消極行為時,教師可運用嚴肅的目光來制止;講課時,個別學生不注意聽講或精力分散,顧教師沒有直呼其名批評他,而在講課同時運用嚴肅的目光注視其一下,即達到制止的目的,且保持正常上課,進而集中注意力聽講,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樣的處理既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又不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更不會干擾教學。
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微側(cè)著頭,臉上浮著微笑,靜靜地等待著,用鼓勵、贊賞的目光注視著他,這樣會鼓舞學生深入思考探尋正確的答案。學生在積極思考時,老師就投以贊許、鼓勵的目光。這種無言的稱贊會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老師用親切的態(tài)度、和藹的面容,加上那鼓勵的注視。這樣的體態(tài)會讓學生感到溫暖,調(diào)動起他們的自信和勇氣,使他們靜下心來深入思考,提高學習效率。這種經(jīng)歷一個艱難思索過程得來了東西,感受肯定特別深刻不易遺忘。所以親切的注視是一種鼓勵、鞭策。作為一位小學英語教師應(yīng)該要有耐心,要相信學生是最棒的。
環(huán)視:目光在教大的范圍內(nèi)作環(huán)狀掃描,小學英語教師環(huán)視應(yīng)該照顧到班內(nèi)的每位學生,這也體現(xiàn)了教育要面向全體的理念,一般運用在面向全體學生授課時。
學生情緒普遍躁動不安時,教師可運用環(huán)視來使學生穩(wěn)定情緒,使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開端,使得后面的活動自然展開,最終獲得好的效果。
3.空間距離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
課堂上教師可利用的空間就是教室,但如何利用這有限的空間很有講究。教師在課堂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遠近距離都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教師在講臺下邊走動、邊沉思,學生也會隨著教師的身影,集中精力、反饋信息、思考問題,從而學到知識。實踐表明:教師距離學生太近,學生思維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約束,太遠了又不太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師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不應(yīng)該靠近學生,以免給學生造成緊張感。學生做小動作時,顧老師沒停止講課,而是邊講邊走到其身邊。筆者認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動作代替了言語批評,所收到的效果大大強于言語行為,因為這樣既避免了對其他同學的干擾又不損害做小動作的自尊心。
4.消極體態(tài)語
消極的體態(tài)語指損壞教師形象,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是與教學目的背道而馳的。
教學時頭仰向天,目光總是注視著后面的黑板,很少與學生的目光交流。這樣會給學生一種高傲的感覺,不利于教學的展開的。
瞪眼是發(fā)怒時的一種面部表情,對于小學教師應(yīng)該特別加以控制。如果教師在生氣發(fā)怒時就二目圓睜,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對教學工作是無益的,小學生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會害怕地不知所措;更可能會傷其自尊心,造成師生關(guān)系的隔閡。
漠視最傷害人自尊心的一種眼神。例如:小學生向老師打招呼,有的老師只是隨意用眼睛一掃或者連眼多不掃一下,好象沒有這個學生一樣。這是一種極傷人心,教師必須避免運用這種眼神對待學生。
教師在課堂上或與學生談話時,有時會用手摳鼻孔、撓頭皮等,這些行為給人一種不文雅的印象,筆者認為這樣會給學生留下輕浮、不穩(wěn)重的印象。
綜上所述,體態(tài)語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影響,片面的理解哪一種都是不正確的。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否定體態(tài)語也是不切實際的。當然,教育方法是一系列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的組合形成。同時教育方法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從事具體活動時不可能只是采用某一種教育方法??傊w態(tài)語運用方式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因地制宜、不斷摸索、靈活運用,才可以成為很好的教育方法。
體態(tài)語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雖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并不意味體態(tài)語用得越多越好。教師在運用體態(tài)語進行教學時,應(yīng)特別注意。總之,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和運用非語言藝術(shù),遵循“一法為主、多法相輔”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原則,使語言藝術(shù)與非語言藝術(shù)得到完美的結(jié)合,使非語言因素與多種教學媒體、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協(xié)調(diào)運用,那么英語課堂教學藝術(shù)將展示它新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