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摘要:閱讀能力是有效學習與適應生活的關鍵能力,閱讀能力的構建是復雜的循環(huán)歷程,需要認知、技能、情意的統(tǒng)整交融,教師必須系統(tǒng)的教導有關閱讀的知識、方法、技巧,經由適當的累積與循環(huán)往復,才能養(yǎng)成有效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51-01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識字是閱讀的前提條件,特別是中年級的學生,識字的數量還不是很大,而且又容易混淆形近字,因此教給他們識字方法成了關鍵。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訓練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讓學生取得識字的主動權:我讓同學們過漢語拼音關;我把識字方法歸納為六個字:點(點出生字)、讀(讀準字音)、記(記住音、形特點)、查(利用工具書查字義)、寫(連詞端正書寫)、默(自己默出所學生字)。經過一段獨立性學習,學生完全養(yǎng)成習慣,不僅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學生完全掌握,就連課外閱讀中發(fā)現的生字,學生也主動學習掌握。學生掌握了識字能力,學習興趣高了,看書、閱讀、作文的能力也相應提高。
其次,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1.樹立信心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問題,還讓他們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2.求解性閱讀
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學生明確提出若干個帶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循文求義: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劃出要點,以便在課堂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是求解性閱讀。這種閱讀能否真正有意義作用,關鍵在于教師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過易,缺乏思考性;學生往往會覺得“易如反掌”;過難,思而不得,讀而不知所措,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喪失自讀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難易程度。如果課文確實較難理解,則可以提出幾個階梯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尋求正確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似有所悟,躍躍欲試,甚至自發(fā)展開討論,這就更能促進求解性閱讀的自覺進行。
3.比較性閱讀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此較是一切理解發(fā)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睆恼Z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可以使學生在學新課時聯系舊課,實現學習過程的正遷移,收互開闊視野,啟發(fā)思路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體裁相同而主題不同的文章,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文章,同一體裁、主題而選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過比較性閱讀來了解其內容,揣摩其技巧。如三年級的《雪兒》和《花瓣飄香》,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后,不難發(fā)現,二者的體裁都是記事文,但可以用不同的物種反映不同的主題。前者反映人類與動物和平相處的溫馨畫面,告訴人類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而后者反映的是人間真情,表現的是農村女孩體貼孝敬父母的高貴品德。又如《第八次》與《李廣射虎》,同寫人,都是表現了“英勇”這一主題;王子堅持不懈,李廣神勇無比,但體裁不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自讀、分析,便會得出結論:要反映相同的主題,可以選用不同的體裁?!兜诎舜巍凡捎脷v史故事的形式,可以達到目的;而《李廣射虎》則運用文包詩這一形式,同樣達到目的。圍繞選材的問題,學生反復通讀兩篇小說,便可以找到答案;《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選材于動物世界,以動物的內心和外貌特點來折射出人類的言行與心理,來河邊釣魚的湯姆在父親的教誨下學到了要遵守社會規(guī)定的道理。上述閱讀,學生在比較中學會辨別,在比較中抓住特點,在比較中培養(yǎng)了能力,可謂收益不少。除了教會學生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外,還教學生通過對重點詞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
4.最后可以為同學們創(chuàng)造多讀多寫的條件,促進其能力提高
(1)我在班級辦了個“小圖書館”有多種兒童讀物,供大家課余時間閱讀,并鼓勵大家摘抄好的詞、句,幫助他們找好書、看好書;在每天的早讀課時間大家互相交流;從天文、地理到花草、鳥禽;從歷史人物到現代英雄等等。使他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增長了知識。
(2)每星期抽一、二節(jié)語文課,由老師或同學介紹一兩篇好文章,師生共同細細欣賞。從而達到:學寫作方法,品好詞好句,提高閱讀能力的目地。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所以我常常選擇不同類型的短文,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短文,在班里還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定期交流學習經驗,使同學們能互相學習,通過長期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