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來
《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在第一學段(1~2年級)階段目標中指出: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在第二學段(3~4年級)階段目標中指出: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智活動。一年級學生剛?cè)胄iT,語言表達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運用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言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基礎。
一、體會朗讀樂趣,激發(fā)朗讀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較短,根據(jù)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要避免單調(diào)枯燥的朗讀技術(shù)性指導。而是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朗讀。如請學生給畫面配音,學生朗讀時放些合適的音樂,有時也可讓學徨的分角色朗讀等等。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這課時,就可出示示生動的圖畫,讓學生試著給圖畫配音。小壁虎借尾巴時是怎么說的?你能不能給它配配音?你真是一只有禮貌的小壁虎??!幾句話激活了學生的讀書欲望,個個躍躍欲試,就連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讀起來。由于本課三、四、五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同,且對話較多,富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在學生配完音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指導學生分解色朗讀。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激發(fā)他們的朗讀興趣。
二、溶“導”、“練”于一爐,滲透朗讀技巧
一年級學生朗讀技巧比較薄弱,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朗讀技巧,糾正朗讀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注重朗讀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注重教師的范讀、領讀提示性的引讀。讓朗讀溶“導”、“練”于一爐。而不是“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請同學們讀出高興的語氣”這樣毫無落實地指導。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學生的不同程度,我們可采用范讀,領讀,提示性引讀等不同的“導”。如《美麗的小路》這課,可通過教師范讀“美麗的小路不見了?!薄懊利惖男÷吩趺床灰娏??”“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這三個句子。讓學生注意聽,比較帶有句號、問號、感嘆號的句子 表達的不同語氣。學生自由練讀,體會,比較。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掌握了朗讀技巧。教師領著學生朗讀,也非常適用于低年級,特別是對于一些較長的,學生容易讀錯的句子。這時教師可多次地領著學生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跟一句,學生讀的次數(shù)多了,讀長句時讀得上氣不接下氣,讀成了破句的現(xiàn)象自然就消失了。其次,教師還可進行提示性引讀。如,朗讀《松鼠和松果》第一自然段時,師讀“松鼠——”學生接“聰明活潑”,師讀“學會了——”生接“摘松果吃”師讀“他高高興興地——”生接“起進大森林”……通過這引引讀,學生很容易就把新課讀熟了,總之,教師要注重不同形式的“導”,讓學生在導中不斷地練讀,從而掌握朗讀技巧。
三、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所以在朗讀訓練時,應該引導學生采用抓關鍵詞句朗讀。如《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課時,就可引導學生抓住休現(xiàn)鄧爺爺植樹過程的幾個句子進行品讀?!爸灰娝治砧F鍬,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額頭已經(jīng)面滿汗珠”、“不肯休息?!弊プ 芭d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進行品讀體會?!班嚑敔斕暨x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寫了幾鍬土?!弊プ 疤暨x”、“小心”、“揮鍬”進行品賣。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譴詞的精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