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玉
【摘 要】化學是高職院校的重要課程,不但專業(yè)理論性強,對實際實踐要求也較高。高職院校開設這門課程,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水平能力,提升其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在進入社會后能面對各種專業(yè)相關問題。課堂是學生集中接受知識的主要場地,本文從高效課堂教學的建立角度出發(fā),總結以下幾點方法,以期為構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瘜W課堂;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18-01
一、引言
近年來,雖然我們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斷的嘗試教學的改革,但由于升學考試成績還是決定是否能升學的主要依據(jù),因此大家都還是很害怕學生不會學,學不會。因而在授課中都難以避免傳統(tǒng)模式的授課,把“活學”化學教成了“死學”,學生則靠死記硬背,加強訓練等形式來應付考試。這樣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fā)散性思維、專長就得不到有效的發(fā)揮。要改變這種情況,強化探究教學、探究學習過程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二、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缺點與原因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學習時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其對問題進行自主獨立思考。這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不能滿足新時代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1)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為主體,老師講解為主,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相同的教學模式,且?guī)熒g嚴重缺乏交流。(2)學習方式單一,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主要是以被動接受為主。且上課氛圍也相對嚴肅,缺乏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后續(xù)直接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學習能力較弱,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三、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
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是提高化學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條件。良好的課前預習能夠使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一些簡單易理解的知識,在課堂上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便于學生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快速接受新知識。每節(jié)課的知識都是連貫的,課前預習沒有執(zhí)行會導致學生對新知識感到陌生,與上一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聯(lián)系不上,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后復習能鞏固所學知識,將課堂所學內(nèi)容充分消化并進行記憶。如果沒有課后復習,所學知識沒有得到及時鞏固,會很快忘記,或學過的知識很難消化和理解,長此以往,學生不懂的知識越來越多,成績下滑,學習興趣也就所剩無幾。因此,教師應給學生留出充足的課前預習時間與課后溫習時間,使他們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充分準備。
2.專業(yè)講座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高職教育主要是向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這進一步表明高職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自身實踐能力進行提升。為學生提供學習內(nèi)容的教材,存在明顯滯后性,不能及時對社會中產(chǎn)生的新成果、現(xiàn)狀、規(guī)則等進行更新,這就導致了學生不能及時獲取新知識,滿足不了學生的基本需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將課堂教學與專業(yè)知識講座結合起來,向學生教授新的行業(yè)成果等。實踐顯示,課堂教學與專業(yè)講座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掌握更多關于化學行業(yè)的相關知識與現(xiàn)狀,能極大拓寬其知識面。
3.設計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化學教學效果。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學生積極、自覺、主動地進行自己的學習活動,其自主性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動機是內(nèi)在的,學習目標是自覺的,學習內(nèi)容和方法是自定的、有計劃的,學習過程是自我監(jiān)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化學。我們不要忽視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有個性地全面發(fā)展,現(xiàn)在的學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他們需要尊重、需要探究、需要獲得某些體驗、需要獲得認可和欣賞,這時我們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都獲得成功的喜悅,讓他們自主學習得到滿足,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我們提倡自主學習,是因為只有那些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的學習體驗的教學,那些能夠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才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fā)展。
4.教材插圖。
在教學中,圖像是一種直觀的工具,它包括板書、畫圖、幻燈片、電影、電腦等教學手段?;瘜W教材插圖屬于模像直觀,是對化學學科相關客觀事物的簡化、抽象或夸張,人為地排除一些無關因素,突出本質要素,擴大了直觀的范圍,提高了直觀的效果。而教材插圖的標準性為化學教學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結合插圖的直觀性,充分利用教材插圖的解釋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例如《化學反應的焓變》一課中,利用插圖直觀地詮釋了N2與O2反應生成NO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例如《糖類》一課中,葡萄糖與銀氨溶液以及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這兩個實驗在演示過程中較繁雜,時間消耗久,書本上直接提供兩個實驗的現(xiàn)象插圖,更簡潔方便。醫(yī)療中,用類似銀鏡反應檢驗糖尿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貼合生活實際,體現(xiàn)了生活與化學密不可分的關系。
5.培養(yǎng)思維能力。
近期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提出,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尤其要培養(yǎng)其科學精神??茖W精神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其中理性思維的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jù),有實證意識和嚴謹?shù)那笾獞B(tài)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從一定意義上講,知識不是光靠教師教學生就學會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不斷動腦思考,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我們就是要不斷挖掘學科教學素材,營造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使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四、結束語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改變教學方式,不但能促進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必經(jīng)之路,在改變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團隊精神、對社會的奉獻精神等當今社會成員所必須的人文精神。通過精心設計化學教學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我們的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胡孝新.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才智,2014(08):87.
[2]舒義輝.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與途徑[J].學周刊,2013(35):183.
[3]徐賓.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八項常規(guī)要求[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09):52-55.
[4]郝燕.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提問策略[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10):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