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宇
“我們都60多歲的老人了,兒子已經(jīng)沒了,想看孫女一眼都不行嗎?”2013年以來,家住泰州開發(fā)區(qū)的李成、孫芳夫婦自稱和孫女百日后已經(jīng)四年沒見上一面了,這已經(jīng)不知道是李成、孫芳夫婦多少次在鄰里面前倒苦水了。為此,昔日的公婆與兒媳不得已相見于法庭,這一切竟都源于老夫婦的兒子李冬陽的突然離世……
2006年,李成、孫芳夫婦的獨生子李冬陽經(jīng)人介紹與八零后宋怡相識并登記結婚,兩年后,兩人在民政局協(xié)議離婚。2008年7月,兩人復婚,并于2013年生育一女宋樂佳。2014年6月,李冬陽經(jīng)起訴與宋怡離婚,撤訴后于次年4月再次起訴離婚訴訟期間因病去世。
由于李冬陽去世前夫妻倆正在鬧離婚,李冬陽意外離世后,李成、孫芳夫婦與宋怡在李冬陽生前房產(chǎn)及撫恤金、醫(yī)療賠償金歸屬上再次發(fā)生重大分歧,宋怡因老夫妻倆拒不將住房鑰匙交給自己,以及未能分到李冬陽去世所得撫恤等費用耿耿于懷。
李成、孫芳稱,孫女宋樂佳出生一百天后他們就再也沒有見過她,現(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4周歲了,因為宋怡一直帶著孩子居住在娘家,所以這么多年來一直未能見到孩子。兩年前李冬陽的突然離世,對于他們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使他們痛不欲生。孫女宋樂佳成為他們繼續(xù)生存下來的精神支柱,他們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夠與宋樂佳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然而由于宋怡與李冬陽父母關系原本不睦,李冬陽病故次日,李成、孫芳及親戚至宋怡住處發(fā)生糾葛,宋怡及其母親還報了警,加之此后在房產(chǎn)、李冬陽撫恤金等問題上的分歧,導致雙方間矛盾進一步加深。此后雙方圍繞祖父母探望孫女的事情再次發(fā)生分歧,宋怡拒絕了李成、孫芳夫婦探望孫女的要求。
為了能定期探望自己的孫女,2017年年初,李成、孫芳向泰州市海陵區(qū)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確認自己依法享有對宋樂佳的探望權,每月可以對其探望兩次,每次兩天;除上述時間外,法定節(jié)假日亦可進行探望,在探望期間可將宋樂佳帶回張某家中短暫生活,宋怡予以協(xié)助。泰州市海陵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判令宋怡配合李成、孫芳探望宋樂佳。宋怡不服,于2017年5月上訴至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宋怡上訴稱,自己是宋樂佳的法定監(jiān)護人,李成、孫芳是宋樂佳的祖父母,不是監(jiān)護人。宋怡指出,李成、孫芳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四年來對宋樂佳不聞不問,更沒有花費一分錢,且李成、孫芳多次損害宋樂佳的利益,至今未將屬于自己母女居住的房屋大門鑰匙交出,影響宋樂佳的正常生活,不適宜探視宋樂佳。
宋怡認為,祖父母只有在孫子女的父母已去世或沒有監(jiān)護能力的情況下,才能擔任監(jiān)護人。本案并不具備這一情形,李成、孫芳的探望權無法律依據(jù),自己作為宋樂佳的法定監(jiān)護人也已明確拒絕其探望,故其探望請求不應得到支持。
李成、孫芳則表示,雖然兒子已經(jīng)去世了,但宋怡現(xiàn)在仍然是他們的兒媳,他們感謝她留下了兒子李冬陽生命的延續(xù)。兩人表示,如果宋怡愿意,他們隨時隨地歡迎宋怡帶著孩子回家居住生活。此前他們與宋怡及父母產(chǎn)生過種種誤解和矛盾糾葛,給宋怡及家人造成了負面影響,他們愿意為此向宋怡及家人表示公開道歉,也希望宋怡及家人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能夠給予他們理解和寬容,接受他們誠摯的歉意。
李成、孫芳認為自己要求探望孫女是有法律依據(jù)的,祖輩的探視權是基于親權產(chǎn)生的一種派生權利,隔絕祖輩探視,不利于老年人的利益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有違公序良俗和立法精神。兩人在法庭上反復強調(diào),兒子沒了,兩人成了失獨老人,宋樂佳是夫妻倆唯一的精神支柱和骨肉牽掛,故請求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準予其定期探望孫女。
一審法院認為,我國《婚姻法》雖然將探望主體規(guī)定為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或母,但在探望主體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情況下祖父母、外祖父母可否代替子女對孫子女或外孫子女進行探望未作明確規(guī)定。對此,從法律規(guī)定之精神和我國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及善良風俗進行綜合衡量,允許失獨老人隔代探望孫子女與公序良俗、社會公德相符,亦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與發(fā)揚。
我國《繼承法》賦予孫子女、外孫子女等在父或母先于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亡情形下有代位繼承祖父母、外祖父母遺產(chǎn)的權利。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于父母已經(jīng)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yǎng)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yǎng)的義務??梢娛И毨夏耆舜嫠劳鲎优惺固酵麢嘤诜ㄓ诶聿⒉幌嚆?,且與孫輩享有代位繼承權利等法律原理相對應。
近親屬擔任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應當遵循法定的順序位階,在未成年人有法定監(jiān)護人的情形下,其他近親屬探望不得妨礙序位在先的監(jiān)護人履行監(jiān)護職責,否則監(jiān)護人可依法要求中止不當探視。當然,監(jiān)護人在依法行使監(jiān)護權時亦應為其他近親屬合理探視提供必要之便利。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本案中,宋怡作為宋樂佳的母親是法定的第一順位監(jiān)護人,對宋樂佳的監(jiān)護權毋庸置疑,作為宋樂佳的祖父母李成、孫芳應當充分尊重宋怡作為法定第一順位監(jiān)護人的權利。李成、孫芳及宋怡雙方此前存在的種種矛盾后因李冬陽死亡而更加尖銳,最終以李成、孫芳要求對宋樂佳行使探望權而與宋怡對簿公堂。李成、孫芳老年喪子,宋怡中年喪偶,宋樂佳幼年喪父,均為人間莫大之不幸,李成、孫芳、宋怡如能盡棄前嫌,更多地從宋樂佳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考慮,既能從一定程度上彌補宋樂佳因年幼喪父而遭受的不幸,亦能使彼此已受傷害的心靈免受更加嚴重的傷害。
鑒于李成、孫芳在法庭的疏導及自身的反省下,已承諾不再糾纏過去的矛盾,并當庭對宋怡及其父母賠禮道歉、主動緩和雙方關系,故可支持其采用適當方式探望宋樂佳。宋怡作為直接撫養(yǎng)人也應理解和尊重李成、孫芳,并感念他們在精神及物質(zhì)上給予宋樂佳的幫助,其家人在兩位失獨老人進行探望時應當給予恰當?shù)摹⒈匾谋憷?,共同營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據(jù)此,一審法院判決:李成、孫芳可每月探望宋樂佳兩次,宋怡負有協(xié)助配合義務。具體探望方式為:每次的探望時間以三小時為限,以宋怡經(jīng)常居住地或由宋怡指定的地點為宜;二、駁回李成、孫芳的其他訴訟請求。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于2017年8月25日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計劃生育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自1971年起推行,并于1978年正式寫入《憲法》,我國《婚姻法》也將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原則確立在總則之中。對于許多公民個人而言,計劃生育政策可能會在事實上改變著他們的人生和命運。
本案中上訴人李成、孫芳由于只生育了一個兒子李冬陽,可以說兒子是他們精神上的唯一牽掛和寄托。兒子意外離世后,他們的親情寄托轉(zhuǎn)移到孫女身上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他們這種通過主張隔代探望體現(xiàn)出來的親情轉(zhuǎn)移,一般而言對孫女是有利無害的。
審理此案的二審法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xié)助的義務。雖然該條法律僅明確了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或母的探望權,但對于前述探望主體去世的情形下其父母可否代為探望并未明確禁止。法院作出準予探望的判決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探望權系親權的延伸,是基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特定身份關系而衍生出來的,是為了保護子女的利益而設定的權利,是血緣關系中的固有親情之體現(xiàn)。祖父母與孫子女具有基于特殊血緣情感而產(chǎn)生的特殊身份,不因父母婚姻關系的結束而消滅,對祖父母探望孫子女的主張予以保護,不僅能夠滿足祖父母對孫子女的關心、撫養(yǎng)、教育的情感需要,對孫子女也是天倫共享的行為,系符天理、合人倫之舉,能一定程度上彌補逝者在子女關愛上的缺位,保護未成年孫子女的身心健康及情感需要,對孫子女的價值觀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更符合探望權的倫理價值取向和社會善良風俗。
二、從權利義務對等性角度考慮,失獨老人也應對孫子女享有探望權。依據(jù)我國《繼承法》的規(guī)定,失獨老人的孫子女對失獨老人的遺產(chǎn)往往享有代位繼承權。在代位繼承遺產(chǎn)的同時,以賦予探望權的形式保障老人的精神養(yǎng)老需求,也符合權利義務的對等性要求。
三、允許失獨老人探望孫子女是慰藉老年人心靈、幫助其樹立生活信念的重要途徑。法官指出,我國現(xiàn)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十周歲為限,對未成年人區(qū)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并以此認定其對某一事項如是否愿意被探望有無認知和表達能力,故一審法院酌定至宋樂佳年滿十周歲時止李成、孫芳可進行探望,并無不當。鑒于李成、孫芳和宋怡同在泰州市,距離較近,一審法院酌定的探望方式,并無不當。
掩卷深思,本案對處理類似糾紛的示范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本案李冬陽的猝然離世,對李成、孫芳及宋怡、宋樂佳來說都是重大打擊,李成、孫芳及宋怡更應相互體諒,將心比心,冷靜處理彼此之間的過往糾葛,適當敞開心扉,學會放下和寬容,畢竟三人能夠和睦相處是李冬陽心中所愿,而宋樂佳的健康成長更是三人和李冬陽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