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奇
【摘要】《最后一課》和《夜走靈官峽》這兩篇課文,有一個明顯的共同之處:這就是以平凡細小的事件,表現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較大的社會影響的主題。這種寫法,通常稱之為以小見大。
《最后一課》以法國人民面臨普魯士的武裝進攻和法國當局割地妥協(xié)這一嚴酷現實為背景,以關系到國家命運、民族生存的愛國主義為主題。而《夜走靈官峽》則以我國鐵路工人修建工程巨大的寶成鐵路為背景,以表現一線工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忘我勞動精神為主題。由此可見,這兩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站在時代的至高點,從大處著眼,提煉主題的。
【關鍵詞】習作 中學 課文 以小見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65-01
引言
學生的習作水平是日積月累,逐步提高的。盡管受學生自身閱歷、領悟能力的影響,但是教師的語文教學、作文教學起著示范性的引領作用。從組詞造句到看圖說話寫話,從寫讀書筆記,再到命題作文,從錘煉主題,再到謀篇布局,無不體現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教師的引領作用。從課文中教寫法、學寫法,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作文教學的重要途徑。
從課文中學習以小見大的習作方法:
《最后一課》和《夜走靈官峽》這兩篇課文,有一個明顯的共同之處:這就是以平凡細小的事件,表現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較大的社會影響的主題。這種寫法,通常稱之為以小見大。
《最后一課》以法國人民面臨普魯士的武裝進攻和法國當局割地妥協(xié)這一嚴酷現實為背景,以關系到國家命運、民族生存的愛國主義為主題。而《夜走靈官峽》則以我國鐵路工人修建工程巨大的寶成鐵路為背景,以表現一線工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忘我勞動精神為主題。由此可見,這兩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站在時代的至高點,從大處著眼,提煉主題的。
一般來講,以表現愛國主題的文章,往往從宏大的場景,全民皆兵的氛圍,著力描繪戰(zhàn)場上將士英勇頑強,或刑場上英雄寧死不屈,或雪恥報國奮起反抗等壯闊畫面來表現。而《最后一課》的作者都德,卻另辟蹊徑――將所要表現的愛國主題,聚焦在鄉(xiāng)鎮(zhèn)學校一堂普通的法語課上。文章以極普通(甚至有某些缺點,如隨便放假)的韓麥爾先生和天真貪玩的學生小弗郎士為主要人物。作者刻畫帶著亡國之痛的韓麥爾先生,穿上“只在督學”、“或發(fā)獎”時才穿的漂亮的禮服,慘白的臉色,耐心的講課,因為發(fā)抖而古怪的聲音,認為此時祖國的語言“就好像是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并且,臨近下課時,還“使出全身力量”寫下“法蘭西萬歲!”平時貪玩的小弗郎士,受到感染,破例的“耐心聽課”,因此覺得法語“挺容易”,還將韓麥爾先生課前特制的字帖想象成“一面面飄揚的小國旗”,并且發(fā)出來自幼稚童心的“他們將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的憤慨。這樣,文章以韓麥爾先生精心設計、施教的“最后一課”收到從未有過的最佳效果,表現師生的愛國之心緊貼在一起,并產生了共鳴。作者從刻畫人物穿著、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物象選擇(鴿子,本來是和平的象征)等細微之處著筆,巧妙地將這看不見、摸不著而又蘊含著鮮明的時代烙印的愛國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那么,整個法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將不言而喻了。
以表現社會主義建設中工人忘我勞動精神為主題的文章,可以用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或從事某項巨大工程或尖端科技的專家、學者流汗、流血、甚至犧牲的艱苦攻關中深切感人的事跡來表現。而《夜走靈官峽》的作者杜鵬程卻匠心巧用,不落俗套。他只寫了鐵路工地一位材料隊長的見聞和感受,尤其是著重描寫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的神態(tài)、舉止、語言來表現主題。作者就是這樣將藝術的觸角深入到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將一個個特寫鏡頭集中在一個剛剛懂事的孩子身上,刻畫其語言、氣質、心理活動等。并且通過他與周圍人物(父母、妹妹、材料隊長)的關系,從普通工人家庭生活的角落,來表現工人階層建設祖國的忘我勞動精神,從而顯示出動人的時代風貌。
綜上所述,這兩篇課文分別圍繞一堂課、一個小孩來寫,寫的不是事跡顯赫的人物,也不是驚天動地的事件,而是用凝煉的筆觸,截取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來表現重大的社會主題。呈現的畫面小,蘊含的意義大。《最后一課》和《夜走靈官峽》真可為以小見大的絕妙范文。
我們應從課文中學習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從細微處見精神,從一滴水中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不斷積累,自然能寫出好文章來。
參考文獻:
[1]王桂萍.初中作文教學要抓好讀、練、寫[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
[2]黃秋.新課標下初中作文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