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靜
[摘 要]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高中英語教學都偏向于對學生英語知識技能的傳授,雖然從短期來看確實有助于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但從長期來看,非常不利于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因此,更應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將學生培養(yǎng)成品學兼優(yōu)的人才。
[關鍵詞] 德育;高中;英語教學;育人功能
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它作為一種信息載體,能促使學生接受并改變思想,通過獨立思考來做出判斷、通過溝通交流來團結合作、通過跨文化學習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形成較完整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高中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利用德育來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與人文素養(yǎng),體現出“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
一、高中英語教學滲透德育的意義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的關鍵時期,考慮到其所處社會環(huán)境復雜但卻適應力強、其性格特征豐富但卻可塑造性強、其學習壓力大但卻接受能力強的特點,對他們開展德育還很有用。現階段,教育領域都在提倡素質教育,而高中英語教學多以應試為導向,既不符合新課程標準下的育人育德理念,學生又無法從英語學習中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非常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鑒于此,我們就可以利用英語學科的教學優(yōu)勢來滲透德育。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優(yōu)勢在于:一方面高中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課堂上學習文化知識,因此有充裕的時間來開展德育;另一方面德育需要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滲透,因為只有在深刻的認知基礎上才有利于深厚的情感價值的建立。
二、高中英語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
1.利用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風與品德
學習英語需要漫長時間的積累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所以學生必須要保持踏實勤奮、刻苦鉆研、不畏艱難的良好學風。這就是在告訴英語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重視良好學風的構建。具體來說,教師可從最基礎的單詞拼寫、標點符號的使用、語法的連貫等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作風,同時引導學生深入鉆研并分析英漢表達間的差異。學生在這種刻苦嚴謹的學習風氣中,會逐漸養(yǎng)成精益求精、虛心好學、勇于實踐的學習習慣。
2.加強審美教育并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強對學生審美教育。對此,教師應以身作則,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基礎上,去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與此同時,教師應重點關注自身字跡的工整美觀、板書的條理清晰以及教學語言的邏輯性,發(fā)揮引導作用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注重聽說讀寫的全面發(fā)展、認真對待課后作業(yè)與考試測評、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習心得等。
3.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德育不僅針對個人的情感態(tài)度和道德素養(yǎng),而且包括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高尚理念。高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涉及環(huán)境污染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這些課文制作出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以此來引出話題讓學生充分討論。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又能強化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4.從教材入手通過“西學中用”來進行德育
英語作為一種符號體系,它既是思想交流工具,又可以作為德育的載體。高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英語故事,這些文章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不僅要通過對教材文章的講解來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語法,更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西學中用”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
5.重視理想和前途教育
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滲透一些與理想、前途、奮斗等有關的英語格言,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如,From small beginnings comes great things(偉大始于渺小)、Work makes the workman(勤工出巧匠)、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天才只意味著終身不懈的努力)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以德育因素為主題的英語演講比賽,在鍛煉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引導其樹立遠大理想并堅持不懈地奮斗。
高中英語教學不僅具有實用性,還有其特殊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應該發(fā)揮其育人功能,通過在教學中滲透德育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其成長為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唐靜芬.探索高中英語教學的育人價值[J].校園英語,2017(28).
[2]王佳.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研究[J].長江叢刊,2016(24).
[3]丁芬.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德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7(11).
(作者單位:江蘇沭陽如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