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珍
(海南省東方市東方醫(yī)院,海南 東方 572600)
產后出血是造成產婦圍產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據(jù)統(tǒng)計,目前我國由于產后出血病死的產婦約占45%,其中除多數(shù)與宮縮乏力有關外,第三產程胎盤剝離延緩也是增加產后出血的原因[1]。如何加強對該因素的規(guī)避和處理,對于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改善分娩結局甚是重要。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嘗試對發(fā)生胎盤延緩的產婦實施人工剝離胎盤干預,經證實該方法可行,現(xiàn)總結如下。
本組64例實驗對象均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分娩,且第三產程胎兒娩出≥10min時出現(xiàn)胎盤剝離延緩的問題,入選產婦均為足月單胎產婦,無伴發(fā)嚴重妊娠期并發(fā)癥、凝血功能異常等疾病。年齡22~35歲,平均(28.3±2.8)歲;孕周37~41周,平均(38.8±1.3)周。入選產婦按隨機數(shù)表法劃入兩組,Ⅰ、Ⅱ組(32例/組)各項基線數(shù)據(jù)經統(tǒng)計對比P>0.05,滿足研究對照條件。
兩組均在胎兒娩出后接受縮宮素靜注,用量取10IU,經生理鹽水500mL配比后使用。在此基礎上,Ⅰ組第三產程未接受任何干預,Ⅱ組在第三產程開始10min時接受人工剝離胎盤干預,具體包括:①靜注縮宮素,向產婦提供縮宮素10IU推注,在配比生理鹽水500mL的情況下使用;②按摩子宮,由經驗豐富的醫(yī)護人員為產婦按摩子宮,操作時將手置于其下腹部,有節(jié)奏性地通過五指放松、擠壓產婦子宮的宮底及側壁,對子宮前壁的按摩由掌面進行,動作平穩(wěn)、輕柔,每隔30min按摩1次,直至胎盤有剝離征象;此后再由助產士將左手置于恥骨聯(lián)合處,通過手掌往上推產婦宮體,右手往外平緩牽拉臍帶,以加速胎盤剝離;③情緒安撫,在產婦分娩期間,適當給予情緒安撫和產時指導,語言和藹親近,并耐心解答產婦提出的疑問等,使產婦消除負面心理,樹立分娩信心。
記錄兩組的相關分娩結局指標,包括:①產后出血率;②產后2h出血量;③產后24h出血量;④第三產程時間。
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錄入和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χ2和t檢驗,由率描述計數(shù)資料,由(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計量資料,P<0.05表示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比Ⅰ組,Ⅱ組產婦在產后出血率上明顯降低,在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上明顯減少,在第三產程時間上明顯縮短,比較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對產婦產后出血及第三產程時間的影響(±s)
表1 兩組干預對產婦產后出血及第三產程時間的影響(±s)
正常條件下,產婦分娩時的第三產程時間約為5~15min,最長≤30min;若第三產程時間超過10min,則會大大增加產后出血的發(fā)生概率,影響分娩結局[2]。因此,重視采取合適的手段縮短第三產程時間,對于減少產后出血事件的發(fā)生起到了關鍵作用。
既往臨床多主張不干預,直至胎盤有剝離征象后再給予剝離處理,但效果一般[3-4]。而在第三產程向產婦提供靜注縮宮素、按摩子宮及情緒安撫等人工胎盤剝除處理,則能夠壓迫刺激子宮的靜脈竇,加速胎盤剝離,縮短產程時間[5]。本研究中,我院按上述兩種方案對64例胎盤剝離延緩的產婦進行處理,結果顯示,Ⅱ組干預后產后出血率明顯降低,產后2h、24h出血量相比Ⅰ組也有明顯縮短,并且Ⅱ組的第三產程時間縮短至(17.6±4.8)min,整體干預效果較Ⅰ組更令人滿意,提示第三產程給予產婦人工胎盤剝離干預是完全可行的,能夠有效控制產后出血,符合相關資料觀點[6-10]。
綜上所述,對第三產程胎盤剝離延緩產婦實施人工剝離胎盤干預是一種可行方法,能夠有效縮短產程時間,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