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波 張旋 宗妍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臨床麻醉的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臨床麻醉學是一門集內科學、外科學、急救醫(yī)學等學科知識于一體的高風險學科[1],麻醉安全不容忽視,麻醉教學任務的艱巨性是可想而知的。傳統(tǒng)的臨床麻醉教學是以帶教醫(yī)師為中心,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教學與實踐應用相脫節(jié),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沒有積極性,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考核成績都不理想。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FC)將教師講授轉變?yōu)檎n前自主學習,課堂上內化知識[2],顛覆了傳統(tǒng)課上學習課下作業(yè)的模式,翻轉課堂打破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而是變成了以學生為主,學生和教師教學相長,這種新的課堂模式是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主要涉及提出問題、實際操作、組織討論、總結經驗,啟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研究將翻轉課堂聯合PBL教學法應用在五年制本科臨床麻醉教學中,收獲了良好效果。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2月中國醫(yī)科大學臨床麻醉專業(yè)五年制本科生60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30例)和傳統(tǒng)組(30例)。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聯合PBL教學法,傳統(tǒng)組采用老師授課為主的教學傳統(tǒng)模式,試驗組:男生16例,女生14例,平均年齡(23.2±1.8)歲,實習前麻醉專業(yè)課理論成績(82.4±11.7)分;傳統(tǒng)組:男生15例,女生15例,平均年齡(22.8±1.6)歲,實習前麻醉專業(yè)課理論成績(83.1±12.5)分。實習期為6周,兩組學生性別、年齡、實習前麻醉專業(yè)課理論成績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結合微課教學法:(1)課前老師發(fā)送教學視頻。課前一周,老師根據麻醉教學目標及任務,把麻醉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等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個微視頻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課前自主學習并掌握麻醉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做好課前預習。(2)老師在線布置課前作業(yè)。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提煉麻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線給學生布置課前作業(yè),學生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并通過搜索文獻、查閱書本、網上搜集資料等方式,課前自學掌握麻醉教學的關鍵知識點。(3)結合病例提出問題。學生結合臨床的典型病例,根據教學視頻講解的內容以及相關資料的查閱,讓學生自主探索思考,以興趣為出發(fā)點,發(fā)現問題的根源,從而分析設計問題,并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4)課堂討論,病例總結。課堂上,老師要設計靈活開放的討論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向老師匯報微課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和所提問題的解決辦法,各組之間交流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合作,思考探索問題的解決辦法。對于學生無法解決的疑點和難點,老師進行針對性的輔導。老師點評學生作業(yè)完成的情況,并將表現突出的小組在微信群里發(fā)布表揚,以此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老師結合同學的討論和回答問題情況進行最后歸納,讓學生課后更好地吸收鞏固知識點。(5)老師臨床指導。老師結合理論知識指導五年制本科生氣管插管、椎管內阻滯和外周神經阻滯等技術的臨床操作技能,讓理論和實踐完美融合,對臨床操作的關鍵點要重點講解示范,讓學生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傳統(tǒng)組采用老師課堂授課傳統(tǒng)模式教學法,學生課上學習,課下作業(yè)。
試驗組和傳統(tǒng)組的評判效果,依據如下:(1)理論知識考核成績(60分)和臨床操作考核成績(40分),兩項合計100分:90分以上為優(yōu)秀,80分以上為良好,60分以上為合格,低于60分不合格。(2)問卷調查滿意度,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理論實踐成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拓展能力,采用10分制進行評分,≥8分定為滿意。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習6周后,試驗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53.65±5.24)分、臨床操作成績(36.48±4.37)分、總成績(90.17±8.95)分;而傳統(tǒng)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45.29±4.63)分、臨床操作成績(31.04±2.85)分、總成績(76.45±7.94)分,試驗組考核成績高于傳統(tǒng)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比兩組理論實踐成績(±s,分)
表1 對比兩組理論實踐成績(±s,分)
組別 理論知識成績 臨床操作成績 總成績試驗組(n=30) 53.65±5.24 36.48±4.37 90.17±8.95傳統(tǒng)組(n=30) 45.29±4.63 31.04±2.85 76.45±7.94 t值 2.079 2.425 2.813 P值 0.018 0.013 0.007
表2 對比兩組問卷調查滿意度情況 [n(%)]
試驗組學生評價滿意:自主學習能力有24例、理論實踐成績有24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25例,創(chuàng)新拓展能力有23例;而傳統(tǒng)組學生評價滿意:自主學習能力有14例、理論實踐成績有15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14例,創(chuàng)新拓展能力有12例,試驗組各方面的滿意度優(yōu)于傳統(tǒng)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傳統(tǒng)的臨床麻醉教學,教師為主導,知識的傳授方式是機械性地復制。學生互動性差,缺乏積極性,實習時間短、學生理解消化困難,教學質量普遍不高[3]。臨床麻醉學是一門具有多學科綜合知識體系的綜合性學科,繼而對醫(yī)學院校如何培養(yǎng)出更高水平麻醉專業(yè)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如何改善和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更完美地融合[4],是臨床麻醉教學目前需要思考解決的課題。
翻轉課堂作為信息技術與學習理論深度融合的典范,近年來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翻轉課堂創(chuàng)造了學生課下學習課上練習的一種高效率的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教學視頻自主預習,培養(yǎng)“初級認知能力”;課堂則面對面互動、培養(yǎng)學生“高級認知能力”,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做好課前預習的學習方式,鍛煉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拓展,已應用于醫(yī)學臨床教學中[5-7]。PBL教學法自上世紀 60 年代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 Howard Barrows 提出,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核心、以老師為指導者的國際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目前PBL教學法已在部分醫(yī)學院校的多個學科進行了嘗試,結果顯示PBL教學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8-11],隨后的系列研究發(fā)現PBL與其他教學法聯合應用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12-13]。本研究發(fā)現翻轉課堂聯合PBL教學法應用在五年制本科臨床麻醉教學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知識內化和創(chuàng)新拓展的能力。李巖等對臨床醫(yī)學本科五年制學生在傳染病學臨床教學中研究發(fā)現,標準化病人聯合PBL教學模式雖然沒有顯著提高理論考試成績,但顯著提高了臨床技能的考試成績,且增強了學生的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提高知識理解及掌握程度和提高醫(yī)患溝通能力[12]。牛曉麗等研究發(fā)現微信輔助PBL法用于麻醉臨床見習教學,能夠提高本科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專業(yè)興趣、鞏固專業(yè)知識,對于麻醉見習教學有積極推動作用[13]。PBL教學法結合網絡課程平臺應用于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課程教學,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14]。周蓉等借助互聯網優(yōu)勢,在生理學教學過程中有機結合翻轉課堂與 PBL兩種教學法,取長補短,實踐證明,翻轉課堂與PBL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切實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積極促進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效提升生理學教學效果[15]。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聯合PBL教學法應用在五年制本科臨床麻醉教學中,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