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是傳承和發(fā)展文化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內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無形精神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校園文化對于教師和學生的知情意行來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對于教書育人中的育人更是發(fā)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現(xiàn)狀更是不容樂觀。本文簡單分析了農村校園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一些淺顯的改善策略,拋磚引玉。
關鍵詞:農村初中;校園文化;建設;意義;現(xiàn)狀;對策
農村初中校園文化建設的現(xiàn)代前景不容樂觀。農村初中本來負有文化活動的會聚和輻射功能。由于種種原因,農村群眾文化活動近幾年來嚴重滑坡,這嚴重制約和影響了農村初中校園文化活動的發(fā)展。農村初中教育實際還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與學校的具體運作距離較遠,農村初中文化藝術人才嚴重缺乏,校園文化活動缺乏必要的經濟和物質保障,加上社會對初中升學率要求較高,家長對孩子升學期望值過大,這都成為農村初中校園文化建設的難題。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就農村初中校園文化建設談幾點建議:
一、 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德育范圍常抓不懈
校園文化建設,是有效實施素質教育的載體,在學校德育中可以發(fā)揮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是課本教育、課堂教學效果的滲透和延續(xù)。通過每周的升國旗儀式和在國旗下的演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感情;定期舉辦學校運動會,能激發(fā)學生拼搏進取、團結向上的學風和校風;張貼名人名言、設立學習園地、校園板報、校園文化長廊,有助于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真、善、美的情操。
二、 利用課余時間,根據學生愛好,開展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現(xiàn)在的農村初中學生,家庭生活條件已有較大的改善,他們的幻想和愛好,乃至廣泛的興趣,已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如果教育工作者把他們完全禁錮在課堂上、書堆里,將會使他們的天性和原本具有的某種創(chuàng)造火花遭到毀滅性的扼殺。校園文化適應青少年的年齡特征,能宣泄他們的厭煩情緒,抑制消極因素的產生,激發(fā)他們求知、求樂的欲望。學校應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例如:學??沙闪⑿@樂隊、文藝隊、文學社、校園廣播站、美術、體育興趣小組等校園文化組織。這樣一方面活躍了校園的氣氛,塑造了良好的團隊形象;另一方面,滿足了學生興趣發(fā)展的需要,方便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促進了校園良好氣氛的整體與學生興趣愛好個體有效的融合。
三、 充分加強學校團組織建設,為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提供組織保障
學校團組織是學校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許多農村初中的團組織形同虛設,除了每學年完成一次簡單的入團宣誓儀式外,基本上沒有什么活動。作為校長應相當重視學校團組織的建設,選拔多才多藝且有較高政治覺悟的青年教師擔任團組織的領導職務,引導和鼓勵團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設立校園辦報,增加學校文化亮點;定期組織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書法展覽和小發(fā)明、小制作展示;利用節(jié)假日舉辦文藝晚會、歌詠比賽;利用校園廣播站設“時事點評”“校園新事”“開心一刻”“我把歌聲獻給你”等欄目,從而使廣大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從中吸取營養(yǎng),振奮精神,陶冶情操,激發(fā)學習熱情。
四、 更新課堂教育觀念和活動形式,讓學生真正感到學習的快樂
隨著新課標的推進,教師必須徹底更新教學觀念,必須變“學本”思想為“人本”教育。寓教于文,寓教于樂,寓教于美,更多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可以讓學生編成課本劇并表演,他們將會感到無窮的樂趣。政治課本里的案例分析讓學生把它搬上舞臺,讓他們自己去演繹,將會受到更深刻的教益。有些物理實驗讓學生演成“小品”,化學實驗變成“魔術”表演,具有趣味的英語課文讓學生說成“相聲”。這種課堂教學將會妙趣橫生。學生在前俯后仰的大笑聲中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吸收了知識的養(yǎng)料,陶冶了自身情操,增強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感到了學習的快樂。
五、 結合學校實際,建設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農村初中覆蓋廣泛,分布零散,具有不同的主客觀條件因素,學校應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形成有特色的學風、教風乃至校風。轉化傳統(tǒng)思想,融入現(xiàn)代理念,厚積薄發(fā),創(chuàng)造個性鮮明的校園文化,這將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正確途徑。初中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長能力的重要階段,處在能否塑造健康向上人格的關鍵時刻,處在能否成為綜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時期。學校要重視學校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創(chuàng)新精神,而且可以實現(xiàn)師生個人價值和團隊價值的統(tǒng)一。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以外,引導學生自覺或自發(fā)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顯得異常的重要和必要。
總之,在農村初中硬件建設相對較差的情況下,要使學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不落后于城市學校,除正面教育,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循序漸進的,其潛在的教育功能將是長遠的、全面的,要相信健全的校園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成熟之果。
參考文獻:
[1]余杭.淺談農村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4.
[2]梁建.農村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及對策[J].新校園,2016.
作者簡介:
劉麗萍,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路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