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形象、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在課堂教學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但是,實踐證明,多媒體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如果不把握好一個“度”,則會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嘩眾取寵,喧賓奪主。
關鍵詞:多媒體;運用;恰到好處
在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怎樣才能做到合理有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我認為,首先必須認識清楚小學思品與社會教材在小學課程中的定位和意義。
通過對教材的課程安排與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思品與社會課是一門集社會實踐與體現(xiàn)黨和國家意志為重要載體,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是直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及社會實踐教育的顯性課程。因此,我們對小學生進行這門課程的授教,決不能靠簡單的空洞說教奏效。尤其是在目前現(xiàn)狀下,大多數(shù)小學生缺乏對我國歷史的了解,缺乏對革命先輩用汗水和熱血換來今天這幸福安定生活的認識。所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伴隨著我國新課改的腳步聲悄然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恰好彌補了我們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而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顯示出了明顯的優(yōu)勢和效果。因為多媒體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結合于一體,這有助于很直觀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從而大大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率。
但是,在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因為對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缺點認識不到位,導致我們一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出現(xiàn)了一些失誤,反而影響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普及、推廣和優(yōu)勢的有效發(fā)揮。所以在小學思品與社會課堂中如何有效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根據(jù)小學思品與社會課的特點,要把多媒體當作思品與社會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合理使用,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去把握理解,要適時、適度、適量地加以使用,使多媒體在小學思品與社會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一、 挖掘、鉆研教材,準確理解把握所授新課,在文本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多媒體課堂教學設計
只有對所授的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準確把握和正確理解,才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因為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所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設計就不是對所新授文本內容用幻燈片等手段進行單純的疊加和對砌。而是科學合理、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結構,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使學生易于理解。
二、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遵循科學性、使用性原則,要重視學生的內心情感和需求
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應是為了完成教學目的和任務而服務的。所以,選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一定要服從實際教學需要,切記,不能把精力和心思費在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漂亮和花哨上,否則的話就是嘩眾取寵、喧賓奪主,違背了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我們知道教學的主體和主導都是人,尤其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要適度和簡潔,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內心需要和情感,應以科學性、實用性為原則。不要過量的信息充斥著多媒體的大屏幕,出現(xiàn)海量信息,讓學生目不暇接,轉移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目標,使學生被動接受,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和消化,造成學生視力疲勞和精力疲倦。所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情感和需求。
三、 多媒體的教學設計,要注意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把抽象干概念、原理,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易于接受,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的場景,從而調動了學生的部分感官,讓孩子們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習的主體作用。但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如何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面,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不應過多重視教學的預設,應給學生留有適當?shù)乃伎伎臻g。比如,我在給學生授《侵略者在中國的罪行》之“南京大屠殺”這部分內容時,出示了兩組圖片,六朝古都和二十一世紀時南京的外貌圖片以及日本轟炸南京,在南京進行屠殺的一段視頻,讓學生說說自己眼中的當時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形象。結果學生觀看后,情緒一下子都變得激動起來,爭著積極發(fā)言,痛述自己眼里的法西斯分子。并表明自己今后要怎樣學習,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將來保衛(wèi)祖國,建設家園。當時一些學生的發(fā)言超出了我預設的問題,學生的情感思維被打開了,我順勢利導,讓他們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心中想法。因此,教師在教學前不能對問題預設太死,要注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要注意問題的預設與生成性的統(tǒng)一。
四、 小學思品與社會課中,要重視學生德育能力的發(fā)展
思品與社會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陷入空洞乏味的說教。成為弘揚愛國主義和社會正義的“一言堂”。從而,扼殺了學生德育能力的發(fā)展,忽略了思品與社會課教學對個人價值的培養(yǎng)和教育,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而多媒體教學具有應用科學的屬性,能寓情于景,是學生也能有效地參與課堂其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使學生快速、有效地獲取知識。因此,根據(jù)德育中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在小學思品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巧妙、恰當、適度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引導者的作用,要充滿激情,用豐富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去感染熏陶學生,重視和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德育能力發(fā)展。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直接推動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若聞其聲,則身臨其境”的優(yōu)勢,應樹立小學思品與社會課堂教學理念現(xiàn)行,教學手段為輔的觀念。堅持鉆研文本,重視學生內心需要和情感意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有效、適度地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從而走出小學思品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簡單化地使用多媒體的誤區(qū)。
一堂成功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程,就是如同帶領學生品嘗一根甜美的棒棒糖,聆聽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觀看一部生動有趣的影片,欣賞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做好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多媒體教育的整合,首先教師要做到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做到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模范榜樣。其次,要把握好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的有效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同時,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榮秋.新課改下怎樣上好小學品德課[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2]莫宇威.淺談“新課程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的專業(yè)成長”[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作者簡介:
王三玲,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普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