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在我國的實施,新課標中對小學語文也提出了新要求:小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提高他們語文學習的有效性,本文就此探討了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策略
一、 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涉獵文學名著,從文學作品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與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小學生的人生閱歷較淺,很多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都無法親自嘗試,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看到未知的風景,如教材中所提到的黃山、黃河、大興安嶺、西沙群島等。通過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識字量、良好的學習習慣、寫作能力等也會得到較好的提升,這些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都非常有利,需要語文教師適時地進行引導與培養(yǎng)。
二、 閱讀與悅讀
(一) 重建師生關系,便于悅讀活動的開展
身正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在面對學生時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營造積極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有利。在閱讀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提出的觀點與想法要及時予以肯定,這樣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習自信心,從而有利于實現(xiàn)閱讀到悅讀的轉變。
(二) 注重氛圍營造,便于悅讀活動的開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閱讀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學生自由的想象空間,幫助學生在文學的世界里暢所欲言,自由翱翔。
再者,閱讀教學,大部分教師以識字、讀讀、背背為主要形式,對文章的主題、寫作方法和技巧等置之不理,致使學生缺乏對文章的情感體驗。如《鋤禾》的教學時,如果沿襲教教生字:鋤、當、午、汗、滴等一個個字音、組詞,然后帶學生讀讀、背背教學就告一段落的做法,顯然與閱讀教學相去甚遠,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而如果教學中,教師改變一下策略,呈現(xiàn)鋤禾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日當午”的農(nóng)民伯伯的不易和辛苦,才能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并且,對于生字,教師不是“教”,而是問“我們讀詩時,如果遇到生字怎么辦?”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讀拼音、請教問老師、問同學、聽讀、查詞表等,學生們說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再讓他們自己去用自己的方法去認字、識字。
這樣,寬松的“民主”課堂,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投入到快樂閱讀中。
(三)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悅讀”的熱情
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首先應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下喜歡閱讀。人們往往對一件事情產(chǎn)生興趣,才會投入精力去參與并研究。興趣決定著人們對一件事情的投入程度。提高學生自主性閱讀的興趣不僅能夠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還能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性的關鍵。好的文章總能使閱讀者產(chǎn)生興趣,因此,教師要挖掘每篇文章的精彩部分,吸引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學習。課下時間,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生平時的閱讀習慣與興趣所在。在了解了學生的閱讀狀況后,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制定,就能從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四) 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氣氛,學生才能夠盡情地投入到你的語文課堂之中,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如何給學生營造課堂氣氛是教師們應當研究的問題。
和諧的課堂氛圍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融洽地相處,才能讓學生能夠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下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增加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較為容易打開思維,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說,回答問題也較為積極,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qū)φZ文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五) 教給學生質(zhì)疑問難的方法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理解的詞句,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證明學生真正地去讀去看了,這說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新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的偏差,此時教師正確的解答不僅能夠解決學生的疑惑,還能深化學生的認識,拓展思維。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疑問是對學習深入的參與,但是有些學生生性膽怯,總怕提問錯誤其他學生會嘲笑他,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鼓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問,還要讓學生明白,提出問題是一種勇氣,這種勇氣最值得鼓勵。
(六) 引導學生認識閱讀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氣氛,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應該做什么,而不是教師教導學生去做什么。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從文章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段落,并從仔細閱讀中得到體會與感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尊重學生之前的差異,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將課堂氣氛轉變?yōu)殚_放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應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 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悅讀熱情,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枝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23).
[2]周虹.論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16).
[3]潘秀萍.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J].文學教育(下),2011(05).
[4]歐淑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12).
作者簡介:
庹永興,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官清鄉(xiāng)人民政府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