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奮
摘要:隨著對于新課程的不斷改革,高中音樂教學不僅僅是音樂教學范圍之內,還背負著培養(yǎng)學生高尚品德的任務,在高中音樂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可以更全面的促進高中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促進其日后的健康成長。鑒于此,文章首先簡要闡述高中音樂教學意義,并隨后提出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重要性,望為如音樂教師等工作者所參考、利用。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德育;意義
前言
目前,德育教育是我國一切教育的基礎,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就包括高中音樂教育。高中音樂教學中插入德育教育能夠正確樹立高中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洗滌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高尚情操。顯然,德育教育插入到高中音樂教學中格外重要,學生日后的健康發(fā)展有賴于此。
一、音樂教學的意義
迫于高考壓力,學生往往偏重于文化課程而極少顧及自身多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富有情感的藝術,如音樂,能夠極大作用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藝術思維。顯然,開展音樂教學十分重要:其一,學習音樂可以很好的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想象力,使其更為向往美好生活,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其二,學習音樂能夠使學生智力有所提高,從而對攻克理論課而有不小的益處。有相關研究分析后發(fā)現,學習音樂可充分發(fā)揮大腦皮層的分析機制作用,自然對此等結構、組織的鍛煉就可提升學生的智力;其三,音樂教學有不小的德育價值。音樂教學能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礎給德育,體現其思想教育的作用,且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作為德育之載體,有利于學生接受。
二、高中音樂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學在高中存在德育功能逐步退化問題。目前,高中的教學體系中,音樂課程所占比例很小,此等根本問題顯然極度有害于其各種功能的發(fā)揮,以下兩方面為主要體現。第一,高中生有十分巨大的學習壓力,迫于不日來臨的高考,理論課程更為緊張,某些高中學校只能將教學重點放置在理論課程上,而音樂類素質教育課程只能成為理論的陪襯,甚至所謂領導們并未認識到或者忽略了音樂教學對有此類天分和理想的學生的人生有多大影響。正是這種價值觀的傳遞,高中學生也必然會對音樂課程不甚重視,只認識到學習能力的重要,對于之外的道德意識以及素質水平的價值有所忽略,這對其各方面成長都沒有多少幫助。另一方面,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又由于多有教師在每天的備課中并未發(fā)覺和深入研究音樂的德育功能,故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沒有使音樂課堂整體氣氛更為活躍,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未被調動,自然綜合素質不可能有效提升。
三、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
(一)將德育滲透在音樂鑒賞課中。
不止音樂藝術,沒種藝術不會憑空出現,而是息息相關于其地域文化、時代色彩、歷史背景。音樂鑒賞課程中,老師能夠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教學,用多樣化的形式呈現音樂信息給學生,從而實現插入德育在音樂教學中。老師也可以用“聽講結合”的方式結合學生和音樂作品,使學生產生共鳴,繼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內心的道德觀念,塑造高尚的人格。如,開展《松花江上》音樂鑒賞課時,教師可提問學生:你認為在成長中什么境遇使人最為悲傷?學生紛紛響應,“考試”“寫作業(yè)”等字眼層出不窮。此時,老師可以趁機引入主體,深入的剖析“悲傷”一詞:“我認為成長中最悲傷的事莫過于家鄉(xiāng)陷落,流落街頭;眼見親人被傷害,自己卻無能為力?!苯酉聛恚蠋煈阅氐恼Z氣講述:"1931年9月18日,那是一個中華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刻入內心的日子?!鼻掖藭r,多媒體屏幕上應刷出“九一八事變”五個字樣。與此同時的應是人們顛沛流離的畫面以及悲傷之極的音樂。此等畫面緩緩播放,配以老師凝重悲傷的語氣,學生流下眼淚、握緊拳頭,誓勿忘國恥。悲傷音樂烘托此種畫面,音樂與畫面以及愛國主義深入人心,德育教育也隨之達成效果。
(二)將德育滲透在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中。
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點是音樂知識,占用課時最多的就是音樂知識,所以,老師若能在音樂知識以及技能的運用中加以道德品質教學,能極大的彰顯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功能。如,正常來說,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自己的音樂會,班與班之間也會舉辦大合唱比賽,不過在學生訓練合唱時,有多種問題容易出現,最為突出的問題即是為人羞澀以及節(jié)奏不和的問題。對前者而言,某些學生性格內向,羞于開口大聲唱歌。老師并不能極力批評學生唱不好或者不敢唱,甚至于不容納學生在團隊,此種行徑不單單有害德育的實施,且對學生的自信心有嚴重的惡劣影響,只會加重他們在這方面的缺陷。老師應該的是,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打開學生的心扉,是學生坦然開放的面對整個世界。后者來說,老師要深入講解傳授音樂指揮的形式和功能,將歌曲節(jié)奏深刻的刻入學生心底,明白了解指揮節(jié)奏。此過程內,老師應該積極巧妙插入德育過程,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將德育滲透在音樂活動中。
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也包括音樂活動。如,蒙古族音樂的教學過程內,即可同時學習蒙古族的舞蹈:《鴻雁》,先講蒙古族風土人情,再分解、示范舞蹈動作,繼而讓學生練習舞蹈,親身體驗音樂與蒙古族舞蹈共鳴的形象,舞蹈的表演同時提高學生優(yōu)秀的藝術情操和想象力。另,樂器小組活動中,小組與小組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音樂感和音樂水平以及音樂技巧各不相同,使得合作演繹出的音樂并不和諧。如,演奏樂曲《黃河》時,老師應先講述介紹《黃河》的時代背景,由音樂而烘托河山壯麗,繼而由音樂的低沉高亢和河山的壯麗形象展現出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意志,深刻凸顯音樂內涵,同時醞釀恰當的情感來闡釋理解作品。這樣既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又德育教育于其身。以情緒演奏出的作品能完美地展現作品活力,渲染作品感染力。這樣德育和音樂教學同時收效。
四、結束語
綜上,德育是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手段,將德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可提高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藝術情操。故,高中音樂老師應對音樂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研究、發(fā)現新的德育和高中音樂教學結合的途徑,從第二課堂活動、音樂鑒賞、音樂技能運用等多方面結合德育,從而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質,貫徹實施德育結合音樂教學,推動高中音樂教育和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結合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許星.將德育融入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方法探析[J].教育觀察,201},6(12):18-19.
[2]陳永全.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97.
[3]關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才智,20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