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朝陽
摘要: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有多種,歸結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外部因素,一個是內部因素。而外因是條件,內因是主導,“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本文從自信心、習慣、追求、堅持不懈的精神、集體榮譽感、教師的督促、班規(guī)、競爭與教師的特質九個方面對于影響學生學習的內外因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影響;學生;學習;動力因素;分析
一、自信心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懼源于失敗的暗示。人積極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風帆會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極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時消除,就會影響一生的成功。
自信心的養(yǎng)成不是一日一事之功,這是一個長期的意志力的培養(yǎng)過程,它需要學生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要有頑強的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
我們對自己的能力若缺乏自信,即使其中帶有謙虛的成份,也無法使自己獲得真正的成功,更不可能得到真正幸福。因為健全的自信往往是導致成功的關鍵,自信能使人發(fā)揮更大的潛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二、習慣
習慣指的是長期形成或逐漸適應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習慣有好習慣與壞習慣之分,好習慣使人受益終生,有利于人的成長、成功,還可以使生活豐富多彩;壞習慣卻會讓人墜入深淵。習慣也是可以改變的,壞習慣的改變是需要自己的醒悟,更要有勇氣和毅力。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的日?;顒樱?0%都在不斷重復原來的動作,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序化的慣性。這些行為都是不用思考的自動運作。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即習慣的力量。
習慣是一個人的終身伴侶,是最好的幫手,它也可能成為也可能是一個人最大的負擔。它會推動一個人前進,也可以拖累一個人直至失敗。
習慣是所有偉人們的奴仆,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于習慣的鼎力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習慣同樣責不可卸。
要知道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不夸張地說,良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影響人的一生。
三、追求
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有不少人,他們不追求那些物質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和真理,從而得到內心的自由和安寧。人只有有追求才有學習和工作的動力。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fā)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是雄鷹就要翱翔長空,是海燕就要搏擊海浪!”這就是追求。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不斷追求。追求是奮進的風帆;追求是荒漠中的甘泉;追求是黑暗中不熄的火焰……追求是人們積極進取的動力,它能成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學生時代應該有自己明確的追求。只有有了明確而正確的追求,并有為追求而不斷努力的精神,才有學習的動力,就會懂得把各門功課學好。
四、堅持不懈的精神
學習是一種長期的工作,面對不斷發(fā)展的社會,不僅學生時代要學習,就是成人以后,參加了工作還需要繼續(xù)學習。否則,就會跟不上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要求。學習就像馬拉松賽跑一樣,貴在堅持和耐力。
堅持是對自己所追求的一種態(tài)度,是對自己所追求的執(zhí)著。執(zhí)著的追求定能換來最后的成功,也不會為中途的坎坷而猶豫不前,就會成就我們的夢想。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觀看一群螞蟻往山坡上搬一只甲蟲的頭,不管十次百次,螞蟻們總是沒有倦怠,沒有猶豫,沒有賭氣不搬,重復著自己神圣的勞動。這看似微小的生命,卻具有世界上最可貴的東西——執(zhí)著。就憑它們那百折不撓的精神,那事不成功死不休的韌性,它們才能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搬運著甲蟲頭。
螞蟻所擁有的巨大力量,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現(xiàn)在有些同學在寫作業(yè)時,遇到不會的題就放棄了;在聽講時遇到聽不懂的問題,這一節(jié)課就聽不下去了。上面的故事希望可以帶給同學們啟示:對自己的學業(yè)要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五、集體榮譽感
團結溫暖的集體對學生來說乃是一種強大的吸引力。特別是集體中的優(yōu)良學風,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更能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學生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就會維護班集體的利益。這是一種內驅力,他們會為了給班集體爭光而不懈努力,有的因成績好為班集體爭了榮而自豪,有的因成績差則認為是給班集體抹了黑而深感愧疚。學生在集體中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和幫助,也互相競賽。大家也為了維護集體的榮譽而攜手并進。
六、教師的督促
教師的督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敬畏感,這是由于領導的職位產生的權力性影響的作用。這種敬畏感促使學生服從教學常規(guī),產生服從感,這就是一種被動性內驅力的表現(xiàn)。成熟的教師在平時授課憑自己的品格、才能、知識和情感等因素,去影響和要求學生,使學生由敬畏轉向敬佩、信賴和親切感,于是推動力轉化為吸引力,同時服從的性質也有了提高,成為主動性的內驅力。
七、班規(guī)
一個好的班級就要有一個好的班規(guī)。合理、可行的班規(guī)首先使學生產生一種限制感。大多數學生都會自覺地遵守紀律,刻苦學習。學生在班規(guī)的限制下活動,產生一種被動性內驅力,進而轉化為責任心。對規(guī)章制度成功的管理,例如:有監(jiān)督、有檢查、有獎懲、不朝令夕改,就會使學生產生一種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自然性需要,產生一種責任感,進一步轉化為維護本班、本人榮譽的需要。到這個時候規(guī)章制度所引起的內驅力的主動性也得到提高。
八、競爭
競爭,是對一個人的消極狀態(tài)的喚醒。由于競爭的激烈,就必然使學生產生一種危機感,而危機感則是一種強大的主動性內驅力。因此,學生有了危機感,才能保持頭腦的清醒,才能奮發(fā)圖強,才能迎頭趕上。學生開展學習競賽,“比、學、趕、幫、超”,“力爭上游”,競爭會促使人的進取精神,使人更加勤奮地學習、工作,更加努力地創(chuàng)造、奮斗。
競爭不僅促使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fā)展,還是促進人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那么競爭對學生的學習就更重要了。有了競爭成績好的會更加努力,以保持名列前茅。有了競爭成績差的會因在他人之后而奮起直追;有了競爭成績尖端的會更加努力,勇敢地超越自我。
九、教師的特質
學生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愛好及刻苦認真的程度,常常受教師的影響和啟發(fā)。教師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高超的教學藝術以及對學生的關懷和期望,使學生產生尊重、敬佩感,同時也會產生某種追隨感?!坝H其師,信其道”。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這些特殊素質在教學中所產生的魅力,甚至可以改變學生的道路,鼓舞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