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霞
摘要:教師的預設越周密、考慮越詳盡,教學也會越具針對性,為即時“生成”提供更加寬闊的舞臺。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預設時不應該拘泥于預設,并且能智慧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唯有如此,生成才會更加精彩?;诖?,文章以預設為突破口,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為生成精彩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預設;生成;教學;互補;和諧;有效性;資源
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在新課改背景下,數(shù)學課堂教學已成為師生多向、開放和動態(tài)的交流過程。而“預設”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活動,“生成”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進行靈活變通,是對課堂生動課堂可變性的歸納和概括。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作為教師,要能靈活進行課堂操作,為課堂的不可預測性而謀勢。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中去,在探討中不斷進行思考,不斷拓展生成的空間,將學生的潛能激活,使他們都能自主地進行探究,提高學習能力。
一、選擇預設,靈活生成
面對動態(tài)生成、變化發(fā)展的課堂資源,作為教師應該沉著應對,巧妙捕捉信息,并且還能靈活調(diào)控,從而引導小學生在“生成”中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認知結構,促使學生不斷創(chuàng)造富有靈性的課堂生成。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內(nèi)容時,在數(shù)形結合展示4支球隊比賽過程中,當學生理解了“什么叫單場淘汰制”后,提出問題:
師:“如果15 支隊伍參賽,需要比多少場呢?”
生: “比賽的場數(shù)是16 - 1 = 15( 場)”。
我原本預設讓學生明確一種方法是8 + 4 + 2 + 1 = 15 場,學生的回答是16 - 1 = 15( 場) 。面對他們的生成應該如何處理呢?此時,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靈活地選擇“對猜想的驗證”,讓其他學生去驗證這位同學的猜測是否正確。其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成功地建構了知識意義,而且還經(jīng)歷了“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猜想—驗證猜想—形成結論”的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活用預設,靈活生成
新課程課堂教學提倡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課堂張揚自主的個性、智慧的光芒,釋放出生命的活力。營造這樣的課堂氛圍并且取得較好的教學實效則需要很好地把控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做到精心預設而又不拘于預設,珍視生成而重自然實效。課前的多維預設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設計了多種“通道”,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打破“線形序列”,能夠隨機應變,適時選擇預設的程序,為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例如,在研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內(nèi)容時,為學生提供12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與幾個不同的長方形,誘導學生去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的關系。這時候,有一部分學生小聲說道:“長方形的面積只要量出長與寬就能算出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此時,面對學生的這種回答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這時,教師應該靈活地引導學生進行驗證,教導學生使用手中的這些學具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讓學生去驗證自己的猜測。在猜測中驗證知識,探討問題,并且順利解決問題,鞏固所學知識。
三、以生為本,提高預設生成的有效性
新課標提出,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在進行課堂預設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特點,所預設的內(nèi)容給出的教學方等案一定要能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這才是有價值的預設,而且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更好的生成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分析《百以內(nèi)的數(shù)》內(nèi)容時,課前預設的教學方案是讓學生相互合作,借助教具中提供的小棒棒擺出65這個數(shù)來。學生在擺小棒的過程中也能更準確地認識數(shù)字,在這一過程中還能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提升教學效果。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張燕的同桌不愿意合作,面對這一預設外的情況,這時候,我并沒有批評那位同學,而是問了他為什么不愿意合作。此位學生答道:“老師,我認為沒有必要擺那么多,可以用6個黑色的棒棒代表60,5個紅顏色的棒棒代表5,合起來就是65了?!蔽壹皶r地贊揚了此位同學,并鼓勵其他學生也要多動腦筋,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可以說這也是一個較為成功的預設生成教學案例。
四、及時調(diào)整預設,為生成騰出空間
課堂教學千變?nèi)f化,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設到課堂上能出現(xiàn)的所有情況。有時,有些教師沒有預設到個別生成,當學生一旦提出后,不能及時調(diào)整好自己的預設,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具備處理應急事務的能力,當遇到超出預設的現(xiàn)象時能夠合理處理,給學生騰出空間,為生成提供條件。例如,在分析“角的認識”時,提一個開放性問題:關于角,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呢?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暢談起來:“羊角、牛角、尺的尖尖角”......答案可謂“五花八門”。但是,這些確實是學生認識的生活中的角,此時,教師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勵,給予巧妙引導。此時,可以啟發(fā),讓學生知道數(shù)學中的角與剛才他們所說的生活中的角是有所不同的,引導學生畫出一個他們認為的角。在畫角的過程中,充分顯露了他們的思維水平,互相啟發(fā)、交流、逐步完善,逐漸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要學習的知識上來。因此,教師只要能把握住教材,有足夠的教學機智,給學生的生成留有空間,就有可能把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故此,優(yōu)化教學預設,為生成留有空間,課堂就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且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可見,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則是預設的升華,作為數(shù)學教師,如果不在課前進行精心預設,就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對生成進行合理利用,這樣的課堂則會是僵化的,課堂也勢必是缺乏生命活力的。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巧妙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從而使兩者達成和諧統(tǒng)一,使數(shù)學課堂充滿激情,并且不斷涌現(xiàn)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都能在精彩的預設生成中習得知識,升華情感。
參考文獻
[1]劉靜.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7):262.
[2]陳麗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動態(tài)生成[J].新課程(中),2017(06):64.
[3]陳立軍.注重開發(fā)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J].學周刊,2013,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