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芹 吳曉茵 陳海玲
(陽春市人民醫(yī)院 陽春 529600)
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會存在溝通能力缺乏的問題,特別是年齡較輕、經驗尚淺的護理人員而言,經常不知如何應對患者的護理需求,以此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造成嚴重的影響,很容易導致護理糾紛產生,因此,必須采用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流程化溝通方式應運而生,流程化溝通導向為流程,主要包括流程:Connect、Introduce、Communicate、Ask、Respond、Exit,即接觸、介紹、溝通、詢問、回答、離開,以此實現護理人員從理論知識向護理實踐轉變,以此將護理方法進行有效的應用,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護理效果顯著[1]。本實驗研究選取我院五官科收治的1033例患者作為實驗樣本,對流程化溝通方式的護理效果進行進一步評估,評估結果作如下報道。
本研究選取的實驗樣本為我院五官科收治的1033例患者,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為實驗樣本選取的時間段,采用隨機數字法對樣本進行分組,518例予以流程化溝通方式的患者確定為實驗組,本組患者以334∶184男女比例,年齡15~66歲,年齡平均為(45.42±8.42)歲;241例為眼部疾病,176為鼻部疾病,101例為咽部疾病。而515例予以常規(guī)溝通方式的患者確定為對照組,本組患者以320∶195為男女比例,年齡15~66歲,年齡平均為(44.45±8.43)歲;230為眼部疾病,168為鼻部疾病,117為咽部疾病。將兩組患者臨床資料中基本信息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得出P>0.05,統計學未形成意義,兩組比對數據可比性得以顯著提升。
納入標準:患者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對問卷可進行獨立完成;對本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對知情同意書進行了簽訂的患者。
排除標準:具有精神疾病患者,比如分裂樣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癥等,對民事行為能力無法完成;言語、智力、視力及聽力溝通存在障礙,對溝通交流均有影響患者;與本研究無法配合的患者。
常規(guī)溝通方式實施于對照組患者護理中,即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以患者病發(fā)部位為依據,指引患者至相對應的科室進行診療,并告知患者家屬對入院手續(xù)進行辦理,對醫(yī)生、護理人員、病房環(huán)境向患者進行介紹,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嚴密觀察等[3]。
而實驗組患者則實施流程化溝通方式進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為:(1)對溝通流程進行建立,以流程化溝通方式為依據,并與五官科患者特點及本科護理行為規(guī)范進行結合,構建溝通流程:Connect:依據患者喜歡的稱謂稱呼患者;Introduce:向患者介紹自己;Communicate:與患者溝通,告知護理的目的,護理的具體方法,患者需要配合的操作;Ask:對患者擔憂和護理需求進行詢問;Respond:適當反饋患者要求和護理問題;Exit:離開時要保持禮貌[4]。(2)提升外科護理人員對護理溝通重要性、必要性認識度,并讓護理人員了解欠缺的溝通能力,主要為評判性思維能力較為不足,即歸納總結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同時在與患者溝通時沒有足夠的自信心,溝通理論盲區(qū)仍存在,刻板應用溝通技巧,無法以患者情緒分析、期望的差異性為依據,對溝通內容、實效性、效果進行很好的把握,在某個階段阻斷溝通[5]。(3)針對護理教育中缺少人文社科類課程,同時溝通培訓主要對理論知識講授比較側重,而忽視了培養(yǎng)護理人員的應變能力、交往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同時也缺乏對患者心理的研究,因此,為對我科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快速提升,對全體護理人員實施了流程化溝通方式培訓活動,培訓由護士長進行組織,訓練課程共分為8次,1次/周,2h/次,共進行為期2個月的連續(xù)培訓。(4)對流程化溝通流程表為依據進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主要對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溝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護理人員的心理學知識,培養(yǎng)溝通方式,體驗式訓練為主,對單純認知培訓不明顯的效果進行避免,經場景模擬訓練、角色扮演訓練方式,使得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直接感受,歸納分析,對患者潛意識需求進行充分了解[6]。(5)對流程化溝通方式進行落實,完成培訓之后,我科對流程化溝通進行實施,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要以患者文化程度、年齡等情況為依據,護理人員要對言語情緒進行控制,始終要面帶笑容,語言要具有鼓勵性,采用敬語,對自身肢體動作進行特別注意,讓患者體會到家人般的溫暖,將護理質量提高,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7]。
本研究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護理糾紛發(fā)生情況、患者護理滿意度,其中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由調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3項,護理滿意度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
本研究所有比較數據均選擇統計學軟件包SPSS19.0為統計學工具,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為表現形式,而n(%)為計數數據的表現形式,分別采用t和χ2進行驗證,統計學形成意義以P<0.05作為標準進行評價。
經統計,實驗組患者中發(fā)生護理糾紛的病例數為8例,護理糾紛發(fā)生率為1.54%;而對照組患者中發(fā)生護理糾紛的病例數為66例,護理糾紛發(fā)生率為12.82%。實驗組相比對于對照組護理糾紛發(fā)生得以顯著降低,兩組比對數據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得出P<0.05的驗證結果,統計學形成意義(χ2=49.3312)。
經問卷調查,實驗組相比對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得以顯著提高,兩組比對數據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得出P<0.05的驗證結果,統計學形成意義,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對n(%)
組別例數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實驗組518441(85.14)68(13.13)9(1.74)98.26%對照組515141(27.38)312(60.58)62(12.04)87.96%χ242.8149P<0.05
伴隨人們對醫(yī)療服務要求的越來越高,提升醫(yī)療服務質量對醫(yī)院而言至關重要,其中護理服務質量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常規(guī)護理服務在運行中越來越暴露出各種問題,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越來越傾向對患者主觀感受進行考慮,充分利用有效的溝通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在護理中得以關注。本研究采用的流程化溝通方式其優(yōu)勢為規(guī)范性操作、有序性內容、跨學科知識、雙向性交流等,彌補護理過程中的不足,提升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將理論和護理實踐充分結合起來,以此提升護理質量[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溝通相比,流程化溝通方式,不但降低了護理糾紛發(fā)生率(1.54%),同時明顯提升了患者護理滿意度(98.26%),兩種方式比對差異顯著,可見,流程化溝通方式護理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在五官科優(yōu)質護理中予以流程化溝通方式獲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對護理滿意度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臨床護理中值得大范圍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