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季永花
在教育部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及江蘇省教育廳頒發(fā)《關于開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通知》后,許多幼兒園紛紛投入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我園也不例外,將戶外游戲確定為開展課程游戲化建設的主陣地,并且歷經兩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成為蘇州市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園,得到了來自專家和領導的高度評價。
老教師都熟悉這樣一句話:“大海航行靠舵手。”這句話對于幼兒園管理同樣適用,它體現(xiàn)了園長在把控幼教發(fā)展趨勢、把握幼兒園建設方向等重要問題上的決策作用。當然,“一個好漢三個幫”,園長的頂層設計同樣也是離不開團隊的支撐的。
課程游戲化最核心的是能讓幼兒園課程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貼近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課程游戲化不是將幼兒園所有活動都變?yōu)橛螒颍谴_?;镜挠螒蚧顒訒r間,同時又可以將游戲的理念、精神滲透到課程實施的各類活動中,并確保專門的游戲活動時間,而開展戶外游戲恰好可以落實這一要求。
首先,由園長親自帶領參與某個主題的具體研究,將一些前沿的理念一下子落到實處,使教師理解起來更為清晰明了。再由業(yè)務副園長引領教師開展讀書分享會、班本微課程分享審議會等園本教研活動,以先進的理念、策略支持戶外游戲的研究。最后進行總結提煉,形成基于游戲精神下的具有我園特色的戶外游戲的研究理論。另外,戶外游戲的打造也離不開后勤對于基礎建設的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比如,兔屋、孔雀園、洗衣房等是根據(jù)幼兒的意愿而進行設計和改造的,這些都是具有研究精神的后勤工作。我園還有一支高品質的宣傳隊伍,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作團隊精益求精,將我園戶外游戲從理念到行為進行了出色的推廣。而擅長布置環(huán)境的景老師也帶著其他老師為幼兒園戶外游戲畫龍點睛,讓戶外游戲以最美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眾人面前。
我們幼兒教師不缺研究、奮斗的熱情,缺少的是專業(yè)理論,以及理論支撐下的分析、研究、診斷等能力。我們只有依靠專家,才能有效彌補這一短處。
首先,我們走入在課程游戲化建設中獲得省級特等獎的吳江金家壩幼兒園和園本課程建設很有特色的橫扇幼兒園。通過現(xiàn)場觀摩學習,研讀他們的微課程專著,體悟他們的課程開發(fā)之旅。我們還分批派出行政人員與一線骨干教師,到吳江橫扇幼兒園跟班學習,深入觀察、了解他們課程游戲化的開展與推進,然后回園后反饋與傳達給全園教師,讓大家獲得關于課程開發(fā)的先進理念以及行之有效的實踐經驗。
我們先后邀請省課程游戲化專家張春霞老師、南通大學教科院徐鐵梅院長、省教科院張曉東和葉小紅博士等專家以及領導來園,就我園課程建設進行剖析與指導。另外,江帆幼兒園既是我們的聯(lián)盟園,又是我園在蘇州市課程游戲化項目中的共建園,所以,我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聯(lián)盟優(yōu)勢,定期邀請江帆幼兒園的教師來園交流指導,開展常態(tài)性的研討活動。
幼兒的發(fā)展依賴于教師,只有專業(yè)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才能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然而,身處當下師資緊缺的大環(huán)境,我園的師資情況并不樂觀,因此,我們將教師隊伍建設當作首要問題來抓。
“讓一部分教師先行一步”是我們課程游戲化開展最初階段的模式。因為,我園班級數(shù)量多,教師人數(shù)多,幼兒人數(shù)多。在課程游戲化開展初期,我們讓能力較強的課題組成員先行開展基于戶外游戲的班本主題生成活動,并在園本教研中進行研討和經驗總結,讓所有教師結合《指南》進行分析,以此加強全體教師對課程游戲化的認識。
當所有班級都在開展班本主題研究時,我們開始了趨向專業(yè)性的研究。主題活動是由幼兒的興趣生成,教師和幼兒一起預先討論、設計該主題的網絡圖。但網絡圖并不會完全按照預設的框架進行,我們仍會追隨幼兒興趣的走向生成新的活動內容,生成與預設相結合的主題網絡。我們以此為節(jié)點,組織教師對生成內容的價值進行討論,并提供相關游戲材料,向幼兒需要的主題網絡發(fā)展。這就是我們所講的“課程意識”,教師的課程意識將決定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的質量。通過這樣的研究,我園教師的課程意識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游戲不斷深入之后,如何讓幼兒不斷深入游戲情節(jié),不斷累積學習經驗,成為我們思考的重點。于是,我們在游戲觀察的基礎上進行了全盤考慮,不斷地分析幼兒當前的經驗和需要,從而創(chuàng)設出更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以幼兒的興趣為切入點,借助豐富的活動材料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提供支持,在幼兒遇到問題時,組織幼兒進一步討論、調查、交流,隨后再度進入游戲進行探究,這樣的方式既滿足了幼兒深度游戲的需要,也提升了教師研究的實踐能力。
“一整天內進入幼兒園都能看見戶外有孩子游戲的身影,這才是開展課程游戲化應有的狀態(tài)。”虞永平教授這樣說道。基于這樣的指導思想,我們將戶外游戲確定為課程游戲化建設的主陣地。
在班級較多、班額量大的情況下,如何更自主地進行戶外游戲成為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開發(fā)游戲的初級階段,我們根據(jù)地理位置、現(xiàn)場資源等因素,由教師預設好各個游戲區(qū)的地點。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后,我們設置了“游戲預約墻”,每天分三個時間段進行自主預約插牌,每個班級每次有一小時以上的戶外游戲時間,另外還可以根據(jù)幼兒的需要自主預約另一個隨機的游戲時間段。這樣我們,就真正實現(xiàn)了“一整天內進入幼兒園都能看見戶外有孩子游戲的身影”。
基于我園“十三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也是我們研究的重點。首先,園內的各種花草樹木、蔬菜動物為幼兒隨機生發(fā)的研究提供了基礎保障。比如,“度假村”的幼兒在花兒開放的季節(jié),進行觀察、寫生、照相;在果樹成熟的季節(jié),制定采摘的計劃并實施。又如,玩“農家樂”的幼兒通過尋找、采摘、制作,品嘗春天的味道。其次,我園地處經濟開發(fā)區(qū),澳洋集團、汽車城、九州建材城、梁豐五金城等資源都納入了戶外游戲的項目中,幼兒利用瓷磚、輪胎、毛線、布料、五金,或藝術創(chuàng)作,或大膽建構,或投入編織,或挑戰(zhàn)體能,每一種資源都為幼兒的真游戲、真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再加上家長中的能工巧匠,更加豐富和拓展了幼兒與教師的視野與思維。
建立完整的課程審議制度是接下來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我們考慮從環(huán)境、空間、時間、資源、內容、策略、保育等方面建立制度,并且結合課題組、園本教研組、年級組等組織教師們進行審議。
當我們的游戲開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我們應該對幼兒在游戲中習得的經驗進行梳理。而戶外游戲對幼兒的學習產生了哪些意義和價值,幼兒從中獲得了哪些能力,對于幼兒短期和長期的發(fā)展有哪些作用,這些問題正等待著我們在接下來的觀察與研究中進行解決。
開展戶外游戲,究竟要把幼兒培養(yǎng)成具有哪些特質的人?熱情、投入、健康,這些都是能從幼兒身上找到的關鍵詞。而我們如何在課程游戲化中,達成“悅游戲,悅童年,悅生活”的辦園目標也正等待著我們去總結和思考。
戶外游戲建設,是幼兒的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為此,我們還將繼續(xù)努力,行走在戶外游戲建設的道路上。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