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歆
寶寶吃飽喝足,高高興興、健健康康的,媽媽也就省心了。
親愛的準(zhǔn)媽媽和媽媽們,母乳喂養(yǎng)是人類的本能,母乳是0~6個月嬰兒最理想的食物。母乳喂養(yǎng)的關(guān)鍵,除了明白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diǎn),做到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外,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技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補(bǔ)上這一課吧。
首先,說明一下什么叫做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早吸吮即在產(chǎn)后1小時內(nèi)開始母乳喂養(yǎng),勤吸吮是指24小時內(nèi)讓嬰兒吸吮8次~12次或更多次。按需哺乳則提示媽媽們,只要新生兒啼哭或母親奶脹,就要喂哺新生兒。兩次喂奶之間的間隔時間沒有限制,“看孩子,別看鐘”,這是國際母乳會的一句著名格言。就是說,母乳要按需喂養(yǎng),而不是按時喂養(yǎng)。嬰兒出生后的頭幾個星期里,母嬰之間要建立起恰如其分的喂養(yǎng)方式,嬰兒要以頻繁的吸吮來刺激母親的乳汁分泌。寶寶吃得越頻繁,乳汁分泌量越旺盛。
而說到母乳喂養(yǎng)的技巧,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母親母乳喂養(yǎng)的正確體位、托起乳房的正確方法,以及新生兒正確的含接姿勢。
媽媽們知道哺乳的4個要點(diǎn)是什么嗎?就是孩子的頭和身體呈一條直線,假如是扭曲的或是歪的,孩子就不能輕松地吸吮和吞咽。孩子的臉對著乳房、鼻子對著乳頭。母親抱著孩子貼近自己,只有將孩子抱緊,孩子才能含住大部分乳暈。母親不只是托住寶寶的頭部和肩部,還應(yīng)該托著他的臀部,這是為了確保新生兒的安全。
常見的哺乳體位都有哪些呢?
1.臥式哺乳。母親采用舒適的體位躺著,身體要完全側(cè)臥,身體下方的手臂不要環(huán)繞嬰兒,讓嬰兒的頭部能自由活動,以免妨礙嬰兒呼吸。
2.坐式哺乳。母親體位要舒適,兩肩放松,座椅要有靠背,座位不要太高,可利用墊子或枕頭。
下面要說的,就是媽媽們?nèi)菀追傅腻e誤了。比如,媽媽的手一直環(huán)繞著寶寶,寶寶的頭不能自由活動;或是在寶寶身后墊被褥,限制其身體移動,既不利于散熱,又存在安全隱患;或是嬰兒的身體扭著,沒法完全貼近母親。
對于準(zhǔn)媽媽來說,需要掌握“C”字型的托乳手法。
食指支撐著乳房基底部。
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
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
兩個手指可以輕壓乳房改善乳房形態(tài),使孩子容易含接。
托乳房的手不要在太靠近乳頭處。
注意要點(diǎn):如果母親的乳房大而且下垂,用手托住乳房可幫助乳汁流出;如果乳房小而高,在喂奶時就不需要總托住乳房;這個過程中,醫(yī)務(wù)人員盡可能不要去碰母親和嬰兒。
托乳房常見的問題:剪刀式、手指壓乳房、醫(yī)務(wù)人員將嬰兒推向乳房。
母親用“C”字型的托乳手法托起乳房,用乳頭刺激孩子的口周圍,讓孩子建立覓食反射,當(dāng)孩子的口張得足夠大時,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裝進(jìn)新生兒口中。
要點(diǎn):含接乳暈的2/3。
孩子的嘴要張得很大,下唇向外翻,舌頭呈勺狀環(huán)繞乳暈,面頰鼓起呈圓形。嬰兒口腔上方有更多的乳暈,慢而深地吸吮,但有時也會突然暫停。乳汁多時,媽媽能聽到吞咽聲。
要注意的是,如果嬰兒只含接著乳頭,未將乳暈放在口中,下頦未接觸母親的乳房,鼻子被乳房組織阻塞,就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呼吸,媽媽應(yīng)該立即糾正。
掌握了這些,寶寶吃飽喝足,高高興興、健健康康的,媽媽們也就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