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萍
魏文侯(?-前396),名魏斯,戰(zhàn)國初期魏國國君,魏國的建立者。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尊重田子方、段干木等賢人。任用李悝為相,吳起、樂羊?yàn)閷?,命西門豹治理鄴地,政績卓著,使魏國很快強(qiáng)大起來,稱雄于諸侯之間。下面講幾個關(guān)于他的小故事。
一次,魏文侯與看守園林獵場的官吏約好時間要去打獵。不巧,到了那一天,天下起了大雨。文侯正與別人飲酒,大家喝得都很高興。而文侯忽然中斷宴會,命令備車他要出門。他的臣下都很不解,說:“大家喝酒正喝得高興,天又下著大雨,您為什么要出去呢?”文侯說:“我前些時候與獵場守吏約好了今天去那里打獵。現(xiàn)在時間到了,我要出發(fā)去知會他一聲。雖然我們喝得很開心,但怎么能因此耽誤了與人的約定呢?”說完,文侯出門去了獵場,親自通知獵場守吏取消了當(dāng)天的活動。作為一國的君主,他的地位與看守獵場的小吏可以說天差地遠(yuǎn),而且,天降大雨,又有宴會,魏文侯不去打獵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用特意去通知獵場守吏。而且,這種微乎其微的小事,他完全可以派一個手下去辦也再正常不過。魏文侯卻一定要親自走一趟,他的守信守約和自律嚴(yán)格的精神令人欽佩。
有一年,韓國和趙國發(fā)生爭端。韓國派遣使者向魏國請求借兵。魏文侯說:“我與趙國是兄弟之國,對于你們的請求我不敢從命?!贝藭r,趙國也派遣使者來向魏國救援。文侯回絕道:“我與韓國是兄弟之國,對于你們的請求我不敢從命?!表n、趙兩國使者都沒有借到兵,怒氣沖沖地各自回國了。事后,兩國了解到魏文侯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和解,于是對魏文侯十分感激,都來朝見魏國。在這件事情上,魏文侯以他高超的政治智慧,成功將一場大戰(zhàn)化解于無形。既有高明的外交技巧,更難能可貴的是,還包含了極強(qiáng)的道德感召力。在戰(zhàn)亂頻仍的戰(zhàn)國時代,魏文侯此舉充分展現(xiàn)了一個高瞻遠(yuǎn)矚的成熟的政治家的風(fēng)范。
魏文侯不僅在小事上律己甚嚴(yán),在國事上深謀遠(yuǎn)慮,他在虛心納諫上也做得特別好。下面這件小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diǎn)。田子方是一位賢人,是孔子的弟子子貢的學(xué)生。一天,魏文侯與田子方在一起舉行宴會。席間演奏音樂。魏文侯聽了說:“這鐘聲有一點(diǎn)不合韻律呀?!碧镒臃叫α?。文侯問他為什么笑。田子方回答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以政事為樂,不賢明的君主以音樂為樂?,F(xiàn)在大王您對音樂明辨敏銳,我擔(dān)心您對政事就不那么英明敏感了。”魏文侯說:“先生說得太對了,我誠懇接受您的指教?!?/p>
從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魏文侯不愧為一位賢明有德、富于遠(yuǎn)見、才能超群的有為君主。與中國古代那些最賢能的領(lǐng)導(dǎo)人相比,也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