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晶瑩
舊比于國際廣告公司,本土廣告公司為了爭取客戶,更容易墊錢。
7月12日年間,本土汽車制造商比亞迪(002594.HK)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了一則《關于李娟等人曾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yè)務的聲明》該聲明稱,近一個月來陸續(xù)有多家廣告?zhèn)髅焦韭?lián)系比亞迪,詢問李娟事件的相關信息。但比亞迪方面表示,李娟行為系冒用比亞迪名義進行的違法行為,比亞迪方面已報警。
事件很快迎來了反轉(zhuǎn)。當天晚間,上海競智廣告有限公司(下稱“競智廣告”)在其微信公眾號發(fā)表一篇名為《人BY臉,天下無D》的文章.反駁比亞迪方面所稱“李娟行為系冒用比亞遭名義進行的違法行為”。
《財經(jīng)天下》周刊第—時間聯(lián)系到競智廣告相關人士,其對《財經(jīng)天下》周刊表示,“和我們進行業(yè)務接鞋的時候.李娟都是用上海比亞迪電動車華東區(qū)大總的名義。而且3年內(nèi)我們在全國機場都做了廣告,比亞迪不可能看不到,更不可能不知道?!?/p>
該人士稱,過去3年,競智廣告在負責比亞迪相關廣告、活動時,合同甲方均是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拔覀円彩亲蛱觳胖烙杏犋櫸幕@家公司。他們公司的員工也是昨天才知道,原來自己在一個不存在的甲方工作了這么多年?!?/p>
然而,在比亞迪的聲明中,李娟系。冒用比亞迪名義”,和比亞迪并無直接聯(lián)系,反而和雨鴻文化的業(yè)務聯(lián)系緊密。
“大部分廣告公司應該知道雨鴻文化是比亞迪的廣告代疆兩。”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經(jīng)天下》周刊。其工作模式是,比亞迪將其廣告、公關宣傳活動交給雨鴻文化,雨鴻文化則找其他廣告公司、活動公司具體落實。
引起這一事件的導火索是李娟以及雨鴻文化高層的失聯(lián):“帶錢跑了。”上述知情人士稱。據(jù)悉,過去3年,雨鴻文化共和30多家廣告公司有過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廣告商、活動商往往受先自己墊錢出資,等任務完成后,再等甲方匯款,補充現(xiàn)金流。
不過吊詭的是,雨鴻文化和比亞迪方面均表示李娟不是己方員工。
“廣告界競爭激烈,比亞迪是一個大客戶,我們都想爭取,所以墊錢就墊錢。”競智廣告相關人士對《財經(jīng)天下》周刊說。
在汽車界,一場小活動的花費至少需要幾十萬元。“3年里面.30多家公司那么多場大小活動積累下來,季射門的預計是有11億元欠款。有些企業(yè)墊錢都墊到倒閉了。當然,中間他們(雨鴻文化)也會陸陸結(jié)續(xù)撥一些款過來,每次大概幾萬元?!绷硪晃粯I(yè)內(nèi)知情人士也證實了這一消息?!皦|錢做活動在廣告界很常見的,一般回款周期要3~4個月,但這次的數(shù)額太大了。有的廣告商為了做活動,是拿自己的錢出來墊的,現(xiàn)在一家人都陷入了困境?!?/p>
相比于國際廣告公司,本土廣告公司為了爭取客戶,更容易墊錢?!安粔|錢會影響關系,關系不好客戶就換一家廣告公司,所以本土公司會為了維護關系不斷墊錢?!鄙鲜鲋槿耸扛嬖V《財經(jīng)天下》周刊。因此,當雨鴻公司失聯(lián)后,被拖欠款項的廣告公司、活動公司轉(zhuǎn)而向比亞迪方面尋求解釋,并試圖追回欠款。但比亞迪方面則發(fā)布了上述公告。
“這份公告是有邏輯錯誤的?!备傊菑V告相關人士直言,這并不是一個知名品牌處理該事件的成熟方式。
7月16日,比亞迪方面發(fā)布澄清公告稱自己也是受害方,而此事涉及的供應商已經(jīng)成立了自己的維權(quán)群并召開了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