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建國
小說《美食家》問世后,“美食家”一詞,開始在中國流行;“朱自冶”這個人物形象,從此出名。朱自冶是蘇州人。為什么在蘇州,能誕生美食家?因為,蘇州的美食文化,自古積淀深厚,是美食家成長的溫室和搖籃。富足,是這座城市的特色,也是人們盡享美食的基礎(chǔ)。“毗鄰大海,襟帶江湖”,是蘇州的交通優(yōu)勢;“魚米之鄉(xiāng),經(jīng)濟(jì)富庶”,是蘇州的物質(zhì)資源。諺語說,“蘇湖熟,天下足?!狈冻纱蟆秴强ぶ尽贩Q“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明清時期,蘇州成了全國商業(yè)中心。詩人高啟說:“財賦甲南州,詞華并西京?!保ǜ邌ⅰ秴勤呅小罚┚褪歉爬ㄌK州的經(jīng)濟(jì)文化地位。因為富有,蘇州對國家的貢獻(xiàn)也大,“東南財賦,姑蘇最重?!保ㄉ蛟ⅰ吨翁K》)所以,生活在蘇州的唐寅,這樣描述家鄉(xiāng):“長洲茂苑古通津,風(fēng)土清嘉百姓馴。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門五日一嘗新。市河到處堪搖櫓,街巷通宵不絕人。四百萬糧充歲辦,供輸何處似吳民?!保ㄌ埔豆锰K雜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幾個美食家,應(yīng)當(dāng)不奇怪。小說《美食家》,也寫到這種景象。本文從三個方面,來考察一下。
美食與財富相關(guān)。家中富裕,吃穿住行便考究。比如居住環(huán)境。朱自冶、孔碧霞的居所,就很不一般。朱是西式洋房,孔是園林豪宅。在這樣的房屋內(nèi)生活,不會輕視飲食質(zhì)量。我們參觀一下。
西式洋房。小說第一章《吃喝小引》,這樣介紹朱自冶的住處:“這房子是二十年代末期的建筑,西式的。有紗門、紗窗和地毯,還有全套的衛(wèi)生設(shè)備。曬臺上有兩個大水箱,水是用電泵從井里抽上來的。這座兩層樓的小洋房坐落在一個大天井的后面,前面是一排六間的平房,門堂、廚房、馬達(dá)間、貯藏室以及傭人的住所都在這里。”(陸文夫《美食家》)這種樓房,多為民國蘇州上流社會的住宅,是“清末民初,在上海的影響下”出現(xiàn)的西式建筑,《蘇州市志》稱它們?yōu)椤昂J阶≌薄=Y(jié)構(gòu)特點是,“不采用立貼式木構(gòu)造,一般用磚混柱承重。木架屋面,鋪蓋紅色或黑青色平瓦,外墻為扁砌清水墻面,多數(shù)用水泥漿勾縫;層次多為一二層,少數(shù)為三層或假三層?!保悤熤骶帯短K州市志》第一冊)這樣的住宅,反映了主人殷實的家境,也是朱自冶,享受美味佳肴的物質(zhì)條件。只可惜,朱自冶并不珍惜它,更體會不到“家”的溫馨?!睹朗臣摇氛f:“朱自冶早出晚歸……家在他的概念中僅僅是一張床鋪,當(dāng)他上鋪的時候已經(jīng)酒足飯飽,靠上枕頭便打呼嚕?!保懳姆颉睹朗臣摇罚┤绱恕昂勒?,都不放在眼里,可見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只有美食。朱自冶怎會成為這種人?原來,他是一個不差錢的“房屋資本家”,“我們這條巷子里的房屋差不多全是他的”(高小庭語)。而這些房產(chǎn),又是不勞而獲的財富。嚴(yán)格說,朱自冶“連自家究竟有多少房屋,坐落在哪里,都是稀里糊涂的。他的父親曾經(jīng)是一個很精明的房地產(chǎn)商人,抗日戰(zhàn)爭之前在上海開房地產(chǎn)交易所,家住在上海,卻在蘇州買下了偌大的家私??谷諔?zhàn)爭之初,一個炸彈落在他家的屋頂上,全家有一幸免,那就是朱自冶——到蘇州的外舅家來吃喜酒的?!边@樣的人,自然不懂惜財。民國蘇州,不少男人外出賺錢,在家購置房產(chǎn),期待葉落歸根。他們的子孫,因為衣食無憂,也就變成了白相人。就像朱自冶,成了好吃懶做的“美食家”。所以此人,擁有財富,卻不愛財;舌尖興趣,高于物質(zhì)利益;享受美食,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這也是不少蘇州人,津津樂道的生存方式,精神大于物質(zhì)。“吃”在朱自冶這里,已成為精神化的對象。
石庫門。小說第十一章《口福不淺》,這樣寫孔碧霞住處:“那兩扇黑漆的大門終日緊閉著,門上有一條縫,一個眼??p里投信件,眼里裝有玻璃,據(jù)說這是一種窺視鏡,里面能看清外面,外面看不見里面,叫花子是敲不開門的。那時候沿門求乞的人很多,差不多的人家都裝有這種東西。我從來不知道那門里是什么樣子,只是看見那高高的圍墻上長滿了爬墻虎,每到秋天便飄送出桂花的香氣?!边@是通過“我”(高小庭)兒時的目光,從外面觀察到的,孔碧霞居住的“五十四號石庫門”。所謂石庫門,就是房門用石頭“箍”(圍)上的。寧波人讀“箍”為“庫”,所以,“石箍門”被訛傳為“石庫門”。石庫門建筑,是民國時期的蘇州人,模仿上海人建造的一種西式建筑,類似江南傳統(tǒng)二層樓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居住者都是大戶人家。孔碧霞能住這種宅子,是因為,她“原本是個政客的姨太太,這政客能做官時便做官,不能做官時便教書,所以還有教授的銜頭?!闭f明石庫門的主人,多為蘇州上流社會。但石庫門在小說中,不只用來象征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財富,它已拓展到文化層面。居住在這里的孔碧霞,同樣津津樂道生活藝術(shù)(包括美食烹飪),成了她的精神追求。作為教授夫人,原本就懂藝術(shù)(會唱評彈,會畫蘭花),經(jīng)過高雅文化的熏陶與歷練,她對于美食的理解,自然勝過朱自冶這個土包子。朱自冶只知道到飯店吃飯,而孔碧霞卻一定要將美食,與詩意環(huán)境結(jié)合在一起。就在她家的石庫門庭院里,花草竹木、樓臺亭榭、小橋流水,再加上如花似玉的女兒,為客人們端菜,便綜合了美味與美景、品嘗與觀賞、物質(zhì)與精神,等等多種元素。小說這么寫孔碧霞,就是從藝術(shù)層面,定格蘇州人優(yōu)雅的生活方式,描繪江南城市獨特的文化風(fēng)俗景觀。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很容易成為美食家。
私家園林。民國蘇州,中上階層人家,有住宅庭院的,都要修建園林景觀。舊時蘇州城,面積并不大,然而在“明清鼎盛時……各式園林和精致庭園,多達(dá)300余處”。(陳暉主編《蘇州市志》第一冊)媒體說:“驕傲的上海人習(xí)慣將蘇州稱之為自己的‘后花園’。在大戶人家,前廳大堂作為迎來送往、談?wù)轮?,需要冠冕堂皇、正襟危坐。而‘后花園’便是倩影相隨,花木扶疏,曲徑通幽,廊橋迂回,是琴棋書畫、吟詩讀書、休憩養(yǎng)性之地。于是,如此精美之地所出的飲食,其精致之度,當(dāng)然也不在話下……千百年來,蘇州園林的文化早已融入了蘇幫菜的美味?!保钇G《游蘇園驚食夢——消失于蘇園里的那些饕餮》)孔碧霞的石庫門庭院,就是一個微縮園林。《美食家》第十一章《口福不淺》,通過高小庭的目光,看到了這個園林環(huán)境的布局:“我跟著孔碧霞往前走,一個幽雅而緊湊的庭院展現(xiàn)在面前。樹木花草竹石都排列在一個半畝方塘的三邊,一頂石橋穿過方塘,通向三間面水軒。在當(dāng)年,這里可能是那位政客兼教授的書房,明亮寬敞,臨水是一排落地的長窗。所有的長窗都大開著,可以看得清楚,大圓桌放在東首,各界人士暫時都坐在西頭。”(陸文夫《美食家》)三間面水軒,是蘇州園林的建筑樣式之一,臨水而建,別具風(fēng)情,富于詩意,留下過許多文人墨客的足跡和詩文。這里也是,烹飪者施展才藝的物質(zhì)空間,美食家品味佳肴的理想環(huán)境??上駠?,蘇州人家少有再建。只有當(dāng)代企業(yè)家陳金根,建造了“靜思園”;當(dāng)代畫家葉放先生,建造了微型的“南石皮記”(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還拍攝了葉放在南石皮記的飲食生活)。如今僅存的私家園林,多為民國或明清遺存。這些廣布在蘇州城郊的藝術(shù)建筑,成了美食家生存的港灣。
人們品鑒美味,也是一種時尚。不為吃飽,只為精神享受。周作人說:“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蘇州人追求這種時尚,能做到極致。舉個例子,400年前,蘇州人愛唱昆曲。張岱《陶庵夢憶》說,若逢一年一度,虎丘中秋曲會,蘇州人會傾城而出,萬眾齊唱?!巴林髟?、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妓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游冶惡少、清客幫閑、傒僮走空之輩,無不鱗集?!币驗槿硕?,演唱時“動地翻天,雷轟鼎沸”。蘇州楓橋楊神廟,一次職業(yè)昆班的演出,竟然達(dá)到“四方觀者數(shù)十萬人”。如此熱愛昆曲藝術(shù),沒有富庶的背景支撐,簡直不可想像。盛唐白居易,在蘇州當(dāng)過刺史,對此體會最深。所以他寫詩,都會情不自禁,盛贊蘇州的繁華與富裕:“人稠過揚府,坊鬧半長安”(白居易《齊云樓晚望》);“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白居易《登閶門閑望》);“舟移管弦動,橋擁旌旗駐。況當(dāng)豐熟歲,好是歡游處”(白居易《吳中好風(fēng)景》);“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將秉燭游。風(fēng)月萬家河兩岸,笙歌一曲郡西樓?!保ò拙右住冻巧弦寡纭罚┖髞碚{(diào)離蘇州,白居易依然不忘蘇州:“江南舊游凡幾處,就中最憶吳江隈。長洲苑綠柳萬樹,齊云樓春酒一杯。閶門曉嚴(yán)旗鼓出,皋橋夕鬧船舫回。六七年前狂爛漫,三千里外思徘徊?!保ò拙右住稇浥f游》)陸文夫?qū)憽睹朗臣摇罚尘笆敲駠K州。雖經(jīng)戰(zhàn)亂,但蘇州人追求時尚生活,依然癡心不改。20世紀(jì)40年代,陸文夫從泰州移居蘇州,親歷了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狀,所以他寫蘇州,基本上是“情景再現(xiàn)”。比如,蘇州的美食家們,一般到哪里吃飯?吃完飯到哪兒喝茶?出門乘坐什么汽車?手腕戴什么表?平時抽哪些香煙?等等,均寫到小說里。這些消費場所或生活用品,構(gòu)成了美食家饕餮人生的文化土壤,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時尚生活元素。舉幾個例子。
石路茶樓。《美食家》寫道,食客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吃過喝過洗過歇過,要到茶館里去蹲一蹲。第一章《吃喝小引》,就寫到閶門石路的茶樓:“蘇州的茶館到處有,那朱自冶為什么獨獨要到閶門石路去呢?有考究。那爿大茶樓上有幾個和一般茶客隔開的房間,擺著紅木桌、大藤椅,自成一個小天地。那里的水是天落水,茶葉是直接從洞庭東山買來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茶要泡在宜興出產(chǎn)的紫砂壺里。吃喝吃喝,吃與喝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稱得上美食家的人,無—不是陸羽和杜康的徒弟的?!痹谶@里,由茶樓寫到特定的茶葉(洞庭東山買來的,想必是碧螺春)、泡茶用的水(天落水)、煮水用的鍋(瓦罐)、燒水的燃料(松枝)、盛茶的器皿(宜興紫砂壺)。僅喝茶,就有這么多名堂,由此可見,蘇州飲食文化的獨特性。這也是蘇州人,精致生活、高雅品位的寫照。美食家們青睞的閶門石路茶樓,凸顯出蘇州餐飲精細(xì)的文化內(nèi)涵,和蘇州人生活消費的時尚個性。可惜民國之后,這樣考究的茶樓,在蘇州已難覓到。
福特汽車。朱自冶最愜意的年代,是民國時期,我們俗稱“解放前”。那時候,蘇州馬路上也跑汽車,但在一些民國題材的影視劇里,汽車都沒有品牌?!睹朗臣摇访鑼懣妆滔技遥瘞扉T外的場景,特別提到福特牌小汽車。小說十一章《口福不淺》說:“(孔碧霞住的)五十四號我是很熟悉,讀中學(xué)的時候我每天都要從那里經(jīng)過,常常看見有許多油光锃亮的黃包車停在門口,偶爾還有一輛福特牌的小轎車駛過來,把巷子里的行人擠得紛紛貼上墻頭?!弊⒁鈹?shù)量對比:黃包車,有“許多”;福特牌小轎車,卻“偶爾還有一輛”。說明這種汽車,在當(dāng)時的蘇州街頭,很少見;也說明乘坐汽車的人,不是普通人。媒體稱,蘇州城里第一次出現(xiàn)汽車,是在1936年?!懊駠K《長途》雜志1936年1卷15期刊文介紹,1936年時,有閶門外更生醫(yī)院美籍醫(yī)師惠路易擬在蘇州城里開辦一所慈善性質(zhì)的醫(yī)療診所。為求往來方便,惠路易想在城區(qū)開行汽車,便致函吳縣外務(wù)秘書處,請求批準(zhǔn)??h外務(wù)秘書處接惠路易之信后,即與吳縣縣長鄧翔海商洽。縣長鄧翔海認(rèn)為,既然是慈善事業(yè),應(yīng)可‘酌予通融’。蘇州城里的第一輛汽車由此誕生?!保ㄘ?936年蘇州城里的第一輛汽車》)這位汽車主人惠路易,是個外國人(美籍醫(yī)師)。之前,中國醫(yī)生也申請開汽車,卻遭政府拒絕。“上世紀(jì)三十年代初,蘇州閶門外馬路拓寬,商市繁榮,有留美醫(yī)學(xué)博士張卜熊開辦卜熊醫(yī)院,為出診方便,購置汽車一輛,且呈文吳縣政府,請求批準(zhǔn)在城里已經(jīng)加寬的馬路——景德路、觀前街、宮巷等處行駛。但是,吳縣政府以城內(nèi)馬路雖有改善,但至今沒有汽車通行,行車要求‘尚在考慮當(dāng)中’為由未予批準(zhǔn)。因此,到1935年,蘇州城里還沒有汽車行駛?!碑?dāng)時國家,積貧積弱,由此可見一斑。不過,“縣府雖然批準(zhǔn)了惠路易的汽車可在蘇州城里通行,但考慮到城里拓寬的馬路有限,故惠的汽車只能夠行駛在縣府規(guī)定的路線,并于此車注明特別標(biāo)記,以資識別。”孔碧霞家里的福特汽車,也應(yīng)是30年代進(jìn)口中國的產(chǎn)品。1931年,福特公司在上海,設(shè)立第一個汽車銷售和服務(wù)行。本打算建造汽車裝配廠,卻因國民購買力小,每天賣出的福特車,不到4輛,計劃便撤銷了。(陳暉主編《蘇州市志》第一冊)當(dāng)時中國,擁有福特汽車的人,都有一定身份??妆滔嫉南壬艹俗@樣高檔的汽車,說明地位和名望不一般,也有經(jīng)濟(jì)實力。能擁有福特牌小轎車,這個家庭平時的飲食,也一定考究。長期這樣生活,孔碧霞自然懂得,如何將日子過得藝術(shù)化一點。做一桌好菜,應(yīng)是手到擒來,這也是一種生活時尚吧。在這樣的物質(zhì)氛圍中,人人都可以成為美食家。
浪琴手表。食客們喝茶的時候,談笑風(fēng)生、舉手投足之間,可能還會露出手腕上的手表。朱自冶卻不戴手表,他告訴“我”(高小庭):“不瞞你說,讀大學(xué)的那一年家里給了我一只浪琴金表,我戴了三天就不想要了,總覺得手腕上多了個東西,很不舒服?!保懳姆颉睹朗臣摇罚┲熳砸钡氖直?,后來弄哪兒去了?有幾種可能:一是因為人賴,像他自己說的,“總覺得手腕上多了個東西,很不舒服”,所以手表也就送人了;二是因為醉酒或洗澡,不慎將手表遺失;三是因為嘴饞,把手表當(dāng)?shù)魮Q錢,留作下館子用了。然而,那可是一塊昂貴的“浪琴表”!民國時代,沒有多少人能戴得起。第一塊浪琴表進(jìn)入中國,是在1867年,當(dāng)時只能“由宮廷貴族和富商享用;上世紀(jì)30年代,上海比較繁榮的時候,浪琴表是東南沿海很昂貴的商品?!保◤垶t瀟《浪琴表最大的優(yōu)勢是堅持》)朱自冶擁有浪琴表,說明家境殷實富裕,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征。朱自冶不稀罕,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這位美食家的皮囊本質(zhì)。浪琴表如同他的石庫門洋房一樣,毫無價值可言。他認(rèn)可的時尚,就是享受美食。所以,解放后這位大腦空空的吃客,當(dāng)上“美食協(xié)會會長”,也算是實至名歸吧。
三炮臺香煙?!睹朗臣摇穼懙较銦煹臅r候,小說故事已演繹到解放初期。此時,市民的生活用品,仍有民國標(biāo)記。朱自冶的生活水平,盡管今非昔比,但他抽的香煙,仍是一些名牌。小說第三章《快樂的誤會》說:“朱自冶對我刮目相看了,他稱我同志,我喊他經(jīng)理,他老遠(yuǎn)便抱出三炮臺香煙遞過來,我連忙摸出雙斧牌香煙把它擋回去。少跟我來這一套,你那高級煙浸透了人民的血汗,抽起來有股血腥味?!边@三炮臺香煙,緣何稱作“高級煙”?因為它是1914年,英美煙草公司在中國,推銷的一種品牌卷煙,分公司設(shè)在福州和廈門鼓浪嶼。同時推銷的品牌煙,還有大炮臺、二炮臺、老刀、哈德門、五華、使館、多福等等。百姓一般抽不起,它是煙民的時尚標(biāo)志與身份象征。所以,在現(xiàn)代影視劇中,能抽這種煙的人,都不是一般角色。比如,電視劇《亮劍》中的楚云飛,電影《風(fēng)聲》中的吳志國大隊長。相反,“雙斧”牌香煙,卻身價低廉,是國營中華煙草公司的普及型香煙。煙盒背面,還印有宣傳標(biāo)語:“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增加生產(chǎn),支援前線?!毙≌f中的“我”(高小庭),用這種香煙,回絕朱自冶的三炮臺,是有政治寓意的,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政治覺悟,階級斗爭的警惕性。朱自冶抽這種煙,無非是想保持,追求生活時尚的個人形象。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美食家是吃出來。朱自冶在家吃,條件充分,妻子孔碧霞就是烹飪高手;到飯館吃,也有用武之地,蘇州的老牌飯店數(shù)不勝數(shù)。有了這些菜館和飯店,蘇州人也就特別講究,吃的水平與藝術(shù)。朱自冶能成為美食家,這些大大小小的老牌飯店,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美食家》寫到的飯店和食品店,大約有10多家,朱鴻興、元大昌、新聚義、義昌福、松鶴樓、木瀆石家飯店、陸稿薦、馬詠齋、采芝齋等等。不過,多為略寫。比如“元大昌”,小說第二章《與我有涉》說:“當(dāng)朱自冶快要醒來時,我也從學(xué)校里下學(xué)歸來。書包一放,媽媽便來關(guān)照:‘今天還在元大昌,快去!’媽媽的話只有我懂,那朱自冶還有一頓晚飯沒有吃吶!”元大昌是什么?讀下去就會知道,朱自冶要在這里吃晚飯,所以它就是一個飯店。再比如,第一章《吃喝小引》,有一段描寫:“(朱自冶和吃友們)會議一結(jié)束便要轉(zhuǎn)入正題,為了慎重起見,還不得不抽出一段時間來討論今日向何方?是到新聚豐、義昌福,還是到松鶴樓。如果這些地方都吃膩了,他們也結(jié)伴遠(yuǎn)行,每人雇上一輛黃包車,或者是四人合乘一輛馬車,浩浩蕩蕩,馬蹄聲碎,到木瀆的石家飯店去吃鲃肺湯,楓橋鎮(zhèn)上吃大面,或者是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雞……”這一段文字,提到了新聚豐、義昌福、松鶴樓、木瀆石家飯店,這些品牌名店。但到楓橋鎮(zhèn)吃大面,指的是哪一家飯店?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雞”,又在哪家餐館?都略去了。不過,小說重點寫到的飯店、食品店,很有代表性。比如朱鴻興、松鶴樓、木瀆石家飯店、陸稿薦(鹵菜店),和一家沒有提及店名的“有名的菜館”。它們在民國蘇州,赫赫有名,都是美食家心中的殿堂。下面細(xì)說一下。
朱鴻興。小說第一章《吃喝小引》,寫道:“(朱自冶)眼睛一睜,他的頭腦里便跳出一個念頭?!斓街禅櫯d去吃頭湯面!’這句話需要作一點講解,否則的話只有蘇州人,或者是只有蘇州的中老年人才懂,其余的人很難理解其中的誘惑力。那時候,蘇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鴻興,如今還開設(shè)在怡園的對面。至于朱鴻興都有哪許多花式面點,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待了,食譜里都有,算不了稀奇,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待幾筆。”在此,作者寫出了朱鴻興的影響(出名的面店),所處的位置(怡園對面),面食的正宗(“許多花式面點”都進(jìn)了“食譜”)。歷史上的朱鴻興,始創(chuàng)于1938年,專營特色面點。1980年代擴(kuò)建后,二三樓供應(yīng)早茶、飯菜,一樓供應(yīng)各色面點、蝦肉湯包等。小說的描寫,接近現(xiàn)實,可見作者對朱鴻興,有生活體驗。作者曾說,抗日戰(zhàn)爭勝利時,“我考入蘇州中學(xué)”。(陸文夫《憶朱硯馨同學(xué)》)而蘇州中學(xué),離朱鴻興不遠(yuǎn),陸文夫可能到朱鴻興吃過面。蘇州的朱鴻興,是一家平民化飯店,更適合普通市民的生活需求。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飯店,受到“美食家”朱自冶如此重視,可見它做的面條,確有特色,是美食家歷練味覺的理想平臺。
松鶴樓。小說第二章《與我有涉》寫:“這里是某府喜事,包下了整個的松鶴樓,馬車、三輪車、黃包車在觀前街上排了一長溜,新娘子輕紗披肩,長裙曳地,出入者西裝革履,珠光寶氣?!蔽淖植婚L,卻標(biāo)注了松鶴樓的地址(觀前街),飯店的檔次(出入者西裝革履,珠光寶氣),飯店規(guī)模(包下松鶴樓的車馬隊伍,“在觀前街上排了一長溜”)。松鶴樓是著名的蘇幫菜館之一,早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列入蘇州面業(yè)公所碑記。更是民國時期,有身份有地位的蘇州人,經(jīng)常出入的場所。所以,松鶴樓是當(dāng)時姑蘇上流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直到今天,松鶴樓依然是蘇州的一流飯店,總店至今還在毗鄰觀前街的太監(jiān)弄,與另一個著名的飯店得月樓隔路相望。小說沒有直接寫,朱自冶到這里消費;只是用它來烘托,當(dāng)時蘇州的美食環(huán)境。僅此一筆,便能看出,它在美食家心中的份量。
得月樓。小說沒有明寫它的店名,只是在第四章《鳴鼓而攻》,這樣描述:“全行業(yè)公私合營的時候派不出那么多的公方代表,我也只好濫竽充數(shù),被派到某個有名的菜館里去當(dāng)經(jīng)理。這個菜館我很熟悉,但在解放前從來沒有進(jìn)去過,只是在門口看見有許多闊綽的人進(jìn)進(jìn)出出,看見有許多叫花子圍在門前,看見那櫥窗里陳列著許多好吃的東西,在霓虹燈的照耀下使人饞涎欲滴?!睆奈淖挚吹贸觯@個菜館是“我”(高小庭)的工作單位。作者不寫店名,只說它是“有名的菜館”,令人費解?!霸S多闊綽的人進(jìn)進(jìn)出出……櫥窗里陳列著許多好吃的東西,在霓虹燈的照耀下使人饞涎欲滴?!闭f明這是一家貴族化的高檔飯店,類似松鶴樓。盡管小說沒有介紹店名,但第八章《殊途同歸》,還是揭開了這個謎底?!皫缀趺刻於加谐钥统车轿业拿媲埃骸覀兪莵沓燥埖模皇莵硎軞獾?!’我忙著給人家賠不是,同時抓緊時間開會,做思想工作,訂服務(wù)公約,批評別人,檢查自己。還得感謝我們蘇州的滑稽藝術(shù)家張幻爾——祝他安息。他那時編演了一個滑稽戲,名叫《滿意不滿意》。這戲還真幫了我不少忙,我還請他到店里來做了一次報告,他的報告比我的報告有效,所以便招待了他一頓,沒有收錢,是在宣傳費用中報銷的?!笨此铺摌?gòu)的小說,其實全是寫實。蘇州的滑稽藝術(shù)家張幻爾,真有其人;滑稽戲《滿意不滿意》,真有戲劇,還拍成了電影。它同另一部電影《小小得月樓》,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均是蘇州得月樓菜館的故事。這樣來看,《美食家》所說的“有名的菜館”,自然便是得月樓。不過需要說明,民國時期的得月樓,地址不在觀前街,而是在蘇州的虎丘半堂野芳浜口。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1982年,才移址毗鄰觀前街的太監(jiān)弄。今觀前街得月樓舊址上,原來經(jīng)營的飯店,叫蘇州菜館。由此觀之,陸文夫筆下的得月樓,是客觀存在與藝術(shù)虛構(gòu)的綜合產(chǎn)物,所以,小說隱去店名,以免引起爭議。說明陸文夫?qū)懶≌f,創(chuàng)作態(tài)度極為謹(jǐn)慎。
石家飯店。小說有兩處,寫到木瀆的石家飯店,一處在第一章《吃喝小引》,屬于略寫;另一處在第九章《士別三日》,詳寫石家飯店的一個典故——名菜“鲃肺湯”的故事。因《走進(jìn)小說的蘇州美食》一章,我們已介紹過“鲃肺湯”,此處不再復(fù)述。民國以前,石家飯店的名氣更大。原名“石敘順”,創(chuàng)建于清代,做出來的美味醬方、三蝦嫩豆腐、雞油菜心、白湯鯽魚、清溜蝦仁和鲃肺湯等十大名菜,一直是蘇幫菜的瑰寶。木瀆石家飯店出名,與名人光顧、留下墨寶,有一定關(guān)系。它也是美食家們,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有人會說,石家飯店的十大名菜,貌似也很尋常啊。此話差矣。就說“三蝦嫩豆腐”,食材確實普通,卻要將蝦子、蝦仁、蝦腦,分開加工,所謂“一蝦三用”。烹飪前,先將蝦子洗出,再剝出蝦仁,然后將蝦頭煮熟,再剝出蟹黃似的蝦腦,需下許多功夫。再比如,“雞油菜心”。先是素油過油,再用葷油煸炒,最后是雞油淋油,色香味齊全。普通食材,都能燒得如此精致,可見這飯店的菜肴,不是一般出色。
《美食家》寫到的飯店,還有許多。陸文夫在小說中的描述,詳略不一,是有用意的?!爸禅櫯d”,是平民飯店的代表;“松鶴樓”“得月樓”,是貴族飯店的代表;“木瀆石家飯店”,凝聚了村鎮(zhèn)飯店的鄉(xiāng)野之趣。作者重點描述這三種飯店,能夠概括民國時期蘇州飯店的多樣性;也為小說主人公朱自冶施展饕餮才藝,提供較為全面的美食平臺。在朱自冶的“成才”道路上,這些飯店,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上三個方面:居家生活考究,市民追逐時尚,飲食消費便利,是小說《美食家》所展現(xiàn)的財富蘇州的幾種形態(tài)。它們?yōu)槊朗臣谊犖榈某砷L壯大,提供了必要條件。王稼句《姑蘇食話》說,蘇州歷史上,便出不少“好吃知味者”,飲食著述也多。比如:葉清臣的《述煮茶泉品》、朝奕的《易牙遺意》、錢椿年的《茶譜》、張源的《茶錄》、黃省曾的《稻品》、吳祿的《食品集》、張丑的《茶經(jīng)》、王世懋的《學(xué)圃雜疏》、周文華的《汝南圃書》、陳鑒的《虎丘茶經(jīng)注補》、尤侗的《真率會約》與《簋貳約》、陸廷燦的《續(xù)茶經(jīng)》、吳林的《吳蕈譜》、褚人獲的《續(xù)蟹譜》、錢泳的《履園叢話》、陸耀的《甘薯錄》、毛榮的《食譜》、童葉庚的《睫巢鏡影》、李公耳的《家庭食譜》、時希圣的《家庭食譜續(xù)編》與《素食譜》等等。講究吃的品位,研究吃的學(xué)問,都是衣食無憂的必然結(jié)果??梢娞K州富庶,自古亦然。小說《美食家》演繹的故事,也證明了這一點。只是,古代的飲食著述,多為知識與食譜;陸文夫卻用小說形式,寫出了魅力四射的美食文化,形象更生動,影響也更大。這是陸先生的一大貢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