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边@一矛盾同樣體現(xiàn)在教育之中,我們要思考以何種方式推動學校發(fā)展,充分化解人民美好的教育生活需求與教育發(fā)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現(xiàn)實難題,努力實現(xiàn)新時期的教育轉型。追求學校的高品質發(fā)展無疑是一條重要的路徑,其本質我認為是教育價值重塑,而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或者說技術問題只是表層問題,必須以價值為原點和支點從更深層面整體推動學校的新一輪躍遷。
首先,要關注價值立意。學校教育的根本問題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問題。高品質學校,高就高在崇高的境界,實現(xiàn)對每一位學生的價值關懷,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精彩綻放,這是對教育終極目的的回歸。學習知識無可厚非,但是只有狹隘的知識,會讓人變得割裂殘缺。教育必須踏上返鄉(xiāng)之旅,不斷地找回教育的尊嚴,把高貴的人作為學校發(fā)展的重要內核。舍此,教育將會不由自主地迷失。正如尼采提醒我們的,要避免使教育異化成為“生存斗爭說明書”。
其次,要強調價值引導。“高品質學?!笔菢藯U、準繩、尺度、樣板,是每一所學校都應該追逐的地平線,并振聾發(fā)聵地呼喊出教育的時代強音。這種強音是價值之音,是動聽的天籟之音和生命成長之音。價值引導不是模板、束縛和規(guī)約,不會成為其他學校簡單效仿的對象,它代表的是精神引領和精神資源,也許就是功利時代被遺忘了的“無用之用”吧。高品質學校的存在是為了解放學校,它向所有的學校昭示,什么才真正值得欲求、可能欲求和能夠欲求,以達成來自群體的廣泛應和,建構起學校發(fā)展的良好生態(tài)。
最后,要形成價值自覺。學校改變需要深刻的思想改變,思想的改變才是人的真正改變。如果沒有思想的提升和歷練,一切都不會有持續(xù)性和文化性。從學校校長到每一位教師,都需要進行價值碰撞和價值澄清,努力對教育進行再定義,不斷反思教育的育人價值和社會功能,讓豐富的價值落地生根,形成新時代的學生成長觀和教育質量觀,讓內含著傳統(tǒng)文化的先進教育理念內化到自身的血液中去,這是一條高品質學校發(fā)展的內在主題線索,最終達成學校發(fā)展的文化自覺,這樣才會產生不竭的內驅力和源動力。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