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8世紀隨歐洲各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思想文化領域的碰撞與融合,啟蒙運動的思想者們積極地宣揚理性和近代自然科學技術,人們以理性為武器,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王國。在這種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反對意大利正歌劇,“追求自然”的短小音樂喜劇——喜歌劇逐漸流行。本文首先介紹喜歌劇的起源及其特征,通過梳理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探究得出意大利喜歌劇的影響與意義。
關鍵詞:意大利喜歌?。慌妥龇蛉?;喜歌劇影響
18世紀的意大利,歌劇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的發(fā)展與興盛,無論是演唱形式還是音樂創(chuàng)作都已停滯不前。正歌劇題材僵化,腳本故事均來源于神話傳說以及歷史傳記,毫無新意。而人們對閹伶的過度追捧,以及對華麗舞臺華彩樂段的“視覺疲勞”,使正歌劇的弊端漸漸顯露無遺。正當正歌劇日趨式微之時,歐洲開始出現(xiàn)輕松詼諧、有生活氣息的新型歌劇即喜歌劇。本文首先介紹喜歌劇的起源及其特征,通過梳理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探究出意大利喜歌劇的影響與意義。
一、喜歌劇的誕生與特征
18世紀隨歐洲各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思想文化領域的碰撞與融合,啟蒙運動的思想者們積極地宣揚理性和近代自然科學技術,人們以理性為武器,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教會思想的束縛,宣揚“天賦人權”反對“君權神授”,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國家政權。在啟蒙運動的深刻影響下,反對意大利正歌劇,追求“自然”的短小音樂喜劇——喜歌劇便開始流行起來。
喜歌劇與正歌劇相對,以自然清新和輕松愉悅的手法,順應了啟蒙運動對藝術的追求——“返回自然”,主要流行于意大利、法國、德國等歐洲的國家。意大利喜歌劇角色不多,一般6個左右,重視男低音,終場采用重唱,常有諷刺性。腳本也多采用現(xiàn)實生活的題材,甚至經(jīng)常用到方言。而意大利喜歌劇最明顯的特點是,詠嘆調(diào)簡單悅耳,也用宣敘調(diào),從首到尾演唱。
二、喜歌劇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喬瓦尼·巴萊斯塔·佩爾戈萊西(1710-1736年)是意大利喜歌劇最為著名的作曲家。1733年8月28日,佩爾戈萊西在那不勒斯上演他的正歌劇《高傲的囚徒》時,加上一個短小的幕間劇《女仆做夫人》(La Serva Padrona,1733),將機智的女主角賽爾皮娜刻畫得十分生動有趣。標志著意大利喜歌劇的誕生。
《女仆做夫人》是一部十分詼諧生動的喜歌劇。劇情如下:女管家賽爾皮娜(Serpina)十分想做烏貝托的夫人,因此設套說自己馬上要嫁人因此需要辭職。烏貝托(Uberto)內(nèi)心斗爭許久,發(fā)現(xiàn)十分喜歡塞爾皮娜的精明能干,最后將賽爾皮娜娶為妻子。全劇一共只有二幕,僅三個角色,分為8個段落。其中男女主角負責演唱,仆人韋斯蓬(Verspon)則是啞角。背景音樂使用小型弦樂隊,音樂旋律活潑,具有主調(diào)和聲的特點。音樂動機十分豐富,隨男女主角不斷變化的情緒產(chǎn)生不同的樂思,包括一首意大利式序曲,五首相連的宣敘調(diào)、詠嘆調(diào)及兩首二重唱。這部歌劇是意大利喜歌劇的典型,宣敘調(diào)采用清宣敘調(diào),詠嘆調(diào)和二重唱則俏皮、輕松;烏貝托的音樂唱段更是喜歌劇男低音(basso buffa)的典范?!杜妥龇蛉恕纷鳛橐獯罄哺鑴〉拇碜髌?,故事生動而緊湊,且更加貼近生活,與正歌劇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意大利,除了佩爾戈萊西是喜歌劇的代表作曲家,還有一位作曲家尼古拉·皮吉尼(l728-1800年)。皮吉尼音樂世家出身,畢業(yè)于著名的圣奧諾夫廖音樂學院,一生曾創(chuàng)作了140多部喜歌劇和歌劇。他的喜歌劇代表作《惡作劇的女人》(1754年)奠定了他在意大利喜歌劇史上的地位。1760年,在那不勒斯上演的喜歌劇《好女兒》,讓皮吉尼贏得了廣泛的贊譽?!逗门畠骸肥肿⒅匾魳肥闱椋鹘瞧踅鹉鹊脑亣@調(diào)是皮吉尼抒情喜歌劇的代表作品。1776年,他前往法國巴黎擔任瑪麗·安東內(nèi)特王后的聲樂教師。
意大利還有一位受格魯克影響的作曲家安東尼奧·馬里亞·加斯帕羅·薩基尼(1730-1786年)。他的成名作是《為愛情裝瘋》(1765年)、《愛情島》(1766年),《俄狄浦斯在科隆》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梅尼科·奇馬羅薩(1749-1801年),18世紀意大利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之一。奇馬羅薩名揚歐洲的是他的歌劇《伯爵的詭秘》,他不僅做過女皇捷卡葉琳娜二世的御用作曲家,還曾任奧地利利奧波德二世的宮廷樂長,他的代表作品是喜歌劇《秘婚記》(1792年)。
18世紀末,喜歌劇的發(fā)展日漸成熟,這個時期意大利最重要的歌劇作曲家是喬瓦尼·帕伊謝洛(1740-1816年)。早期他主要從事清唱劇等宗教音樂的創(chuàng)作。1763年起,開始轉(zhuǎn)為創(chuàng)作喜歌劇?!杜畬W生》是喬瓦尼·帕伊謝洛的第一部喜歌劇,此后他在意大利各地上演了大量的喜歌劇,代表作品是由博馬舍小說改編的《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要早于我們所熟知的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很多年。
三、喜歌劇的影響與意義
古典主義的許多風格特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前幾十年的意大利歌劇,包括喜歌劇的產(chǎn)生和正歌劇的改革,因為喜歌劇的傳統(tǒng)壓力較輕,所以他比正歌劇更能接受革新。喜歌劇短小精煉,題材源于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的是人們熟悉的生活場景與人物,多使用本民族方言,音樂活潑俏皮、輕松詼諧,意圖通過幽默、諷刺等表現(xiàn)形式起到對人們的啟迪與教化。
意大利喜歌劇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對當時歌劇界的沖擊和對后世歌劇的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喜歌劇的產(chǎn)生拯救了當時意大利歌劇的衰敗,給歌劇體裁注人了強力的新鮮血液,18世紀音樂從此開始走向世俗化。喜歌劇挑戰(zhàn)了歌劇傳統(tǒng)的審美意識,大大體現(xiàn)了啟蒙運動 “天賦人權”等的自由平等思想,對18世紀后如莫扎特等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影響與啟迪。更為可貴的是,它的產(chǎn)生預示著歐洲音樂走向民族化與大眾化,喜歌劇是歐洲乃至世界歌劇史上的重大突破。
參考文獻
[1]錢苑,林華.歌劇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50-56.
[2]淺談古典主義時期喜歌劇的產(chǎn)生原因[J].李明輝.同行.2016(06).
[3]楊苗,劉明健.十九世紀意大利喜歌劇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特征[J].黃河之聲,2010,(10):16-17.
[4]李立平.意大利喜歌劇的誕生與“喜歌劇論戰(zhàn)”[J].藝術教育,2014,(06):90-91.
[5]張昊.佩爾戈萊西的《女仆作夫人》與意大利喜歌劇[J].歌海,2009,(03):55-56.
[6]楊苗.十九世紀意大利喜歌劇的經(jīng)典唱段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
[7]田夢.論多尼采蒂意大利喜歌劇的創(chuàng)作特征[D].陜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樊雨欣(1994—),女,河南鄭州人,陜西師范大學視唱練耳研究方向在讀碩士。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