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甘卉馨(1997-),女,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本科在讀,主修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5-0-01
蕭紅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原名張乃瑩。生于黑龍江呼蘭河畔,魂歸香港淺水灣邊。在不到32年的生命里,蕭紅留下了近70萬字的創(chuàng)作:包括受到魯迅激賞的成名作《生死場》,與晚期的杰作《呼蘭河傳》。蕭紅可以說是一位傳奇人物。她的生活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除了生逢國難,顛沛流離,蕭紅一生的感情經歷,看似浪漫,其實艱難。因此,蕭紅的作品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更有一層對戰(zhàn)亂年代人性的深刻理解,她不僅反抗壓迫,還向往著愛、溫暖以及自由。
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真、童趣和靈感的“回憶式”小說。在《呼蘭河傳》第三章中,她集中描寫了祖父對孫女的愛與培養(yǎng)?!白娓附涛业挠小肚Ъ以姟?,并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我喊的聲音,比祖父的聲音更大?!碑斪娓刚劦叫〉臅r候要離開家到外邊去,老了才能回來時,“我”心里很恐懼,祖父便趕快說:“你不離家的,你哪里能夠離家……快再念一首詩吧!念春眠不覺曉……‘我一念春眠不覺曉來,又是滿口的大叫,得意極了。完全高興什么都忘了?!毙∨⒕褪沁@樣在祖父的教導下逐漸培養(yǎng)了自由的個性和善良的性格.蕭紅的自立與叛逆,就在這祖父的愛的滋養(yǎng)下扎根,使得她的人生開始有意義,并向著更有意義的方向去追求。
作者還在第五章開頭描寫了“我”在后花園玩耍的場景?!拔壹覞M院子是蒿草,蒿草上飛著許多蜻蜓,那蜻蜓是為看紅蓼花而來的。可我偏偏喜歡捕捉它,捉累了就躺在蒿草里邊睡著了。我在蒿草里邊坐著吃,吃困了,就睡在天星星秧子旁邊了?!笔捈t寫的后花園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戶人家的小院,其實就是一個菜園子,但它寄托了蕭紅一生的回憶。在她童年所有的東西里,就只有和她爺爺關系最好,她的祖母用針扎她,母親又去世得早,父親娶了個后母,但她與后母關系也不好。蕭紅的性格之所以會這樣,這與她的家庭有很大關系,爺爺又特別溺愛她,因此整個后花園的描寫,給人感覺蕭紅在回憶這段時有一種小女孩對幸福的憧憬,所以她在死的時候才說于心不甘,死得太早,時矣,命矣?;叵胧捈t所處的時代,是封建動蕩的時代。在那個動蕩年代中,所謂追求“自由”,就像一只囚禁于黑暗牢籠的鳥,看見透入籠里的點點陽光,便拼了命地往那撞,拼命地去追求、去索取在這個牢籠中僅剩那一點光輝,直到最后榨干所剩不多的靈魂。而蕭紅就像是這種在干涸絕望中更能激發(fā)靈感與創(chuàng)作的生物,因此我們才得以看到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的蕭紅。不管現(xiàn)實中她經歷了怎樣的殘酷的生活,她都能在拿起筆的那一刻,重回心靈的家園,回到她所懷念的后花園,這個后花園不僅承載著蕭紅童年的回憶,更是她心靈的歸宿,或許這也是蕭紅一生選擇的源頭。
而蕭紅的另外一部著作《生死場》,則是描寫東北農民苦難深重的生活。在每天水深火熱的生活中,人們面對死亡麻木著、愚昧著?!叭藗兠χχ?,忙著麻木、盲目,死了漠然,”這里只有生命的荒原,人們都在動物性和缺乏自主性地茍活著,卻也漸漸覺醒著。在小說中王婆是不羈的,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物質極度匱乏的狀態(tài)下,她的種種表現(xiàn)又是那么的恐怖?!啊粋€孩子三歲了,我把她摔死了”?!啊野阉齺G在草堆上,血盡是向草堆上流呀!他的小手顫顫的,血在冒著氣從鼻子流出,從嘴也流出,好像喉管被切斷了”。王婆不小心將女兒摔死,但她最后卻沒掉一滴眼淚,卻在豐收中慰藉著自己。“可是我一看見麥田在我眼前時,我一點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淚也沒有淌下”。“到冬天我和鄰人比著麥粒,我的麥粒是那樣大呀!”這樣一個不羈的靈魂在《生死場》中顯得彌足珍貴,卻又因生存困境的擠壓畸變成了同生死場中他人一樣漠視生命的人。這種生存困境造成人的生命價值觀的扭曲。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每個人都背負著生存困境的十字架蹣跚前進,他們不再關心在乎別人的生死。蕭紅筆下展現(xiàn)出的種種生命虛無感,讓人怵目,同時也讓人體會到蕭紅內心深處對愛與自由真正追求,其實蕭紅很小很早就對人的生與死有了通透的感悟,她認為人在世時,可與世間萬物接觸,感受各種生靈的悲歡離合,但死必須是自己一個去獨自面對的。因此她的一生就是她自己一個人的選擇,選擇的是一種她自己想要的生活:反對包辦婚姻,從家鄉(xiāng)逃離,大膽同居,未婚先孕;窮困潦倒,拋夫棄子,遠離政治……她是在骨子里尋覓自由的人——追求不受他人脅迫的生活,希望擁有完整的自我生活的選擇權,為此不惜任何代價。
蕭紅的一生是自由的一生,但這種自由,也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由,蕭紅在1936年因與蕭軍在感情上出現(xiàn)裂痕,只身東渡日本時,她在寫給蕭軍的信中也寫道:“自己身在日本,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閑,經濟一點也不在壓迫,這真是黃金時代,是在籠子里過的?!北R梭也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笔捈t的自由并不是她的生活,她的故事,而是她的態(tài)度,她的活法。所以,蕭紅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她經歷過哪些,而是她如何應對,以及對于保持自我的執(zhí)著。無論她的選擇最終遭遇了什么,她始終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前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