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然
摘 要 大學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關鍵時期,我國高校歷來十分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斷開拓各項有效的方法途徑。在夯實第一課堂即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通過教師傳授、師生互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基礎上,我們拓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拓展了第二課堂即開展各項心理健康主題活動。我國已形成了教師主導的心理健康教育線和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自主教育線,實現(xiàn)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覆蓋。大學生心理社團作為開展心理主題活動的重要依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高校學生心理社團存在的意義,主要工作內(nèi)容,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策略,以促進高校學生心理社團的建設。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社團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1高校學生心理社團產(chǎn)生的背景
1.1學生心理社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
國家歷來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斷開拓心理健康教育新舉措。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中指出,“高校應充分發(fā)揮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支持學生成立心理社團,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積極性、主動性。”這為學生心理社團的建立發(fā)展提供了政策性支持?!痘窘ㄔO標準》還指出,高校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協(xié)同系統(tǒng),健全校、院、班級三級網(wǎng)絡建設,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參與意識。學生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級工作網(wǎng)絡中的一環(huán),是最基層最廣大的力量。學生心理社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能夠發(fā)揮關鍵作用。
1.2學生心理社團彌補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
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較西方起步晚,目前仍在大力發(fā)展中,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由于編制限制等原因,我國高校專職心理教師較少,只有少部分高校師生配比能夠達到1:3000,大部分高校1名教師要負責五、六千名學生,遠低于學生需求。雖有院系輔導員擔任兼職心理教師充實工作隊伍,但仍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在人力緊缺,任務量重的情況下,高校專兼職心理教師只能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心理課程講授、個體心理咨詢、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等工作中,普及性的心理健康宣傳及教育工作來不及開展。學生心理社團可以很好的彌補師資力量不足,充當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責任。
1.3學生心理社團的建立符合我國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
我國實行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性為主、矯治性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為學生心理社團開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宣傳與教育活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學階段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高峰期,又面臨著求職、建立親密關系等諸多重要人生課題,個體在此時期容易產(chǎn)生心理沖突。又由于大學之前的中學階段學生均以學生為重,因此有必要大規(guī)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而諸多研究顯示,大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或問題時,排在首位的求助對象是同齡人。心理社團是由同齡人自發(fā)組織構建的,社團的成員之間本身就起到相互支持的作用,由心理社團開展工作學生更易接受,更感興趣,效果更好。
2高校學生心理社團的工作內(nèi)容和作用
2.1高校學生心理社團的工作內(nèi)容
高校學生心理社團,是由對心理健康、心靈成長感興趣的大學生自發(fā)組織、自愿參與組成,以自主教育、自我服務為宗旨,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和教育活動為主要工作內(nèi)容,以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提升為目標的群眾性組織。高校學生心理社團本著“助人自助”的宗旨,秉承的是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一致的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更多的是開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主題活動。
高校學生心理社團的工作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方面是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一般通過舉辦心理專題講座、制作知識宣傳展板、制作心理健康宣傳刊物、建設心理網(wǎng)站、運用新媒體如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途徑進行。第二是開展各類心理主題活動,如每年的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jié),心理沙龍,心理劇大賽等。第三是參與組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首先,協(xié)助專兼職教師開展專業(yè)性較強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其次,經(jīng)過系統(tǒng)培訓,社團學生可組織開展心理主題的素質(zhì)拓展訓練活動。第四個方面是了解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相關知識,能夠及早識別身邊心理問題傾向同學,及時上報,參與到心理危機預防工作中。
2.2高校學生心理社團的作用
2.2.1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教育作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象,在教育工作中處于主體地位。一直以來,我們一般由教師主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的教育活動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學生心理社團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學生心理社團是自愿參與、自發(fā)組織,成員對心理知識心靈成長有著濃厚的興趣,興趣和熱情是最好的動力,有助于學生們開拓思路,組織活動。其次,同樣為大學生的成員對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需求有著天然的了解,有著扎實的群眾基礎,他們組織開展的活動更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有助于積極健康的校園心理氛圍的構建。
2.2.2運用朋輩心理輔導理念形成朋輩多維互助模式
朋輩心理輔導,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在專業(yè)資源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的狀況下,由對心理輔導工作感興趣的人員經(jīng)過系統(tǒng)培訓后上崗成為“半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工作者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國受西方的啟發(fā),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朋輩心理輔導工作隊伍及模式,學生心理社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學生心理社團的成員由大學生構成,他們有著了解大學生心理特點、價值觀、興趣等的天然優(yōu)勢,能夠直接理解彼此的心理感受,溝通防御性低、互動性高,彌補了師生單向教育模式的不足。同樣,他們也面臨著共同的成長困惑,對問題的探討本身就可使不良情緒得到釋放;面對同齡人也可更開放真實的釋放壓力,如此可以形成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為大學生構建豐富的朋輩心理資源,維護和促進其心理健康。
3高校學生心理社團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3.1學生心理社團機制有待完善,制定社團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
據(jù)調(diào)查顯示,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學生心理社團的管理機制尚不健全。而任何組織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都離不開完善的管理機制。如若機制不健全,勢必會影響社團的運轉(zhuǎn)和工作效果。因此,學生心理社團應完善機制,制定各項規(guī)章制度,如社團章程,社團人力制度,社團財務物資制度,社團活動制度等等。另一方面,高校學生心理社團應制定長期規(guī)劃,更系統(tǒng)持續(xù)的開展工作。
由于高校社團一般是自愿自發(fā)性質(zhì)的,如果機制不夠完善,容易導致人員進出隨意、人才流失等現(xiàn)象?,F(xiàn)有的學生心理社團普遍存在“鐵打的社團,流水的兵”,經(jīng)過時間培養(yǎng)學生骨干剛剛成熟就到了退出社團的時間,新一任學生骨干又要經(jīng)過一定時間熟悉工作。這嚴重阻礙了社團的發(fā)展和工作的開展。因此學生心理社團應做好心理骨干長效培養(yǎng)機制,養(yǎng)成成員間“傳-幫-帶” 的工作習慣。
3.2提升學生心理社團的專業(yè)性
開展心理主題活動所需的專業(yè)性較高,需要專業(yè)的指導和持續(xù)培訓。目前高校學生心理社團是在學校專職心理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的,也有一部分是在兼職心理教師的指導下。繁重的工作量會令教師缺乏對于學生心理骨干的培養(yǎng),應提高對于心理社團的專業(yè)化打造。應系統(tǒng)對其培訓,使其掌握基礎心理健康知識,朋輩心理輔導理論與方法,心理保健及心理預防等知識,全面提升學生心理骨干的業(yè)務能力和專業(yè)水平,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學生心理社團的自主教育作用。
3.3打造品牌化心理主題活動,擴大社團影響力
有學者調(diào)研顯示,學生心理社團影響力還不夠,有些學生甚至不知道學校有心理社團。一方面是由于學校對于學生心理社團的重視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心理主題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新鮮感和吸引力。高校學生心理社團應加強活動精品化意識,調(diào)研學生需求,真正設計出能夠滿足學生需求,受學生喜愛的心理主題活動。擴大社團影響力,發(fā)揮朋輩的心理互助力量,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