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楊柳,為何自古柳樹特別多?柳蔭街,為誰樹起紀念碑?南柳巷,為何吸引侯寶林?北京站,為何胡同叫“柳罐(兒)?
名字中帶柳的胡同和街在北京大大小小共計18條,每條都有不同的故事。雖然很多以前的建筑的原貌今天已經(jīng)看不到了,但是胡同和街道的傳奇卻會“經(jīng)久不衰”的流傳下去。
這些胡同名中還分兩種,一種是比較直白的,像什么柳條、柳樹、柳巷。還有一種比較含蓄的,像垂楊柳,柳芳。桃柳園。相對第一種,多了那么一些文化氣息,聽這名字就知道這地方肯定有著和柳樹非比尋常的關系。
南柳巷——這條胡同位于宣武門的南側(cè),胡同中段的南柳巷42號就是著名的晉江會館,也是臺灣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故居。林海音這個名字有可能許多年輕的朋友并不知道是誰,但是估計有一本書,我提起書名卻是如雷貫耳,這本書就叫做《城南舊事》。您沒猜錯,林海音就是這本書的作者,至于書具體講的是什么故事小編就不和您劇透了。這條胡同的45號是明代的永興庵,清代時稱為永興寺。從清末一直到民國,這里一直是報館的發(fā)行地,先后有數(shù)十家報紙在此發(fā)行,也是當時報刊發(fā)行中心之一。
柳蔭街——位于什剎海后海的南岸西側(cè),南北走向,緊靠著恭王府的西墻,長約300米。從名字您就能看出來,敢這么起名的街,那肯定柳樹不少,沒有柳樹就不會有柳蔭,這一條幾百米長的街,街的兩側(cè)種滿了柳樹,夏天柳蔭避日,行走其中,陰涼舒爽。但是您知道這條街的名字的由來嗎?柳蔭街這地方原名叫做李廣橋斜街,柳蔭街這個名字其實是解放后,咱們的徐向前徐帥給起的,名字也是形容的恰如其分。柳蔭街往南走有一座漢白玉雕刻的紀念碑,雕刻的是一位青年男性戰(zhàn)士,名叫袁滿囤。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會有大批社會人士和青年學生來鮮花祭奠。但是為什么要紀念他呢?因為柳蔭街緊挨什剎海后海,每年冬天都會有大批的人來后海冰上游玩。1982年2月24日有兩名工人不幸落水,就是這位叫袁滿囤的戰(zhàn)士不顧自身安危,舍己救人,最后體力不支不幸犧牲,年僅21歲。1984年3月人們?yōu)榱司掚H他就為他修建了這座雕像,而這個袁滿囤也正是徐向前的警衛(wèi)員。
柳芳街—一位于東直門外東行不遠。這柳芳街是由于語言習慣慢慢叫出來的,其實原名叫做牛房村,據(jù)文獻記載,這條街原來應該是牛倉,也就是養(yǎng)牛的地方。直到1988年老城區(qū)改造,這里沒了牛棚,才依據(jù)胡同名的諧音取名柳芳街。您今天如果坐地鐵14號線還會發(fā)現(xiàn)設有柳芳一站,這也使得柳芳街更加出名。實際從清代直到民國這條街的主要功能就是養(yǎng)牛的牛棚。
垂楊柳——位于北京著名的東三環(huán)雙井橋南。這可不是一條小胡同,街道很寬,而且道路兩旁柳樹成行。垂楊柳這個地方是依著北京東邊的護城河而建,這東邊的護城河呢,就是咱們多次提到的通惠河。在這個河上有一個著名的船閘,叫做慶豐閘。通惠河是元代郭守敬指揮開鑿的一條人工河,水呢就引自昌平區(qū)的白浮泉。到了通州的張家灣,最后匯入京杭大運河。明清兩代這里也是人們游玩的“勝地”。雖當年的景色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留下的這些柳樹卻一直生長至今。垂楊柳這個地方還有很多蘇聯(lián)援建時候留下的建筑,也是很多老國企職工的宿舍。1956年蘇聯(lián)援建時期在北京留下很多蘇式建筑,這其中就包括有名的北京展覽館和農(nóng)展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