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玲
摘 要 在現(xiàn)代小學教育體系中,語文是基礎性學科,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不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不管是教學模式還是教學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制約了課堂有效性的提升?;诖耍\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效率,對于實現(xiàn)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創(chuàng)新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的實施目的是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重點,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使他們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枯燥乏味。如何提高課堂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就是學校要研究的重點課題,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至關重要。
1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理念缺乏創(chuàng)新性,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程度不足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很多語文教師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語文學科在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上并沒有太大的空間;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新媒體和新教學方式的運用,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課堂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趣味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很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水平的提升。
1.2過度使用信息技術使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缺乏擴展思維的能力
與上訴情況相反的是,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固然重要,但過度的使用只會適得其反。因為信息技術中囊括的知識點比較全面,學生容易產(chǎn)生懶惰思想,認為需要掌握的教學內容都在信息技術的設備中,從而形成不愛動腦筋的不良習慣,缺少自主思考的能力,無法拓展思維,將老師傳授的內容完全吸收變成自己的。而教師一味地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傳達教學內容,很少開口講解,也容易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和溝通,課堂氣氛壓抑、枯燥無味,學生聽課的精神狀態(tài)不飽滿,最后出現(xiàn)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學習狀態(tài)懈怠等情況。
2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2.1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設備
提升信息技術設備的利用效率,是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設備提升課堂的豐富性,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可以利用XMIND思維導圖等,進行理論和流程的演示,提升教學的直觀化程度;還可以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形式,構建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高效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主觀能動性,滿足現(xiàn)代教育目標。如在開展《小英雄雨來》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主線的發(fā)展,利用XMIND導圖的方式,將課文節(jié)點展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跟隨文章的節(jié)奏脈絡進行閱讀,提升文章感知能力。
2.2利用微課提升課堂參與度
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微課最早由美國教育專家提出。伴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課日趨成熟,并越來越受到教育領域的重視,現(xiàn)在已經(jīng)廣泛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微課一般是利用微型視頻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代入感,教師既可以自己制作微課視頻,同時也可以通過分組教學或者項目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制作微課視頻,通過自主演示或者講解的方式,深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利用微課開展教學,可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當代小學語文教育需求。
2.3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
小學語文教材的信息量極大,內容極其豐富,知識點也錯綜復雜。小學生的自身閱歷不足,生活經(jīng)歷和積累不夠豐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師將課堂內容一股腦兒全部灌輸給學生,學生是很難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將信息技術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是一門非常大且重要的學問。教師在制作信息技術課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的直觀性,結合圖像、聲音、視頻等,將教學內容有效的整合。例如《落花生》一課,理解父親談花生的話是重點,借花生說道理是難點。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畫面:左上方是“落花生”圖,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長在地里,果實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來才知道”的特點;右上方是高掛枝頭,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蘋果、石榴。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品味文字意思,使聲形結合、聲畫并舉。學生從圖畫形象上觀察感知到同類植物的不同之處,從語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對比寫出兩種事物本質的不同。在圖文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從視聽創(chuàng)設的感知中,學生自然品味出父親將花生和蘋果等作比較是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點,從而反映花生“謙遜樸實,不嘩眾取寵”的品質。同時讓學生讀讀議議,進而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難點迎刃而解。
2.4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書本的限制,打開學生情感大門
在教學實踐中,教者不僅要傳授課本內容,更要突破書本的限制,打開學生情感大門,從更高的層面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知識內容,提升教學總體水平,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而信息技術手段無疑是一種有效的選擇。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因故事發(fā)生的年代和背景學生較難體會,我在教學“五壯士跳崖”這一內容時,播放了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中壯士跳崖的片段。那震撼人心的畫面,那氣壯山河的聲音一瞬間占據(jù)了學生的心田。那畫面久久揮之不去,勝過了教師的千言萬語,學生對五壯士的敬佩之情瞬間得到升華。
3結語
小學語文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的重要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也制約了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深入思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 譚惠清.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思考[J].教育信息技術,2015(09):39-41.
[2] 陳衛(wèi).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學刊,2014(2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