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楠 樊穎
摘要:隨著“漢語熱”“漢文化熱”不斷升溫,對外漢語事業(yè)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趨勢。當今的對外漢語教學不僅僅包括語言教學,文化教學也至關重要。文化教學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以及對外漢語教師的重視,但是在地方文化教學方面,學界的重視不夠,地方文化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調(diào)查遼寧地區(qū)的地方文化教學,對其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地方文化;遼寧省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6.023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8)06-0081-04
一、引言
當今對外漢語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出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筆者發(fā)現(xiàn),研究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著作、論文數(shù)量眾多,但研究地方文化的文章卻非常少,地方文化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
文化教學的主體地位毋庸置疑,但事實上每位來華留學生都處于特定的地方文化之中,不了解這個地方的文化就不能學好漢語,更不能完成“交際”這個最終目標,這也說明地方文化教學應該受到更多重視。
地方文化教學在不同的地區(qū),教學情況也有很多不同,本文以沈陽師范大學的文化教學以及留學生學習情況為例,針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方文化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
二、對在遼留學生對遼寧地方文化了解情況的調(diào)查
1.調(diào)查的設計與實施
為了了解在遼留學生對遼寧地方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他們用什么方式了解遼寧的地方文化,未來是否希望進一步了解遼寧地方文化,本文在沈陽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對象主要是中級和高級的漢語學習者,包括A班、B班、本二班、本三班和本四班的學生。
調(diào)查問卷中的第一題到第十題主要調(diào)查的是留學生們是否了解遼寧地方文化的基本情況;第十一題到第十五題主要調(diào)查留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遼寧地方文化的哪些方面,以及通過什么方式了解的,已知的遼寧地方文化知識是否對漢語學習有幫助;第十六題到第二十題調(diào)查在未來的學習中,留學生是否希望學習遼寧的地方文化,希望利用什么時間和什么方法學習。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100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93份。
2.結果統(tǒng)計與總結
調(diào)查結果如下:
(1)了解地方文化的途徑
調(diào)查結果(表一)顯示,沈陽師范大學的留學生了解遼寧地方文化的主要途徑大致有以下幾種: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授;中國朋友介紹;參加課外活動;旅游。其中,中國朋友介紹這一方式占36%,比重最大;課堂講授這一方式僅次于中國朋友介紹,占27%。
(2)對地方文化的認知程度
問卷調(diào)查結果(表二)顯示,對遼寧地方文化了解一點兒的留學生占53%;27%的同學表示對遼寧地方文化并不了解;極少數(shù)同學表示非常了解遼寧的地方文化。調(diào)查了解到,有一些同學對地方文化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并沒有認識到地方文化學習對漢語學習有益處。
(3)對地方文化具體內(nèi)容的了解程度
本文針對遼寧地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與留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內(nèi)容(表三)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
調(diào)查結果(表四)顯示,留學生們已經(jīng)了解的地方文化知識基本集中在飲食和名勝古跡方面,學生們表示對飲食非常感興趣,也希望有更多機會了解遼寧地區(qū)的美食。
調(diào)查中涉及的遼寧地區(qū)的名人和民間藝術等內(nèi)容留學生并不了解,甚至完全沒有接觸過。
(4)留學生希望利用什么時間學習地方文化
調(diào)查結果(表五)顯示,留學生最希望在日常交際中學習地方文化;選擇在課堂和課后活動中學習地方文化的同學分別占27%和20%。如果學校開設了與地方文化相關的課程,他們愿意參加并學習地方文化知識。他們也認為可以通過開設專題講座的方式了解更全面的地方文化。
三、針對對外漢語教師關于地方文化教學的調(diào)查反饋
1.調(diào)查的設計與實施
為了了解遼寧地方文化的教學情況,本文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5位對外漢語教師進行了關于遼寧地方文化教學的訪談。
訪談中的第一題到第四題主要了解地方文化教學的意義以及是否對留學生學習漢語有幫助;第五題到第六題主要了解對外漢語教師通過實際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對遼寧地方文化的哪些方面感興趣;第七題到第十題主要了解對外漢語教師在地方文化教學中如何控制度和量、運用什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效果如何。
本文還在遼寧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和沈陽理工大學對幾位對外漢語教師進行了關于該校是否開設了地方文化課程的訪談。
2.結果統(tǒng)計與總結
訪談結果如下:
(1)地方文化教學內(nèi)容
對外漢語教師都會在課堂上介紹一些地方文化知識輔助教學,幫助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適應生活環(huán)境,度過“文化休克期”。例如中國人見面如何彼此問候,如何在餐廳點餐等。
課堂上老師講授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是當?shù)鼐哂写硇缘奈幕R,或者是與留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內(nèi)容。留學生們學習這些文化知識之后,能夠了解當?shù)厝说乃季S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而更快地適應當?shù)厣?,避免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麻煩?/p>
在如何控制地方文化教學的度和量方面,老師認為應該立足于學生的需求和地方文化本身是否具有先進性和普適性這兩個方面,來選擇地方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對于可以體現(xiàn)當?shù)匚幕瘍?yōu)勢的部分要詳細介紹,對于一些落后的、與日常交流不相符合的內(nèi)容可以簡略介紹或者不介紹。例如介紹東北大秧歌時,可以向留學生們介紹其相關背景和文化內(nèi)涵,但不需要在課堂上進行東北大秧歌的教學。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篩選出與學生需求和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地方文化。
(2)地方文化教學的意義
絕大多數(shù)的對外漢語教師都認為應該進行地方文化教學,如果漢語學習者能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那么在與當?shù)厝私涣鲿r也會有更多話題,從而獲得更多的交際機會,提升交際雙方的文化認同感,進而提高自己的漢語表達能力,更快地適應當?shù)氐纳睢?/p>
地方文化教學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內(nèi)容。地方文化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若留學生對地方文化知識興趣濃厚,講解之后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拓寬學生的漢語知識儲備。他們在地方文化方面存在的疑問大多數(shù)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教師講解之后可以幫助他們形成體系,讓文化教學更好地服務于語言教學,最終達到提高交際能力的目的。
(3)地方文化教學方法
地方文化教學內(nèi)容主要側重交際文化。對比分析法、直觀展示法、課外實踐法和趣味教學法是地方文化教學中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
在地方文化的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多采用PPT等方式展示和播放視頻、圖片等內(nèi)容。課下也會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參觀當?shù)氐娘L景名勝。
地方文化知識的學習可以與語言教學相聯(lián)系。例如在寫作課上,地方文化知識可以作為一個話題讓同學們寫一篇作文,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會介紹有關當?shù)匚幕膬?nèi)容,學生也會積極查閱資料。老師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作,對于不了解的內(nèi)容也會不斷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的信心。
此外,老師也著重強調(diào),在地方文化教學的實際舉例中,要運用好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例,比如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的圖片可以是老師或者某位同學曾經(jīng)去過的地方。這樣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地方文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沈陽地區(qū)其他高校地方文化課程開設情況
遼寧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和沈陽理工大學均未開設專門的地方文化課程,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主要圍繞中華文化。由此可見,地方文化教學在遼寧地區(qū)并未受到足夠重視。
四、遼寧地方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對外漢語學習和研究的熱潮,對外漢語中的文化教學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重視,但比起語言教學的研究尚有不足。同時,很多專家和對外漢語教師忽略了地方文化教學的研究和實踐。
1.教學內(nèi)容不系統(tǒng)
在對外漢語的文化教學中,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是中華文化知識,中華文化雖然具有概括性但是也比較抽象。有一些中華文化,不易于理解,更不容易記憶,可能會對留學生學習漢語造成不利的影響。
在地方文化教學中,教師所講重點也是與交際相關的文化知識,知識文化講授得較少,因此調(diào)查中有關遼寧地區(qū)的戲曲、有名的人和民間藝術等內(nèi)容留學生并不了解,甚至完全沒有接觸過。其實很多留學生對遼寧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成果很有興趣。
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的結果我們得知,留學生了解遼寧地方文化的最主要方式是中國朋友介紹。通過這種方式了解的地方文化具有實際應用性,但是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基本上是根據(jù)需要獲得相應知識,而不是由淺入深地接觸和學習。因此留學生們很可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難形成完整的體系。
由于地方文化知識沒有被系統(tǒng)、全面地講授,剛學習新知識的留學生容易將所學知識泛化,或者由于目的語知識負遷移造成偏誤。
2.教學方法不完善
雖然課外實踐法、趣味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非常好,但是很多教師在地方文化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的是對比分析法、直觀展示法和直接闡釋法,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并沒有被經(jīng)常使用。
例如,在介紹沈陽的名勝古跡時,帶領同學們參觀沈陽故宮、清昭陵等有代表性的景點是最直觀又富有趣味性的方法,也可以在課堂上展開小組討論,同學們互相交流自己的游玩心得,分享文化知識。但事實上,實際教學中很多對外漢語教師多采用圖片和視頻向同學們介紹這些景點。雖然這種方法也可以完成教學目的,但是學生對地方文化知識的體會卻不及身臨其境時那樣深刻。
五、遼寧地方文化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
1.文化教學中忽視地方文化
很多對外漢語教師和教材編寫者都認為留學生來到中國最需要了解的就是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應該向他們介紹中國的主流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進行文化教學無可厚非,但是他們忽略了地方文化在文化教學中的獨特作用,單單講授中華文化會影響留學生的學習信心,而且有些中華文化知識并不能在當時、當?shù)厥褂茫筒荒軐⑵溥\用到交際中,甚至會影響漢語學習的效果。
2.課時限制以及課堂時間有限
課時限制、課堂時間有限等原因也影響著地方文化教學的效果和質(zhì)量。在課程設置上,國內(nèi)大學主要設置5類課程:(1)綜合課,也稱為精讀課,將文化背景知識、語用規(guī)則和語言要素綜合起來教學;(2)語言要素課,包括語音課、詞匯課、語法課等;(3)專項技能課,針對聽、說、讀、寫4個方面進行專項訓練;(4)專項語體課,是為學生的特殊需要(如職業(yè)、專業(yè)、工作等)而開設的專項技能訓練;(5)其他課程,包括文化課、文學課、語言實踐活動等。由此可見,文化類課程的數(shù)量要少于語言類課程,課時十分有限。
與此同時,課堂時間的有限性也限制了趣味教學與課程內(nèi)容相融合。趣味教學法一般都要設計一些活動與同學們共同完成,這就需要更完善復雜的教學安排,這不僅對教師的課堂主導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也需要更大的空間。而在現(xiàn)實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學任務的緊湊和教師自身能力的限制,對外漢語教師大多會選擇一些簡單易行的教學方法。
3.教師能力不足以及個別地方文化內(nèi)容模糊
如果教師對地方文化不是特別了解,或者只是片面講授了地方文化知識,就會誤導留學生,讓他們錯誤地理解和使用地方文化,因此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有意避開這些薄弱部分。
而且有一些地方文化由于時間久遠,靠人們口口相傳,其來由和深刻含義已經(jīng)不得而知,對留學生來說并不容易理解。
[責任編輯: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