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來喜
(宣城市宣州區(qū)水陽中心初中 安徽 宣城 242044)
密閉氣體壓強大小變化比較抽象,是高中物理知識范疇,但在初中物理中利用大氣壓強知識解釋有關現象時,往往又會涉及到密閉氣體壓強大小的變化問題,有些教師會簡單解釋為大氣壓強的作用,學生難以理解.合理的解釋思路:因密閉氣體的體積、溫度、量的變化而導致密閉氣體壓強發(fā)生改變,即密閉氣體存在內外壓強差(外為大氣壓強),在壓強差的作用下產生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基于以上思路自制了密閉氣體壓強大小變化演示器,通過該實驗裝置的演示,學生能從感性的角度知道密閉氣體壓強大小與氣體的體積、溫度、量的變化有關,形成正確的大氣壓強現象解釋思維[1].
教具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教具裝置圖
本教具通過4個演示,使密閉氣體壓強大小變化教學形象化、直觀化,模擬現象更為科學、生動和有趣[2].
通過演示得出以下結論:
(1)密閉氣體壓強與氣體的量有關.在其他因素不變時,氣體量越少,密閉氣體壓強越小.
(2)密閉氣體壓強與氣體的體積有關.在其他因素不變時,氣體體積越大,密閉氣體壓強越小.
(3)密閉氣體壓強與氣體的溫度有關.在其他因素不變時,氣體溫度越高,密閉氣體壓強越大.
(4)密閉氣體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強時,會出現密閉氣體體積變小的現象.密閉氣體壓強大于外界大氣壓強時,會出現密閉氣體體積變大的現象.開放式空間氣體壓強等于大氣壓強.
①點滴瓶(或飲料瓶),②橡皮塞,輸液管1根(下端剪斷,長約為50 cm,帶輸液控制閥2個),③3 cm長輸液管,④注射器(50 ml),⑤注射針,⑥燒杯(內盛淡紅墨水),⑦鐵架臺,⑧熱水(水瓶內裝開水).
所需材料如圖2所示.
圖2 制作材料
輸液管上端連接細管,細管連接注射針,插入瓶口密封橡皮塞(圖3),深入瓶子的里面,將瓶子固定在鐵架臺上,如圖4所示.輸液管下端與注射器連接,如圖5所示.連接完成后的裝置如圖6所示.
圖3 輸液針插入瓶子
圖4 固定在鐵架臺上
圖5 輸液管與注射器連接
圖6 完成后的裝置
(1)將本教具組裝好,瓶中不裝水,打開輸液控制閥A,關閉輸液控制閥B,輸液管A下端連接注射器,用注射器抽取瓶內空氣后,關閉輸液控制閥A,取下注射器,將輸液管A的下端插入裝有紅墨水的燒杯中,打開輸液控制閥A,發(fā)現燒杯內水通過輸液管A進入瓶中形成噴泉現象.(瓶內氣體壓強小于瓶外大氣壓強,原因是瓶內空氣被抽去了一些,即瓶內氣體量減小了)
(2)瓶中裝約半瓶水,打開輸液控制閥A,關閉輸液控制閥B,發(fā)現瓶中水開始有水流出,流速越來越慢,最后不能流下來.(瓶內氣體壓強小于瓶外大氣壓強的作用,瓶內氣體壓強減小的原因是瓶內氣體的體積變大了)
(3)打開輸液控制閥B,發(fā)現瓶中水通過輸液管A能流出,瓶外空氣不斷通過輸液管B進入瓶內.(瓶內氣體壓強等于瓶外大氣壓強的作用,相互抵消,在重力的作用下能持續(xù)往下流.瓶外空氣不斷進入瓶內,即瓶內氣體量增加,導致瓶內氣體壓強在體積不斷增大的情況下能維持內外壓強相等)[3]
(4)關閉輸液控制閥A和 B,瓶中裝入一些開水,取下瓶塞,搖晃一會,使瓶很熱,迅速塞上瓶塞,將輸液管A的下端插入裝有紅墨水的燒杯中,打開輸液控制閥A,發(fā)現燒杯內水進入輸液管A形成液柱,甚至進入瓶中形成噴泉現象.(瓶內壓強小于瓶外壓強,瓶內氣體溫度降低了)
綜合以上實驗現象可得出:密閉空間氣體壓強大小與氣體的體積、溫度、量的變化有關.密閉空間氣體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強時,往往會出現氣體體積變小的現象.密閉空間氣體壓強大于外界大氣壓強時,往往會出現氣體體積變大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