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作為中學課程教學中一門基礎學科,其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多閱讀,多表達,培養(yǎng)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注重展示讀寫結合策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深化情感認識,鍛煉良好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的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結合初中語文課堂學習的實踐,分析了讀寫結合學習方法的含義以及在初中語文課堂學習當中的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語文課堂;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5-0073-01
現(xiàn)新課程改革目標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中心,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由現(xiàn)階段廣大學者所提出的初中語文課堂學習當中的讀寫相結合指的就是將初中語文的閱讀部分與作文寫作融合到一起,這是一種全新的語文課堂教育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通常是將讀與寫二者分離開單獨進行模塊教學,使文章閱讀與作文寫作變成互不聯(lián)結的兩個模塊,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起到良性的推動作用,反而降低了初中語文課堂學習的成效。因此,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更多的語文教師積極倡導并切身實踐這種讀寫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有重大的意義的。
一、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作用
在讀寫相結合的課堂教育方式當中,讀寫二者之間并不是機械式的組合,而是以充分尊重和利用讀寫發(fā)展規(guī)律為基礎,讀中有寫,以讀促寫,繼而促進讀寫技能兩方面的一個增強。因此讀寫結合的練習在整個語文課堂學習過程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項。一方面讀寫結合是語文新課標精神的充分體現(xiàn)。它通過閱讀和寫作二者的結合,實現(xiàn)讀寫一體化教學新方式,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開拓思維,在寫作中提高構思能力和表達技巧,在閱讀中學習寫作,在寫作中升華閱讀。另一方面讀寫結合教學方法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讀寫結合的語文新教學方式中,通過多樣化的閱讀和寫作,初中生能夠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并從中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增強其語文素養(yǎng),進而在讀與寫的有機融合中實現(xiàn)初中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深度理解,建立起學生與文章作者之間的深度對話。
二、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方法
(一)模仿文章寫作方法
在初中語文的課堂學習過程當中,閱讀教學應當使初中生更加充分深入地了解到教材內(nèi)容中的表達方式,即讓語文閱讀部分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部分保證一定程度的支持。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當中應該增強對初中生的引導作用,鼓勵初中生對教材文章中的表達技巧與寫作方法進行模仿和學習。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一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在向初中生分段講解完各個段落后,進一步帶初中生對其中的描寫方法進行總結,再給學生們提供一些類似的寫作題目,讓學生仿照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和描繪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再例如,在學習《荷葉母親》一文時,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初中生將文章內(nèi)容與他們?nèi)粘I钸M行關聯(lián)式想象,像是現(xiàn)實生活中媽媽的語言、動作和情感流露,然后讓學生用文章當中的修辭手法和描寫技巧對現(xiàn)實中的生活進行寫作,最后教師對學生自己寫的文章進行相應的指導和評價,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
(二)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
學生在經(jīng)歷過小學階段的語文啟蒙教學之后,語文意識和創(chuàng)作思維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因此,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語文教師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出對于文章整體內(nèi)容的把控,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明確作者寫作的意圖和主旨,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為此,教師可以針對短句讓學生進行改寫與擴寫的作文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書本上原本抽象的理論內(nèi)容變得更加直觀生動。例如在學習《靜夜思》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想象將其改寫成一個長篇記敘散文。類似這樣的課堂練習一方面幫助初中生在閱讀這一過程當中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增進學生對于教材文章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再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覺得枯燥。
(三)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
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教育學習方式的時候不僅要增強學生對于文章寫作技巧、結構思路以及表達方法等方面的宏觀把握,還可以對文章進一步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使學生懂得如何創(chuàng)作才是最好的。這樣的讀寫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是十分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要求的。教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當中,應當要求學生不能復寫原文素材,不能背離原文思想,更不應該拘泥于原文框架,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之上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寫作,通過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進行合情合理的創(chuàng)作編寫,使初中生的創(chuàng)作性思維得到啟迪和升華,鼓勵學生從小養(yǎng)成熱愛想象、熱愛學習的閱讀寫作習慣。
三、讀寫結合,鍛煉良好的思維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閱讀是吸納,寫作是傾吐,二者不可分開。為了指導學生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良好銜接,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主動地深入思考,鍛煉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對文本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感悟,進而建立起良好的讀寫結合意識。
總之,讀寫結合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有效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魯述嫻.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2-10.
作者簡介:張新花,女,漢族,籍貫:江西省豐城市段潭鄉(xiāng),大專,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