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梅
摘 要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差異對教育效果有明顯的影響,這就意味著教師在選擇教育教學方法時,必須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相應的不同教育方法,心理差異與教育教學方法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互作用。
關鍵詞 個體差異;鋼琴;音樂
中圖分類號:J624.1,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041-01
臨夏中學處在西北黃土高原的民族雜居區(qū),學生民族成分復雜,由于每個民族信仰,生活習俗,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加之宗教對文化的嚴重影響;制約著民族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fā)展和提高。他們的學齡均在十五到十七,一方面興趣廣泛,積極性較強,能歌善舞。另一方面這些學生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生活習俗和宗教意識的影響,他們自我封閉的特點突出,方言色彩濃,部分學生對字、詞、及聲韻母的辨別較差,他們在音樂方面尤其沒有擺脫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如何利用民族學生在學習音樂中的心理差異,克服不足,又要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因勢利導,這是我們長期生活在民族地區(qū)又長期進行中學音樂教師深思與探討的問題。
一、本地區(qū)學生的心理差異與音樂教育教學的關系
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是:個體差異對教育效果有顯著的影響,這就意味著教師在選擇教育對象的方法時,必須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相應的不同教育教學方法。在各種心理差異中,知識方面的個體差異無疑與實際教育聯(lián)系最為密切,但在一般的認識能力、專門領域、認知風格、性別差異與教學方法之間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都具相互作用。
(一)認知差異在音樂教學中的相互作用
一般的認知能力,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個體差異。一些學生聰明,有些學生則顯得不那么靈活。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學習速度快,一教即會。有的學生的學習速度慢,雖然能教會,但教師必須采用適當方法并注意放慢進度,在學生一般認知能力和學科學習之間有了一定關系,已經(jīng)有了定量并在學習成績上也有相互的作用,這種關系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教學專門領域知識上的認知能力實際預示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例如:在音樂視唱教學中的視譜能力、先詞后曲、先曲后詞、先奏后唱、節(jié)奏、節(jié)拍變化也就能掌握。并且在推算音節(jié)與先詞后曲時用交流感情與情緒來視譜,即體驗感受美并且對視譜(看譜劃拍唱)也不那么枯燥無味,教學效果就十分顯著。而對學習認知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視譜十分艱難,先曲后詞、音準練習較差,就不會體驗到音階推算從低到高和調號變化,即使教了他也對此先學后忘,沒有音高概念,更何況對感情情緒交流來說更體會不到,所以覺得視譜視唱沒意思,而且感覺很難并乏味,久而久之對視譜產(chǎn)生的畏懼心理,學習成績自然就差,教學對他來說也愛莫能助。
(二)引導學生向自身學習,感悟技能超常發(fā)揮
在一般的認知和專門技能學習當中,必須對個體差異要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習好的學生給他一個學習空間,讓他在原有知識的前提下大膽創(chuàng)新,尋找適合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向自身學習,把專業(yè)知識學得更好,并在音樂學習中不但能掌握視譜還要掌握彈奏技能、演唱等方面的技能,超常發(fā)揮其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在學習音樂技能中的作用
對學生的心理、智力與性別個體差異分析,學習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從克服自身弱點,首先敢于正視視譜,從音高、音準著手,做有節(jié)奏的劃拍潛移默化的作用,歸根結底是喚起對克服自己心理的差異,智力與人格差異,特別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異,對教育教學有顯著的影響。最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動機方面,他對學習或某種學習技能時面對膽怯、焦慮,并且沒有自信,尤其在同學之間,認為女同學在音樂學習方面具有優(yōu)勢,而男同學就對藝術技能不感興趣,筆者認為興趣因素和情感因素則是學習音樂中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就學習彈奏鋼琴的過程中如何保持興趣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除了諸多因素之外,鋼琴教學對客體的要求而言,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節(jié)短短的鋼琴課,教師就是一部高速運轉的啟動器,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情感都要通過教師的努力去調動他,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下一次鋼琴課的欲望,因為學生學習鋼琴的目標往往是不可塑的,并且對鋼琴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大多是短暫的,不穩(wěn)定的,所以教師對音樂教學語言的激發(fā),技能示范、錄音、錄像,曲目合理的搭配,音樂軼事以及正面鼓勵等要素均能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對學習鋼琴彈奏上已經(jīng)比較成型的學生來說,有些精湛的教學示范或某一作品教學演奏,都可以使學生終身難忘。
同樣,情感因素在學習鋼琴彈奏中與興趣同時并存,學習鋼琴的情感因素主要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學生學習鋼琴要有傾心感,決不能有生畏情緒,許多學生在學習鋼琴過程中出現(xiàn)了忽視音樂本質在人的情感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功能,而是在教師的呵斥下,大腦中的音樂和手指尖上的音樂平淡乏味,只是一種機械的重復練習,其結果表面上看似乎掌握了一定的曲目和一些技巧,但從鋼琴學習的全過程來看卻沒有付出情感,也不能感人。許多學生在產(chǎn)生怨恨情緒的同時也就失去了學習鋼琴的傾心感。這是典型的強調智力因素而忽視了情緒因素的做法,學生即使成才,音樂天賦也只是一個音樂匠人而已。其二,學習鋼琴的目標是要有向往感,每一個學習鋼琴的過程都不能簡單看作技能過程,學習音樂使人變得心地善良純潔,是通往人類智慧的必經(jīng)階梯。其三,對授課教師有崇敬感,老師要通過學習鋼琴作品的審美作用,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
有了良好的個性品質沃土,則需要陽光沐浴,對于學習音樂的人來說,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關鍵在于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教育學生,怎樣培養(yǎng)興趣,怎樣去樹立信心,良好的個性品質因素一旦形成,那就把“審美”的主要功能通過感悟、思維、形象、記憶去認識,去掌握。
我們教師不但給學生學習技能和音樂智力上的培養(yǎng),而且還要在這塊沃土之上給予學習非智力因素這一充足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