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林
摘 要 語文學科的教學除了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外,還一定要兼顧到語文的人文性、思想性。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意識的滲透到教學中,使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成一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本文將就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 德育;形象感召;朗讀激情;意境感染;事例熏陶;點撥激趣;哲理品味;討論辯論共識;實踐啟迪
中圖分類號:H09,G40-0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023-01
韓愈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就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播知識、解答疑惑的人,這是我們作為教師的神圣職責。然而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很多教師只抓知識傳授,忽視了思想教育,教學天平發(fā)生了傾斜。
語文學科是一個龐大而開放的知識系統(tǒng),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藝術性、社會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在德育中的特殊地位。古人云:“文以載道,文道合一”。文以述去為本,這就決定了文章和思想內容的不可分割,決定語文教學“授業(yè)”和“傳道”、“教書”與“育人”的不可偏、相互統(tǒng)一。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規(guī)定: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貫徹“思想教育與語文訓練相統(tǒng)一”的原則。我們語文教師應按照這一原則,充分發(fā)揮這一學科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條件,在語文教育的講臺上重視和加強思想教育,占領語文課堂這一重要的思想陣地。
要使思想教育達到一個理想的境界。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特點和教法,語文教師不能靠思想灌輸,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在解字析詞時強求:“思想性”,在能力訓練中苛顯“革命性”,而應通過鞭辟入里的闡述、豐富深邃的意境、生動形象的語言給學生以感染和熏陶,寓“教”于文,寓“教育”于“授業(yè)”中,在潛移默化、熏陶漸染中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其具體做法很多,現(xiàn)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形象感召法
語文教材中的形象包括作者本人及作品中的優(yōu)秀人物形象,他們的性格、品質都為我們所景抑的,是我們學生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在處理教材時,首先應該注意介紹作者生平,對學生進行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使學生以之為楷模。在引人入勝的小說中,有許多優(yōu)秀人物,他們作為社會道德的化身,具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深刻地揭示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剖析他們的性格特征。引起學生思想情緒上的共鳴。
二、朗讀激情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將無聲的語言變?yōu)橛新暤恼Z言,是對文學信息的再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有表情、有語調、有節(jié)奏,全身心投入地讀,用情引其思、牽其神、激其情、蕩其氣。學生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受到德育教育。在情的引召下,鑄造美好的靈魂。《周總理,你在哪里》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優(yōu)秀抒情詩,作者以感人肺腑的藝術語言,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總理的深厚感情、抒發(fā)了人民的心聲。在教學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總理為革命不辭辛勞,鞠躬盡瘁的偉大品格和崇高精神。
三、意境感染法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以景寄情、情景交融的精美篇章(詩情畫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詩歌等),這些景物的描寫都融進了作者的感情,從這些景物入手,創(chuàng)設意境,把學生導入意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事例熏陶法
教材中有不少說理縝密的議論文。在這類文章中,有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這些事例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和現(xiàn)實性,通俗易懂,有利于對學生的熏陶和感染。例如,《理想的階梯》一文,選用了大量的事例作論據(jù)來證明觀點:魯迅30年工作中視時間如生命;愛迪生常常工作兩三天“擠”時間;巴爾扎克每天用十六七個小時拼命工作、不肯浪費一刻時間。在教會學生論證方法的同時,也教會學生珍惜時光,努力奮進的人生態(tài)度。
五、點撥激趣法
教材中說明文的內容也有它自身的思想教育特點,總體來說就是科學文化教育。這方面內容可有效的地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心,并從中吸取豐富的智慧,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六、哲理品味法
教材中有許多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以及富有哲理性的語言。這些都是作家偉大思想升華、撞擊的火花,言簡意賅,深刻雋永,具有異乎尋常的感染力,它反過來也可撞擊和升華他人的思想、激勵他人的行為。教學中,可讓學生摘錄、搜集、品味獲得哲理的啟迪。
七、討論辯論共識法
通過選取、整理出每課中最易引起爭論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和辯論,或對當今的社會焦點、熱門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和辯論。引導學生接受教育,獲得共識,提高覺悟。
八、實踐啟迪法
這種形式,一是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寓教于練。一方面,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和處理身邊發(fā)生的各種事態(tài),言其事,抒其志,把平庸乃至低下的情調引向高亢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平時多指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寫思想評論或讀后感,通過作文訓練,慚慚讓他們懂得如何去面對生活,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使他們健康地成長起來。由此可見,習作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傳統(tǒng)美德。二是進行實踐教育,可進行調查實踐,寫調查報告;也可對新聞人物進行采訪等等。實踐后,認真組織交流,做好總結,使學生真正有所得。
總之,語文教師應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用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方法把德育因素滲透到全部的教學活動中,使德育工作最優(yōu)化、德育效果最佳化。